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2023-04-22 22:15:01 1
專利名稱: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一種毛細組織有關,特別指一種可應用於熱管內提供工作流體作 傳輸的毛細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熱管或熱板內主要是透過毛細組織,提供其內部的工作流體進 行傳輸。而以往的毛細組織, 一般又可分為溝槽型、燒結型、纖維型及絲網型 等型式,這些型式的毛細組織,共通的特性皆須透過熱管或熱板的內壁面,以 作為依附。而為提供工作流體能有更進一步的傳輸效果,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1265270號《熱導管》的發明專利,即在熱管內進一步設置一種"輔助毛細結構", 以便增進前述的功效。該輔助毛細結構主要是由複數絲線編織而成、或由複數細小的顆粒燒結形 成,並為中空的圓管狀體,以便置於熱管內部。但是,前述輔助毛細結構若為 絲線編織而成時,由於絲線較細緻且柔軟,故仍須藉由熱管或熱板內壁來提供 其依附效果;而若為顆粒燒結形成時,則因燒結完成後,必然須將燒結物與模 具分離,此分離過程常常會造成燒結物的受損,以致影響其毛細傳輸力,且燒 結物硬而脆,若不固著於熱管或熱板內壁面上,也容易因晃動而敲擊該輔助毛 細結構,造成其脆裂後失去毛細傳輸效果。發明內容有鑑於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可提供一種支撐能力與可撓性強的條 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包括呈長條杆 狀物的裸蕊、以及纏繞而包覆於裸蕊外圍的毛細層;其中,毛細層由複數方向 的編織股,以捲曲方式交織而圍繞於裸蕊外並連續纏繞所構成,且各編織股由 編織材捆成一股。藉以構成上述毛細結構。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 其步驟如下a) 提供金屬杆、以及複數編織材;b) 以該金屬杆為中心,使各該編織材以交織方式連續纏繞於該金屬杆外, 並沿該金屬杆長度方向而包覆;c) 至該金屬杆長度方向為各該編織材包覆後,即完成成品。 本發明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因其具有獨立的支撐能力與可撓性,因而能視使用狀況來彎曲變形,以形成所需形狀;同時,在應用於熱管或熱板內時, 也無需硬性附著於熱管或熱板的內壁上,為一可獨立存在的毛細結構。
圖1為本發明毛細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毛細結構的裸蕊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毛細結構的裸蕊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製造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5為本發明製造方法的機臺動作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應用於熱管內的剖面示意圖;圖7為圖5的6-6斷面剖視圖;圖8為本發明應用於熱管內另一實施態樣的剖面示意圖;圖9為本發明應用於熱管內又一實施態樣的剖面示意圖;圖IO為本發明應用於熱板內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本發明應用於熱板內另一實施態樣的剖面示意圖。主要組件附圖標記說明 毛細結構1裸'紫10毛細層11編織股12編織材120編織股13編織材130熱管2毛細組織20熱板3毛細組織30機臺4基座40心軸41軌道42料簡420軌道43料簡430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 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毛細結構的立體示意圖。本發明提供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及其製造方法,該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l包括裸蕊10、以及纏繞而 包覆於該裸蕊IO外圍的毛細層11;其中如圖2及圖3所示,該裸蕊IO可為如金屬杆等條狀或杆狀物,並可由如銅、 鋁等導熱性較佳的金屬材質所製成;該裸蕊IO主要是用以構成所述毛細結構1 的骨架,以便於使該毛細結構1具有獨立的支撐能力,並可透過該裸蕊10的可 撓性而彎曲變形。此外,該裸蕊IO也可視其線徑的大小,當線徑較小時,可制 成如圖2所示的實心狀;而當線徑較大時,則可製成如圖3所示的中空狀。再請參閱圖1所示,該毛細層11是由至少兩方向的編織股12、 13,以正 交或斜交的捲曲交織方式,同時圍繞上述裸蕊10、並沿該裸蕊IO的長度方向 連續纏繞而成,且各編織股12、 13皆可由單一或複數編織材120、 130構成; 在本發明所舉的實施例中,兩方向的編織股12、13以斜交的捲曲方式交織而成,且各編織股12、 13皆以三條編織材120、 130捆為一股。各編織材120、 130 可為金屬絲或石墨絲。金屬絲可為熱傳導性良好的金屬製成絲線狀,且一般多為銅線;而石墨絲則為碳纖維石墨化後所製成的。這樣,藉由上述的構造組成,即可得到本發明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請參閱圖4所示,為本發明製造方法的步驟流程圖。本發明條狀交織式毛 細結構1的製造方法可依下列步驟實施完成a) 首先,準備金屬杆(即所述裸蕊10)、以及複數編織材120、 130,以作 為用以製成該毛細結構1的所需材料。