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平衡杆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14:23:36 2
專利名稱:一種平衡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後副車架的平衡杆。
背景技術:
汽車後副車架可以看成是後車橋的骨架,是後車橋的組成部分。汽車後副車架除了在設計,安裝上能帶來各種方便和優越性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其舒適性和懸掛剛度的提高,平衡杆則是汽車後副車架中的一個重要部件之一。平衡杆的作用是當左右兩輪的水平高度不同時,為了防止造成桿身的扭轉,平衡杆會產生防傾阻力(Roll Resistance)抑制車身滾動。即當左右兩邊的懸掛上下同步動作時平衡杆就不會發生作用,只有在左右兩邊懸掛因為路面起伏或轉向過彎造成的不同步動作時平衡杆才產生作用,從而增強了車體剛性、有效地防止車體變形、平衡了兩輪扭力、延長了避震裝置的壽命、避免轉彎時感到無力及側傾,從而增加了車身的安全性,使得駕馭操作更靈活,乘坐更舒適。現有的汽車後副車架的平衡杆的主要缺陷在於現有用於汽車後副車架的平衡杆都為直通式平衡杆,也就是說,其外形均呈直管狀,當平衡杆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其直管狀構造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外力彎曲或扭轉,但卻無法有效吸收其受到的外力,從而導致其實效性非常小,當外力超過一定值時,甚至會導致平衡杆杆體產生崩裂,繼而引發車輛安全事故的發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效性高的平衡杆,可有效增加副車架整體剛度, 提高汽車平順性、穩定性、舒適性以及安全性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外形為管狀且呈兩端彎折的弓形,所述平衡杆包括位於杆體中部的平直段和位於平直段兩端的彎折段,彎折段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軸線的間距為8-12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副車架所受的力主要為轉向力及車身、貨物的作用力,轉向力受力方向平行平衡杆的平直段軸線方向,車身、貨物的作用力方向則垂直於平衡杆的平直段軸線方向。當採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結構以後,平衡杆本身就如同一張弓, 平衡杆在裝配時平衡杆彎折部和平直部整體所構成的平面與地面垂直,在其彎度方向上可有效吸收其所受到的車身、貨物的作用力,而在其平行平直段軸線方向同樣可有效吸收汽車轉向力,其彎折形構造又不會影響平衡杆整體的強度及剛度,從而達到有效增加副車架整體剛度,提高汽車平順性、穩定性、舒適性以及安全性能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種平衡杆,所述平衡杆10為管狀部件,其外形呈兩端彎折的弓形,所述平衡杆10包括位於杆體中部的平直段11和位於平直段11兩端的彎折段12,平衡杆10的彎折段 12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11軸線的間距a為8-12mm,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平衡杆的實現形式可以為多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優選方案,彎折段12呈直管狀,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的平衡杆10為三段彎折的弓形管狀部件,該構造可以在有效吸收平衡杆10所受外力的同時,又不破壞平衡杆10本身的剛度和強度。同時,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的彎折段12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11軸線的間距a為10mm,以便能獲得本實用新型的最佳使用效果。進一步的,平直段11和位於其兩端的彎折段12在平衡杆10的軸長方向上呈三等分分布,從而使本實用新型的實效性進一步提高,如圖1所示。
權利要求1.一種平衡杆,所述平衡杆(10)為管狀部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平衡杆(10)外形呈兩端彎折的弓形,所述平衡杆(10)包括位於杆體中部的平直段(11)和位於平直段(11)兩端的彎折段(12),所述的平衡杆(10)的彎折段(1 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11)軸線的間距 a 為 8-12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杆,其特徵在於所述彎折段(1 呈直管狀,彎折段 (12)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11)軸線的間距a為10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杆,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平直段(11)和位於其兩端的彎折段(1 在平衡杆(10)的軸長方向上呈三等分分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汽車後副車架的平衡杆。本實用新型外形為管狀且呈兩端彎折的弓形,所述平衡杆包括位於杆體中部的平直段和位於平直段兩端的彎折段,彎折段的端面中心至其平直段軸線的間距為8-12mm。本實用新型可有效增加副車架整體剛度,提高汽車平順性、穩定性、舒適性以及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B60G21/055GK201961118SQ20112001553
公開日2011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8日
發明者劉斌, 楊健 申請人:安徽萬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