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觸滾柱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3:43:51
角接觸滾柱軸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內外圈軌道凹槽內兩側邊為對稱設置的斜面,內圈軌道凹槽底部兩側邊斜面中間為矩形凸起,滾動體兩端與外圈、內圈軌道兩側邊斜面角接觸處為球面,滾動體中部與外圈、內圈軌道底部矩形凸起滾動接觸處為圓柱體。滾動體兩端球面與內圈或外圈的兩側邊斜面接觸點連線,分別與滾動體中部的圓柱體徑向剖面的下邊緣或上邊緣共線。滾動體兩端球面與外圈、內圈軌道兩側邊斜面為滾動接觸,滾動體中部圓柱體與外圈、內圈軌道的矩形凸起為滾動接觸。本發明通過改變軸承內圈和外圈軌道接觸面和滾動體的形狀,使得滾動體在軸承內圈和外圈軌道間實現全部滾動接觸,減小了滾動體和保持架在內外圈軌道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摩擦力。
【專利說明】角接觸滾柱軸承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軸承,尤其是一種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圓珠軸承,在徑向受力時,球體在內外圈弧形凹槽最低點滾動,球體與弧形槽最低點和弧形槽兩側邊不能同時形成純滾動接觸,一般為滑動與滾動相結合的轉動,當軸承徑向受力大時,球體的滑動摩擦阻力很大。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軸承在承受徑向或軸向力時,滾動體與軸承內外圈軌道弧形凹槽非滾動接觸點產生滑動摩擦力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徑向受力時滾動體中部圓柱體與軸承內外圈軌道底部矩形凸起滾動接觸、軸向受力時滾動體兩端球面與軌道兩側邊斜面角接觸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5]一種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包括外圈、內圈和滾動體,所述外圈和內圈間設有滾動體,
[0006]所述內圈軌道凹槽內兩側邊為對稱設置的斜面,所述內圈軌道凹槽底部兩側邊斜面中間為矩形凸起,所述外圈軌道相應內圈軌道對稱設置;
[0007]所述滾動體兩端與外圈、內圈軌道兩側邊斜面角接觸處為球面,所述滾動體中部與外圈、內圈軌道底部矩形凸起滾動接觸處為圓柱體。
[0008]所述滾動體兩端球面與內圈或外圈的兩側邊斜面接觸點連線,分別與滾動體中部的圓柱體徑向剖面的下邊緣或上邊緣共線。
[0009]所述外圈和內圈間滾動體兩端還設有保持架,所述保持架上開設有孔洞。
[0010]所述滾動體兩端端部上設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過保持架上的孔洞,使得滾動體在外圈和內圈的軌道內均勻分隔開。
[0011 ] 所述滾動體兩端球面與外圈、內圈軌道兩側邊斜面為滾動接觸,所述滾動體中部圓柱體與外圈、內圈軌道的矩形凸起為滾動接觸。
[0012]所述滾動體一端內圈球面接觸點與滾動體另一端外圈球面接觸點的連線,相交於滾動體的形心。
[0013]發明的有益效果
[0014]本發明通過改變軸承內圈和外圈軌道接觸面和滾動體的形狀,使得滾動體在軸承內圈和外圈軌道間實現全部滾動接觸,當軸承承受徑向力時,由滾動體中部的圓柱滾子受力,當軸承承受軸向力時,由滾動體兩端的球面受力,從而減小了滾動體在內圈和外圈軌道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滑動摩擦力,保持架通過穿過滾動體固定杆來均勻分隔滾動體,相比傳統的球軸承和滾子軸承大幅減小了與保持架所產生的摩擦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16]圖1是本發明正視圖;
[0017]圖2是本發明圖1中軸承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1.外圈,2.內圈,3.滾動體,4.保持架,5.固定杆。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由外圈1、內圈2、滾動體3、保持架4和固定杆5構成。
