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博物館有什麼用(一眾本田車迷膜拜的地方)
2023-07-15 00:48:10 1
12月初,本田在日本茂木賽道舉辦了2017 Honda Racing Thanks Day活動,上一期小編已經給大家介紹了Thanks Day活動的情況,還沒看的小夥伴可以戳這裡(感受來自東瀛的速度與夢想!2017 Honda Racing Thanks Day),這一期帶大家去參觀本田博物館、體驗本田安全駕駛培訓學校(Active Safety Training Park)以及去位於東京青山的本田總部參觀。



參觀本田博物館
本田博物館(Honda Collection Hall)位於茂木賽道內,為紀念本田成立50周年於1998年3月正式落成,這裡也成了一眾本田車迷膜拜的地方,博物館一共有三層,一樓為大廳,二樓為市售車摩託車和汽車展覽館,三樓為摩託車和汽車的賽事用車。陳列的車型實在是太多了,小編也只能帶大家走馬觀花看看,有機會還是自己來看看吧!

進入一樓大廳,一面酷似活塞環的巨大圓形玻璃屏風首先映入眼帘,上面有一個由本田宗一郎親手書寫的「夢」字。

在二樓市售摩託車展館,陳列著本田橫跨半個世紀以來在市場上出售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

這臺車是本田摩託車的起點,生產於1946年,準確的說應該算是助動車,他是在一輛普通自行車上加裝了一臺兩衝程50cc的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PS。


在1949上市的C型車開始脫離自行車,有了現代摩託車的車架和發動機。兩衝程96cc,最大馬力3PS/3000rpm,最高時速50km/h。


超級幼獸(Super Cub)系列車型在50多年來已累計生產1億臺,最初的超級幼獸是在本田宗一郎的親自帶領下,本著實用,誰都可以輕鬆駕駛的理念開發。這款車在當時二衝程發動機為主流的情況下,配置了非常省油和高度可靠的劃時代的50cc四衝程發動機。並且採用了容易上下車的脊骨式車架和腳部擋泥板以及減輕迎面風壓的大型塑料護腿板等,實現了獨創的造型設計,可惜該車一直未在國內銷售。

這臺1969年面世的CB750是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四缸發動機與盤式剎車的車型,他是世界上最經久不衰的車型之一,可以說是他和超級幼獸一起成就了本田的摩託車帝國。CB750還曾被Discovery國家地理頻道評為史上最傑出的十大摩託車排名第三位。

該車搭載一臺747cc並列四缸四衝程風油冷發動機,最大功率 53.69kW/8500rpm,最大扭矩 62Nm/7500rpm。

1988年的非洲雙缸,647cc 52度V型雙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52PS/7500rpm。

1959年的第一款CB車型CB92,124.6CC 四衝程雙缸發動機,最大馬力15PS/10500rpm,最快速度130km/h,車重為110kg。

CB車型系列,從CB50到CB750。



1974年的CB400。


1975年的Gold Wing GL1000,是本田豪華旅行車金翼的始祖,999cc水平對置四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80PS/7500rpm,車重265kg。對於喜歡金翼的車友有個好消息,在今年東京車展才正式發布的新款金翼明年將引進國內。



1988年上市的金翼GL1500,1520cc水平對置6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97PS/5000rpm,車重391kg。


這臺1978年的GL400是本田第一代運動旅行車,搭載396cc 80度V型雙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40PS/9500rpm,車重200kg。

1982的VT250F,VT250系列產品在當時也是本田非常熱銷的車型,採用248CC 90度V型雙缸水冷發動機,每氣缸4氣門。最大功率35hp/11000rpm,最大扭矩21.5Nm/10000rpm,車重149kg。


1992年NR750,橢圓形的活塞概念允許每個氣缸有8個氣門,由於增加的空氣/燃料混合物的吞吐量和壓縮,產生更大的功率。 在1992年,本田生產了大約300臺750cc型號的街道版本。NR具有90度的V角,使用了一個橢圓形活塞。 這輛車成為當時價格最高的市售車型之一,售價為5萬美元左右,稀缺性很高。



1988年NSR250R

這是本田的第一臺踏板車,有沒有覺得這車很眼熟,這是在50年代初,本田在考察完歐洲摩託車市場後,回來研製的車型,當然該車在市場上並未獲得成功。189cc四衝程單缸發動機,最大馬力6.5PS/4800rpm,最快速度70km/h,車重170kg。



