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耗式降溫風扇面板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20:21:11

本實用新型屬於降溫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能耗式降溫風扇面板。
背景技術:
炎熱的夏天,普通電風扇吹出來的風是熱風,降溫效果差,很難起到降溫作用。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現有很多風扇都在風扇上加上噴水或噴霧裝置,其中在噴水風扇中,噴水裝置包括水箱、水泵、噴嘴等,通過水泵將水從水箱中抽出輸送到噴嘴,從噴嘴噴出後,經風扇頭吹出的風吹送蒸發,從而降低空氣的溫度。這種結構的噴水電風扇具有如下缺點,第一、含有水泵,泵的結構複雜,尤其是輸出水壓要求比較高(要達到噴射霧化的壓力)的水泵,容易產生故障,而且水泵價格昂貴,增加風扇製造成本 ;第二,由於噴水或噴霧式降溫均需要另外配備噴水噴霧裝置及相應的驅動裝置,致使產品的生產加工成本增加,同時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造成更多的能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能耗式降溫風扇面板,它無需另外增加噴水或噴霧裝置即可實現無能耗降溫操作,同時生產和加工、使用成本更低。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無能耗式降溫風扇面板,包括安裝在風扇扇葉前側的風扇面板,所述風扇面板上對應風扇扇葉位置設置有數個均勻分布的降溫通風孔,所述降溫通風孔的軸線與所述風扇扇葉的軸線相重合,且所述降溫通風孔靠近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大於其另一端的孔徑。
作為優選,所述降溫通風孔呈環形陣列覆蓋設置在所述風扇面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降溫通風孔靠近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為3-6cm,所述降溫通風孔遠離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為1-3cm。
作為優選,所述降溫通風孔的軸向長度為5-7cm。
作為優選,所述風扇面板為包括內層面板和外層面板的雙層式結構,所述內層面板和所述外層面板之間設置有連接固定柱以及降溫通風件,所述降溫通風孔設置在所述降溫通風件上,所述內層面板和所述外層面板上設置有供所述降溫通風件穿過的通孔。
作為優選,所述內層面板與所述降溫通風件的內側端面平齊,所述外層面板與所述降溫通風件的外側端面平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當風扇扇葉旋轉使空氣產生流動時,快速流動的空氣由風扇面板的降溫通風孔通過,由於空氣由大體積空間瞬間進入小體積空間,經過壓縮產生降溫現象,從降溫通風孔中出來的空氣實現無能耗自然降溫,降溫效果明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另外增加噴水或噴霧裝置所造成生產加工複雜、成本較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中:1、風扇面板;11、內層面板;12、外層面板;13、連接固定柱;14、降溫通風件;2、降溫通風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無能耗式降溫風扇面板1,包括安裝在風扇扇葉前側的風扇面板1,所述風扇面板1上對應風扇扇葉位置設置有數個均勻分布的降溫通風孔2,所述降溫通風孔2的軸線與所述風扇扇葉的軸線相重合,且所述降溫通風孔2靠近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大於其另一端的孔徑。
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結構,當風扇扇葉旋轉使空氣產生流動時,快速流動的空氣由風扇面板1的降溫通風孔2通過,由於空氣由大體積空間瞬間進入小體積空間,經過壓縮產生降溫現象,從降溫通風孔2中出來的空氣實現無能耗自然降溫,降溫效果明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需要另外增加噴水或噴霧裝置所造成生產加工複雜、成本較高的問題。
作為優選,所述降溫通風孔2呈環形陣列覆蓋設置在所述風扇面板1上。
作為優選,所述降溫通風孔2靠近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為3-6cm,所述降溫通風孔2遠離所述風扇扇葉一端的孔徑為1-3cm,所述降溫通風孔2的軸向長度為5-7cm。
作為優選,所述風扇面板1為包括內層面板11和外層面板12的雙層式結構,所述內層面板11和所述外層面板12之間設置有連接固定柱13以及降溫通風件14,所述降溫通風孔2設置在所述降溫通風件14上,所述內層面板11和所述外層面板12上設置有供所述降溫通風件14穿過的通孔。所述內層面板11與所述降溫通風件14的內側端面平齊,所述外層面板12與所述降溫通風件14的外側端面平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