b) 以上述金屬杆為中心,使各編織材120、 130以交織方式連續纏繞於該金 屬杆外,同時並沿著金屬杆的長度方向而將其予以包覆;請一併參閱圖5所示, 在此步驟中,可利用機臺4實施,該機臺4具有基座40,該基座40上設有位 於中心處的心軸41、以及以S形路線且彼此交錯而圍繞於該心軸41周緣處的 二軌道42、 43,且於該二軌道42、 43上各設有至少一料簡420、 430,以分別 供上述兩方向編織股12、 13的編織材120、 130備料其上,二料簡420、 430 根據各自對應的軌道42、 43而分別以順向及逆向移動,以繞行於心軸41周緣; 如此,即可令兩方向的編織材120、 130繞行方向相反而相互交織,同時透過心 軸41帶動金屬杆(即所述裸蕊10 )自轉,以將正在進行相互交織的編織材120、 130纏繞於其上,且金屬杆一面自轉、 一面向其一端前進,猶如沿螺旋路徑般 自轉,如此即可令各編織材120、 130沿著該金屬杆的長度方向纏繞並包覆。此 外,為提高生產效能,使編織材120、 130能更快速地纏繞於金屬杆上,勢必須 加進該金屬杆的旋轉速率;此時,可將各軌道42、 43上分別設有複數料簡420、 430,以複數螺旋線般快速纏繞於金屬杆上,藉以便於提高生產效能。c) 至所述金屬杆的長度方向皆為各編織材120、 130所包覆後,即完成毛細 結構1的成品。這樣,藉由上述的步驟流程,即可得到本發明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 方法。
據此,如圖6及圖7所示,該毛細結構1可被應用於一般熱管2內,且得 與熱管2內原有的毛細組織20共存;且如圖8所示,由於該毛細結構l可透過 其裸蕊IO而具有獨立的支撐能力,故能視實際需求而彎曲成所需形狀並定型於 熱管2內部。當然,也可如圖9所示,以複數所述毛細結構1同時內置於熱管 2內者。此外,如圖IO所示,該毛細結構1可被應用於一般熱板3內而與熱板3 的毛細組織30共存,且也可視熱板3內的空間而設置複數所述毛細結構1;或 如圖11所示,利用該毛細結構1的裸蕊10的可撓性,而將其彎曲成連續的S 形彎曲狀,並能被定型於熱板3內。但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並不因此拘限本發明的專利 範圍,故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手段等變化,均同 理皆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裸蕊,呈長條杆狀物;及毛細層,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方向的編織股,以捲曲方式交織而圍繞於該裸蕊外並連續纏繞所構成,且各該編織股由編織材捆成一股。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裸蕊為金 屬杆。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裸蕊 呈實心狀。
4、 如權利要求l或2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裸蕊 呈中空狀。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編織股皆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編織材捆成一股。
6、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編織 材為石墨絲。
7、 如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編織 材為金屬絲。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絲為 銅線。
9、 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a) 提供金屬杆、以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編織材;b) 以該金屬杆為中心,使各該編織材以交織方式連續纏繞於該金屬杆外, 並沿該金屬杆長度方向而包覆;c) 至該金屬杆長度方向為各該編織材包覆後,即完成成品。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步驟a)的金屬杆由銅或鋁中,選擇任一金屬材質所製成。 權利要求書第2/2頁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a)的編織材為石墨絲。
12.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步驟a)的編織材為金屬絲。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步驟a)的金屬絲為銅線。
14.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步驟b)的各該編織材分別以順向及逆向繞該金屬杆,且於繞行的過程中彼 此交錯而構成所述交織。
15. 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步驟b)的各該編織材繞行的路線為S形,且所述順向及逆向的路線彼此交 錯。
16. 如權利要求9、 14或15所述的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其特 徵在於,所述步驟b)於各該編織材正進行相互交織的動作中,同時令該金屬杆 一面自轉、 一面向其一端前進,以將交織中的各該編織材纏繞於該金屬杆外。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其包括呈長條杆狀物的裸蕊、以及纏繞而包覆於裸蕊外圍的毛細層;其中,毛細層由複數方向的編織股,以捲曲方式交織而圍繞於裸蕊外並連續纏繞所構成,且各編織股由編織材捆成一股。本發明還同時公開了一種條狀交織式毛細結構的製造方法。
文檔編號F28D15/04GK101398273SQ20071016410
公開日2009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9日
發明者廖邦宏, 曾國峰, 王證都 申請人:超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