[0020]如圖1所示,內圈2和外圈I兩端安裝保持架4,保持架4上均勻的開設有孔洞,保持架4間安裝滾動體3,保持架4將內圈2和外圈I軌道內的滾動體3均勻分隔開,相比一般的深溝球保持架,由於保持架4與滾動體3接觸集中於保持架4的孔洞上,故能夠有效的減少滾動體3運動中,因保持架4而產生的摩擦力。
[0021]如圖2所示,內圈2軌道凹槽內兩側邊對稱加工為斜面,該斜面與滾動體3兩端接觸,軌道凹槽底部兩側邊斜面中間加工成矩形凸起,矩形凸起的高度應小於軌道凹槽兩側邊斜面頂部,外圈I軌道相對應於內圈2軌道對稱加工。
[0022]滾動體3兩端與外圈1、內圈2軌道兩側邊斜面角接觸處為球面,滾動體3中部與外圈1、內圈2軌道底部矩形凸起滾動接觸處為圓柱體。滾動體3兩端端部上中心位置設置有固定杆5,固定杆5穿過保持架4上的孔洞,使得滾動體3在外圈I和內圈2的軌道內均勻分隔開。滾動體3兩端球面與外圈1、內圈2軌道兩側邊斜面為滾動接觸,滾動體3中部圓柱體與外圈1、內圈2軌道的矩形凸起為滾動接觸。
[0023]滾動體3裝配在內、外圈軌道凹槽內還應滿足,滾動體3兩端球面與內圈2或外圈的I兩側邊斜面接觸點連線AB、CD,分別與滾動體3中部圓柱體徑向剖面的下邊緣EF或上邊緣GH共線。以及滾動體3 —端內圈2球面接觸點與滾動體3另一端外圈I球面接觸點的連線AD、BC相交於滾動體3的形心O。這樣使得滾動體3在軸承內圈2和外圈I軌道間實現全部滾動接觸,當軸承承受徑向力時,由滾動體3中部的圓柱滾子受力,當軸承承受軸向力時,由滾動體3兩端的球面受力,從而減小了滾動體3在內圈2和外圈I軌道運動過程中產生的滑動摩擦力。
[0024]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的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於示例性說明或解釋本發明的原理,而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此外,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範圍和邊界、或者這種範圍和邊界的等同形式內的全部變化和修改例。
【權利要求】
1.一種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包括外圈(I)、內圈(2)和滾動體(3),所述外圈(I)和內圈(2)間設有滾動體(3),其特徵是: 所述內圈(2)軌道凹槽內兩側邊為對稱設置的斜面,所述內圈(2)軌道凹槽底部兩側邊斜面中間為矩形凸起,所述外圈(I)軌道相應內圈(2)軌道對稱設置; 所述滾動體(3)兩端與外圈(I)、內圈(2)軌道兩側邊斜面角接觸處為球面,所述滾動體(3)中部與外圈(I)、內圈(2)軌道底部矩形凸起滾動接觸處為圓柱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其特徵是:所述滾動體(3)兩端球面與內圈(2)或外圈(I)的兩側邊斜面接觸點連線,分別與滾動體(3)中部的圓柱體徑向剖面的下邊緣或上邊緣共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其特徵是:所述外圈(I)和內圈(2)間滾動體(3)兩端還設有保持架(4),所述保持架(4)上開設有孔洞。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其特徵是:所述滾動體兩端端部上設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穿過保持架(4)上的孔洞,使得滾動體(3)在外圈(I)和內圈(2)的軌道內均勻分隔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其特徵是:所述滾動體(3)兩端球面與外圈(I)、內圈(2)軌道兩側邊斜面為滾動接觸,所述滾動體(3)中部圓柱體與外圈(I)、內圈(2)軌道的矩形凸起為滾動接觸。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軸向球面角接觸徑向滾柱軸承,其特徵是:所述滾動體(3)一端內圈(2)球面接觸點與滾動體(3)另一端外圈(I)球面接觸點的連線,相交於滾動體(3)的形心。
【文檔編號】F16C33/58GK103511450SQ20131023941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7日
【發明者】慕建國 申請人:慕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