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7:44:11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
背景技術:
人們常說的胃病,一般是指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炎是胃黏膜炎症的總稱。經常發生於40 5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環境、飲食、藥物、細菌感染等以及吸菸,過度酗酒都可引起。胃炎的症狀可以很輕也可以很重,最常見的有上腹部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腹瀉、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症狀則為上腹部燒灼痛,特別是在兩頓飯之間,早餐或在飲用橙汁、咖啡或服用阿司匹林之後發生。嚴重者可有柏油便、黑便或血便。重視胃病患者的一般治療,如合理的作息制度和飲食習慣,適度的休息、禁止吸菸和飲酒、禁用咖啡和濃茶。同時,應減少胃酸的含量並加強對直接與胃酸接觸的黏膜層的保護。通常應用非處方藥包括抗酸劑及胃黏膜保護劑,並可適當選用解痙劑。從臨床醫學來講,長期服用抗生素對身體的確不是很好,重要的是在治病用藥之前首先要明確胃病的具體性質,對症下藥,且以養胃為基礎,治胃養胃結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 10-13 3-6 3-5 2-4。所述的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將白胡椒、白朮、陳皮加其質量5-10倍的水煎煮0. 5-1小時,加入佛手瓜的切片繼續煎煮0. 5-1小時,過濾。本發明藥物湯劑可每日一劑,分三次服用。白胡椒性辛味溫,入胃、大腸經,功能溫中散寒、醒脾開胃,《本草綱目》認為它「暖腸胃,除寒反胃,虛脹冷積,陰毒」,《唐本草》亦認為它「主下氣」,「溫中,去痰,除臟腑中風冷」,《海藥本草》指出它可「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陳皮具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溼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氣滯溼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佛手瓜性涼味甘,歸肺、胃、脾經;具有祛風解熱,健脾開胃的功效;主治風熱犯肺、頭痛、咽幹、咳嗽、脾胃溼熱諸證。本發明諸藥配伍,具有養胃、治胃脹胃痛的功效,無毒副作用且能切準病根治胃病,1周見效,用於治療22例患者,18例10天後胃不疼不脹,胃酸分泌正常,1月後痊癒,有效率8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
10 3 3 2。所述的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將白胡椒、白朮、陳皮加其質量10倍的水煎煮0. 5小時,加入佛手瓜的切片繼續煎煮0. 5小時,過濾。實施例2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 13 6 5 4。所述的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將白胡椒、白朮、陳皮加其質量5倍的水煎煮1小時,加入佛手瓜的切片繼續煎煮0. 5小時,過濾。實施例3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
11 5 5 4。所述的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將白胡椒、白朮、陳皮加其質量6倍的水煎煮0. 5小時,加入佛手瓜的切片繼續煎煮0. 5小時,過濾。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其特徵是,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 10-13 3-6 3-5 2-4。
2.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將白胡椒、白朮、陳皮加其質量5-10倍的水煎煮0. 5-1小時,加入佛手瓜的切片繼續煎煮0. 5-1小時,過濾。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病的湯藥製劑,以佛手瓜、白胡椒、白朮、陳皮為原料,重量份比為10-13∶3-6∶3-5∶2-4。本發明諸藥配伍,具有養胃、治胃脹胃痛的功效,無毒副作用且能切準病根治胃病。
文檔編號A61P1/04GK102462760SQ2010105429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劉哲 申請人: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