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灌溉車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6:14:51
一種灌溉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灌溉車,主要包括由前板、側板、底板、後板構成的箱體,箱體底部的兩側安裝有若干根水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均安裝有一個水管調節裝置,所述水管調節裝置包括繞繩把手、牽拉繩、調節塊、定位板,水管的出水端固定於定位板上,兩個調節塊安裝在側板兩側,繞繩把手安裝在側板上端,兩根牽拉繩的一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板的兩端,另一端分別繞過一個調節塊再繞裝在繞繩把手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灌溉車結構簡單,其水管可調節高低遠近;灌溉車內的覆蓋片能夠左右移動,調節水流大小。
【專利說明】一種灌溉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灌溉車,屬於農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在農業生產中,灌溉是必不可少的。灌溉有不同方式:1、傳統的溝灌、漫灌,這兩種方式會造成水資源浪費,農藥化肥流失,水環境汙染;2、噴灌,這種方式投資較高,受風和空氣溼度的影響較大,而且會噴灑到過道,使過道泥濘不好行走;3、滴灌,這種方式雖然省水省工,但是造價高,滴頭易結垢、堵塞,而且因為根系具有向水性,限制根系發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灌溉車,使水資源浪費少,成本低。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灌溉車,主要包括由前板、側板、底板、後板構成的箱體,箱體底部的兩側安裝有若干根水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均安裝有一個水管調節裝置,所述水管調節裝置包括繞繩把手、牽拉繩、調節塊、定位板,水管的出水端固定於定位板上,兩個調節塊安裝在側板兩側,繞繩把手安裝在側板上端,兩根牽拉繩的一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板的兩端,另一端分別繞過一個調節塊再繞裝在繞繩把手上。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調節塊為齒狀結構。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水管的進水端均裝有一可移動的覆蓋片。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定位板上具有若干固定環,水管的出水端套設在固定環內。
[0008]本實用新型所述箱體的底板下面安裝有四個支架,所述支架下均安裝有一個行走輪。
[0009]本實用新型所述箱體的前板外側安裝有一拉手。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灌溉車結構簡單,其水管可調節高低遠近;灌溉車內的覆蓋片能夠左右移動,調節水流大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5]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灌溉車,主要包括一由前板、側板、底板、後板構成的箱體4,箱體4底部的兩側安裝有若干根水管7,水管7的進水端均裝有一可移動的覆蓋片3,箱體4的兩側板外側均安裝有一個水管調節裝置,水管調節裝置包括繞繩把手11、牽拉繩6、調節塊2、定位板1,水管7的出水端固定於定位板I上,兩個調節塊2安裝在側板兩側,調節塊2為齒狀結構,繞繩把手11安裝在側板上端,兩根牽拉繩6 —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板I的兩端,另一端分別繞過一個調節塊2再繞裝在繞繩把手11上,定位板I上具有若干個固定環10,水管7的出水端套設在固定環10內,箱體4的底板下面安裝有四個支架8,支架8下均安裝有一個行走輪9,箱體4的前板外側安裝有一拉手5。
[0016]在使用時,搖動繞繩把手11使牽拉繩6被收縮或者放開來調節定位板I的高低,最終調節水管7出水端的高低,把牽拉繩6置於調節塊2的不同齒處來調節定位板I與箱體4的距離;滑動覆蓋片3以改變水管7進水端的覆蓋面積來達到調節水流的目的,圖2為箱體4左側覆蓋片3未覆蓋水管7進水端的狀態即最大水流出水,右側覆蓋片3完全覆蓋水管7的狀態即不出水。
【權利要求】
1.一種灌溉車,主要包括由前板、側板、底板、後板構成的箱體,箱體底部的兩側安裝有若干根水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兩側板外側均安裝有一個水管調節裝置,所述水管調節裝置包括繞繩把手、牽拉繩、調節塊、定位板,水管的出水端固定於定位板上,兩個調節塊安裝在側板兩側,繞繩把手安裝在側板上端,兩根牽拉繩的一端分別連接在定位板的兩端,另一端分別繞過一個調節塊再繞裝在繞繩把手上。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灌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塊為齒狀結構。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灌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水管的進水端均裝有一可移動的覆蓋片。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灌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板上具有若干固定環,水管的出水端套設在固定環內。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灌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底板下面安裝有四個支架,所述支架下均安裝有一個行走輪。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灌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箱體的前板外側安裝有一拉手。
【文檔編號】A01G25/09GK203554983SQ201320676728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1日
【發明者】戴佳瑜 申請人:戴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