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5:19:26 1
專利名稱: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適用於主副氣缸發動機。
技術背景[0002]現有的發動機一般只是利用氣缸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對可燃混合氣進行預熱,而沒有更進一步地利用高壓高溫氣體,能量回收利用率較低。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動機的使用性能和功效,本申請人已提出申請且獲得授權的專利ZL03217398. 9提供了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主體機構,而本實用新型的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可與該主副氣缸發動機主體機構相配合使用,充分回收利用從主氣缸出來的高溫高壓氣體的能量。發明內容[0003]鑑於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量回收利用率高的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包括氣缸體和曲軸,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能量回收輥,所述能量回收輥內設有用於收集高能量氣體的能量回收輥室,所述能量回收輥與曲軸同步旋轉,所述能量回收輥的外側套設有能量回收輥套;所述氣缸體設有用於回收能量的能量回收氣缸,所述能量回收氣缸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曲軸的軸頸連接連杆的一端,所述連杆的另一端連接有在能量回收氣缸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活塞;所述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輥室內的高能量氣體輸入到能量回收氣缸的對接出氣口,所述對接出氣口與進氣口相對接。[0005]進一步地,所述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還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氣缸內的低能量氣體排入到能量回收輥套內的對接排氣口,所述對接排氣口與排氣口相對接。[0006]進一步地,所述能量回收輥套還開設有將低能量氣體排出去的能量回收總排氣[0007]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該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的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將主氣缸排出的高能量氣體收集到能量回收輥室,並定時將高能量氣體輸入到能量回收氣缸內對活塞進行做功,充分回收利用高能量氣體的高溫和高壓;該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亦可以與壓縮氣體貯氣罐配合使用以啟動發動機。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構造示意圖。[0009]圖2為圖1的A-A示意圖。[0010]圖中1-氣缸體,2-曲軸,3-能量回收輥,4-能量回收輥室,5-能量回收輥套, 6-能量回收氣缸,7-進氣口,8-排氣口,9-軸頸,10-連杆,11-活塞,12-對接出氣口,13-對接排氣口,14-能量回收總排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1]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闡述。[0012]參考圖廣2,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包括氣缸體1和曲軸2,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能量回收輥3,所述能量回收輥3內設有用於收集高能量氣體的能量回收輥室4, 所述能量回收輥3與曲軸2同步旋轉,所述能量回收輥3的外側套設有能量回收輥套5 ;所述氣缸體1設有用於回收能量的能量回收氣缸6,所述能量回收氣缸6開設有進氣口 7和排氣口 8,所述曲軸2的軸頸9連接連杆10的一端,所述連杆10的另一端連接有在能量回收氣缸6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活塞11 ;所述能量回收輥3和能量回收輥套5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輥室4內的高能量氣體輸入到能量回收氣缸6的對接出氣口 12,所述對接出氣口 12 與進氣口 7相對接。[001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輥3和能量回收輥套5還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氣缸6內的低能量氣體排入到能量回收輥套5內的對接排氣口 13,所述對接排氣口 13與排氣口 8相對接。[001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能量回收輥套5還開設有將低能量氣體排出去的能量回收總排氣口 14,所述能量回收總排氣口 14可連接有排氣管。[0015]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主氣缸將高溫高壓的高能量氣體排入到能量回收輥室4內,當能量回收氣缸6內的活塞11處於上止點時,能量回收氣缸6的進氣口 7打開,能量回收輥室4內的高能量氣體進入能量回收氣缸6內,對活塞11進行做功;當能量回收氣缸6內的活塞11處於下止點時,能量回收輥室4的進氣口 7關閉、排氣口 8打開,能量回收氣缸6內的低能量氣體排入到能量回收輥套5內至活塞11到達上止點,排氣口 8關閉;最後低能量氣體從能量回收總排氣口 14排出。[0016]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能量回收氣缸6內的活塞11可設有熱絕緣材料,阻止高能量氣體的熱量傳遞,提高熱量利用率;主氣缸排出的高能量氣體經由能量回收輥4和能量回收氣缸6後,其溫度降低,同時發動機的噪音也降低了。[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包括氣缸體和曲軸,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能量回收輥,所述能量回收輥內設有用於收集高能量氣體的能量回收輥室,所述能量回收輥與曲軸同步旋轉,所述能量回收輥的外側套設有能量回收輥套;所述氣缸體設有用於回收能量的能量回收氣缸,所述能量回收氣缸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曲軸的軸頸連接連杆的一端,所述連杆的另一端連接有在能量回收氣缸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活塞;所述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輥室內的高能量氣體輸入到能量回收氣缸的對接出氣口,所述對接出氣口與進氣口相對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還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氣缸內的低能量氣體排入到能量回收輥套內的對接排氣口,所述對接排氣口與排氣口相對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能量回收輥套還開設有將低能量氣體排出去的能量回收總排氣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主副氣缸發動機能量回收機構,包括氣缸體和曲軸,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能量回收輥,所述能量回收輥內設有用於收集高能量氣體的能量回收輥室,所述能量回收輥與曲軸同步旋轉,所述能量回收輥的外側套設有能量回收輥套;所述氣缸體設有用於回收能量的能量回收氣缸,所述能量回收氣缸開設有進氣口和排氣口,所述曲軸的軸頸連接連杆的一端,所述連杆的另一端連接有在能量回收氣缸內做往復直線運動的活塞;所述能量回收輥和能量回收輥套分別開設有將能量回收輥室內的高能量氣體輸入到能量回收氣缸的對接出氣口,所述對接出氣口與進氣口相對接。本實用新型回收從主氣缸出來的高溫高壓氣體的能量。
文檔編號F02B41/00GK202273754SQ20112039766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9日
發明者餘運橧 申請人:餘運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