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19:04: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淨水機一般能夠實現其淨化效果,而長期飲用弱鹼水能夠為人體帶來健康,而現有的淨水機無法實現弱鹼水的轉換,也無法提高水中的含氧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包括底座,PP棉濾芯筒,超濾膜筒,複合濾芯筒,固定環,密封墊,旋轉座,掛板,固定架,碳纖維濾管,U型接管一,U型接管二,旋磁活化管,所述的PP棉濾芯筒,超濾膜筒,複合濾芯筒安裝在底座上,所述的固定環安裝在PP棉濾芯筒,超濾膜筒,複合濾芯筒上,所述的密封墊安裝在旋轉座和固定環之間,所述的PP棉濾芯筒,超濾膜筒之間設有接頭,所述的超濾膜筒,複合濾芯筒之間設有接頭,所述的複合濾芯筒一側設有接頭,所述的U型接管一一端與複合濾芯筒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一另一端與碳纖維濾管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二一端與碳纖維濾管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二另一端與旋磁活化管。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旋磁活化管一側設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上設有防塵蓋一。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PP棉濾芯筒一側設有進水口,所述的進水口上設有防塵蓋二。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碳纖維濾管和旋磁活化管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的固定環固定在固定架上。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固定架一側設有掛板,所述的掛板上設有掛孔。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超濾膜筒下方設有排汙口。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碳纖維濾管內設有濾芯,所述的碳纖維濾管一側設有密封蓋。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U型接管一與密封蓋連接。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旋磁活化淨水機的設置,不但能夠實現除雜質,殺菌和消毒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實現將原水變為弱鹼性水,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保證飲用水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的軸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的軸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的結構視圖。
圖中:1、底座,2、PP棉濾芯筒,3、超濾膜筒,4、複合濾芯筒,5、固定環,6、密封墊,7、旋轉座,8、掛板,8a、掛孔,9、固定架,10、碳纖維濾管,11、濾芯,12、U型接管一,13、旋磁活化管,14、密封蓋,15、排汙口,16、進水口,17、出水口,18、U型接管二,19、接頭,20、防塵蓋一,21、防塵蓋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3所示,一種旋磁活化淨水機,包括底座1,PP棉濾芯筒2,超濾膜筒3,複合濾芯筒4,固定環5,密封墊6,旋轉座7,掛板8,固定架9,碳纖 維濾管10,U型接管一12,U型接管二18,旋磁活化管13,所述的PP棉濾芯筒2,超濾膜筒3,複合濾芯筒4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的固定環5安裝在PP棉濾芯筒2,超濾膜筒3,複合濾芯筒4上,所述的密封墊6安裝在旋轉座7和固定環5之間,所述的PP棉濾芯筒2,超濾膜筒3之間設有接頭19,所述的超濾膜筒3,複合濾芯筒4之間設有接頭19,所述的複合濾芯筒4一側設有接頭19,所述的U型接管一12一端與複合濾芯筒4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一12另一端與碳纖維濾管10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二18一端與碳纖維濾管10連接,所述的U型接管二18另一端與旋磁活化管13。
進一步的,所述的旋磁活化管13一側設有出水口17,所述的出水口17上設有防塵蓋一20,通過出水口17的設置方便了進水,同時通過防塵蓋一20的設置,實現了出水口17的防塵。
進一一步的,所述的PP棉濾芯筒2一側設有進水口16,所述的進水口16上設有防塵蓋二21,通過進水口16的設置方便了進水,同時通過防塵蓋二21的設置,實現了進水口16的防塵。
進一步的,所述的碳纖維濾管10和旋磁活化管13固定在固定架9上,所述的固定環5固定在固定架9上,通過固定架9的設置,方便了定位和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架9一側設有掛板8,所述的掛板8上設有掛孔8a,通過掛板8和掛孔8a的設置,方便了定位和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的超濾膜筒3下方設有排汙口15,通過排汙口15的設置,方便了排汙。
進一步的,所述的碳纖維濾管10內設有濾芯11,所述的碳纖維濾管10一側設有密封蓋14,通過密封蓋14的設置,方便了濾芯11的更換和安裝。
進一步的,所述的U型接管一12與密封蓋14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飲用水從進水口進入,經過PP棉濾芯筒2進行除雜質處理,再經過超濾膜筒3進行殺菌的操作,然後進入複合濾芯筒4內,複合濾芯筒4可安放多種過濾材質,包括麥飯石、活性炭等,水流通過後進入碳纖維濾管10,再進入旋磁活化管13,由出水口17流出。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旋磁活化淨水機的設置,不但能夠實現除雜質,殺菌和消毒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實現將原水變為弱鹼性水,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保證飲用水安全。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實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