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1:16:56 1
專利名稱: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模具製造領域,涉及流道平衡技術,尤其是冷流道多模穴模具 流道平衡技術。
背景技術:
在現有冷流道多摸穴塑膠模具上,即使在幾何尺寸完全對稱平衡的流道設 計下,仍然會有流動不平衡現象。因為,在冷流道多模穴塑膠模具上,主流道 內維持軸對稱的熔膠特性在進入次流道之後,其熔膠特性就變成不對稱了。造 成內側模穴充填較快,外側模穴充填較慢。此流動不平衡現象的影響有時會非 常顯著,嚴重降低成品的質量。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流道多模穴塑膠模具流道平衡結構,解決在 幾何尺寸完全對稱情況下出現的流動不平衡現象。可將原欲發展成不對稱之熔 膠翻轉成仍維持對稱的狀態,籍以達到各模穴均維持一致壓力、溫度、黏度等 物性之平衡,解決以前因流動不平衡問題而導致的產品缺陷。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冷流道多模穴塑膠模具流道平衡結構,主要包括(l)主流道;(2)分流道;3)翻轉結構。塑膠熔料在流道中流動時,其剪切率、溫度、黏度會隨熔膠在流動方向位 置的不同而改變。通常最大剪切率會發生在靠近固化層的區域,而在流道中心 部分的熔膠剪切率為零。此高剪切現象會影響靠近固化層區域的熔膠黏度。熔 膠黏度會因為非牛頓流體的剪切變系特性和剪切所導致的摩擦生熱而降低。同 時此摩擦生熱現象也會造成靠近固華層區域高剪切熔膠溫度會高於流道中心的 熔膠溫度。此在主流道仍維持軸對稱的熔膠特性在進入此流道後就變成不對稱 了。當熔膠流動繼續發展到第三流道之後,分流至內側模穴及外側模穴的熔膠 特性差異將更加明顯。充填內側模穴的熔膠溫度較高,黏度較低,流動阻力較低;充填外側模穴的熔膠溫度較低,黏度教高,流動阻力較高。造成內側模穴 充填快,外側模穴充填慢,流動不平衡的狀況因此趨於明顯。
為解決這一問題,可採用本發明的流道結構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還包括翻轉結構,該翻轉結構設置於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的連接處。進一步,該翻轉結構是圓弧面結構。 該翻轉結構與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採用自然圓弧過渡。該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的1到3倍。 該翻轉結構的長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1. 5到5倍。 該翻轉結構的軸心線平移的高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0. 5到1. 5倍。 熔膠通過翻轉結構,原來熔膠各項特性在流道直徑截面層狀分布的狀態被 打亂並重新混合,在翻轉結構內,溶膠的剪切速率,溫度和黏度在進入下一級 流道前暫時達到均勻狀態。這種均勻狀態的熔膠進入下一級流道後便可消除流 動不平衡狀態,籍以達到各模穴均維持一致壓力、溫度、黏度等物性之平衡, 如此可讓各模穴產品品質趨於一致。
圖1是現有的多模穴幾何平衡流道結構示意圖;圖2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膠模具翻轉結構平面示意圖;圖3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膠模具平衡流道結構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處, 如圖2中1、 2所示位置增加翻轉結構的主視圖;圖4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膠模具平衡流道結構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處, 如圖2中1、 2所示位置增加翻轉結構的側視圖;圖5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膠模具平衡流道結構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處, 如圖2中1、 2所示位置增加翻轉結構的俯視圖;圖6是幾何對稱流道熔膠流動不平衡示意圖;(截面深色區表示高溫高速熔 膠,截面白色區表示低溫低速熔膠)圖7是熔膠通過本發明設計的結構發生翻轉後重新達到平衡的示意圖;(截面深色區表示高溫高速熔膠,截面白色區表示低溫低速熔膠)圖8是幾何對稱流道熔膠從主流道流入分流道後溶膠的溫度速度分布變化示意圖;圖9是圖2、圖3中4處結構料流流動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請參閱圖2-9,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還
包括翻轉結構,該翻轉結構設置於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的連接處。該翻轉結構是圓弧面結構;該翻轉結構與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採用自然圓 弧過渡。如圖9所示。該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的1到3倍,如圖5所示。 該翻轉結構的長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0. 8到5倍; 一般可取1. 5到5倍; 如圖3所示。該翻轉結構的軸心線平移的高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0.5到1.5倍;如圖3 所示。圖6是幾何對稱流道熔膠流動不平衡示意圖;其中,截面深色區表示高溫高速熔膠,截面白色區表示低溫低速熔膠,由圖可見,從A-A截面到B-B截面, 已經出現明顯不平衡的情況。圖7是熔膠通過本發明設計的結構發生翻轉後重新達到平衡的示意圖;同 樣的以截面深色區表示高溫高速熔膠,以截面白色區表示低溫低速熔膠,從A-A 截面到B-B截面,未見顯著區別。例如,8模腔冷流道2板模,模具尺寸420mm*320mm*360mm產品尺寸80mm*50ram*8mm產品材質ABS未使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結構產品流動顯示出明顯的不平衡狀態 雖然產品最終都可打滿,但各模腔產品質量和機械性能有較大差異。 使用本本發明的技術,在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1倍,長度 為所在流道直徑的l倍,高度為所在流道直徑0.5倍時,平衡效果最佳。 當結構尺寸超過專利結構設計尺寸的上下值時,平衡效果將消失。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於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 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 並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 本發明不限於這裡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對於本發明 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 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翻轉結構,該翻轉結構設置於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的連接處。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翻轉結構是圓弧面結構。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翻轉結構與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採用自然圓弧過渡。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的1到3倍。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 特徵在於該翻轉結構的長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1. 5到5倍。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翻轉結構的軸心線平移的高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0. 5到1. 5倍。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 該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1倍,長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1倍,高 度為所在流道直徑0.5倍。
全文摘要
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結構,包括主流道、分流道;還包括翻轉結構,該翻轉結構設置於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的連接處。該翻轉結構是圓弧面結構。該翻轉結構與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間採用自然圓弧過渡。該翻轉結構的直徑為結構所在流道直徑的1到3倍,長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1.5到5倍,軸心線平移的高度為所在流道直徑的0.5到1.5倍。熔膠通過翻轉結構,原來熔膠各項特性在流道直徑截面層狀分布的狀態被打亂並重新混合,在翻轉結構內,溶膠的剪切速率,溫度和黏度在進入下一級流道前暫時達到均勻狀態,進入下一級流道後便可消除流動不平衡狀態,達到各模穴均維持一致壓力、溫度、黏度等物性之平衡,使各模穴產品品質趨於一致。
文檔編號B29C45/27GK101209577SQ200610148748
公開日2008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2月30日
發明者任海濤, 春 楊, 毛奇峰, 秦俸吉 申請人:蘇州三星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