本田的踏板車和當時的一些競爭車型。

本田早期研發的輕便摩託車車型,當時深受女性用戶的青睞。


本田Monkey迷你車型,最開始是供遊樂園使用,但沒想到非常受大眾歡迎,後來也就開始市售了。


我們再去摩託賽車館看看。

1960年推出的RC143在第二年就為本田奪得西班牙摩託車大獎賽的冠軍,這也是本田在摩託車大獎賽首次奪得的冠軍。雙缸125cc,最大馬力23PS/14000rpm,車重93kg。

1979年NR500,同年8月MotoGP英國銀石站上取得冠軍。


沙漠女王NXR750,曾多次贏得巴黎至達喀爾拉力賽。





1986 – ELF3,前後懸掛都挺有特點的。





攀爬車型。

RC211V當年羅西的戰車,該車在MotoGP的5個賽季中,82場比賽贏得了48場比賽。990cc V型5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200PS以上,車重145kg。


摩託車部分算是走馬觀花看了個大概,既然來了還是去看看汽車館。本田在1963年上市了第一臺汽車T360,是一臺小貨車搭載了一臺354cc 四衝程水冷4缸的摩託車發動機,最大馬力30PS/8500rpm,車重550kg。


同年還上市了第一款乘用車S500,531cc直列4缸水冷發動機,最大馬力44PS/8000rpm,最高時速130km/h,車重725kg。


而1967上市的這款N360是本田第一款採用前輪驅動的乘用車。實際上,本田正是藉助N360才得以進入大眾轎車市場。


1973年本田第一代思域。

1981推出的城市微型車CITY,也是大家熟悉的本田飛度的鼻祖,在後備箱還可以放一臺小摩託。


1992年NSX-R。

還有一些農業機械。


1967年RA273,這排氣管扭的像麻花一樣,2993cc 90度V型12氣缸發動機,最大馬力400PS以上/10500rpm,最快速度350km/h以上。




在一樓大廳有一個可以聽發動機聲音的設備,你輸入車型的編號,就可以聽到該款車的發動機聲浪了。

本田安全駕駛培訓
本田的安全駕駛培訓最早可追溯到1964年,當時日本警方開始使用本田摩託車作為勤務用車,為了讓警務人員能更加安全的駕駛摩託車,本田針對警方開始在鈴鹿賽道進行摩託車的安全駕駛培訓。

後來開始面向大眾的摩託車和汽車的安全駕駛培訓也開展了起來。在1997年茂木賽道建成後,又在茂木賽道設立了本田安全駕駛培訓學校,也就是我們這次體驗的地方。

如果比較關注國內本田大排量摩託的車友,應該對這幾位教練不會陌生,因為他們都曾來過國內進行培訓。

2014年本田大排量摩託車在國內正式開展業務時,就著手引進來至日本原汁原味的本田安全駕駛培訓。已經在上海、北京、成都、佛山開展過多次安全駕駛培訓。據了解在2018年本田也將繼續邀請來自日本茂木賽道ASTP的培訓教練,來國內執教。

在摩託車培訓車輛上有CB400、CB650、CB1100、CB1300、NC750等車型可以供用戶選擇。

看見滿屋的培訓用車,小編已經走不動道了。


教練先給大家示範講解了一些基本的騎乘要領,包括坐姿,騎車前如何檢查車輛以及摔車後如果保護自己等。


教練說你們要騎什麼車型,自己去把車推出來就可以了。小編毫不猶豫選了一臺CB400,這還是第一次騎到正宗的CB400。


在教練的帶領下,進行了一些基本的騎行訓練,如直線加減速、繞圈、快速繞樁等。





在騎行時旁邊的教練會認真觀察你,然後做出指導意見,非常的仔細。

參觀本田總部
這次日本之行的最後一項內容是去參觀位於東京青山的本田總部。

第一次現場看本田機器人ASIMO的表演,跑、跳都非常靈活讓人讚嘆,ASIMO還用中文介紹了本田機器人的發展情況。



在大廳了還擺放著一些汽車和摩託車。



這款跨界踏板X-ADV明年也將引進到國內。





縱觀本田近70的發展,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其獨特之處及魅力所在,而一切則源自於「夢想的力量」(The Power of Dreams),小編也希望在以後本田能向國內引進更多的車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