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非熱加工方法
2023-04-24 16:02:21 2
一種用於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非熱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非熱加工方法,其特徵是按以下步驟:1)製備蛋白溶液:用0.05M,pH6.8的磷酸鹽緩衝液將β-乳球蛋白稀釋成1mg/ml的均勻蛋白溶液;(2)將步驟(1)中的β-乳球蛋白溶液分裝於密封的PE管中,採用劑量10kGy鈷-60輻照裝置進行輻照處理。本發明有效地降低了牛乳β-乳球蛋白的潛在致敏性,不需特殊複雜的前處理,對於樣品的外包裝無特殊要求,使用常規的輻照滅菌裝置就可以進行操作;較低劑量的輻照即國際允許的安全劑量處理就可滿足降低蛋白的致敏性並能維持蛋白質的營養性質以及感官性能。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非熱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通過非熱加工技術降低牛乳過敏原β -乳球蛋白致敏性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乳球蛋白是牛乳中主要的過敏原之一。由於乳球蛋白具有耐酸和耐蛋白酶水解等特性,因此該蛋白經過人體胃腸道消化後,還會有部分完整的β_乳球蛋白或其肽段,容易導致過敏人群產生過敏反應。因此利用各種加工手段降低β_乳球蛋白的過敏原性,可保障過敏人群的安全食用。
食物過敏原不是通過完整的蛋白質分子產生過敏反應,這些引起食物過敏反應的免疫學物質基礎就是過敏原表位。而表位包括線性表位和構象性表位,是其過敏原性的結構基礎。
[0003]目前已有用於降低牛乳過敏原蛋白β_乳球蛋白的加工方法包括生物加工、化學加工、物理加工等技術。其中,生物加工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變過敏蛋白的基因序列;化學加工則通過酶改性和糖基化等方式改變過敏原蛋白的結構,從而達到降低其致敏性的目的。然而這些技術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β_乳球蛋白主要是以構象性表位為主,難以通過序列變化大幅度改變構象性表位;而β_乳球蛋白具有耐酶解特性,導致酶改性的效果不佳,且糖基化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產物,會引起人們對食物安全性的考慮。
[0004]物理加工又可分為熱加工和非熱加工。熱加工是牛乳及其乳製品生產過程中常用的滅菌技術,加熱過程中會導致牛乳過敏蛋白產生去摺疊或聚合等結構變化,從而誘導牛乳過敏蛋白的潛在致敏性的改變。但是,熱加工也會致使牛乳中部分營養物質的損失。而非熱加工技術不僅能實現熱加工預期的加工效果,並能降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菌群的數量,同時可維持食品原有的感官和營養品質,保留其中的熱敏性營養成分。在非熱加工處理中,同時改變牛乳的潛在致敏性。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牛乳β -乳球蛋白致敏性的方法。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
[0007](I)製備蛋白溶液:用0.05Μ, ρΗ6.8的磷酸鹽緩衝液將β -乳球蛋白稀釋成Img/ml的均勻蛋白溶液;
(2)將步驟(1)中的β-乳球蛋白溶液分裝於密封的PE管中,採用劑量IOkGy鈷-60輻照裝置進行輻照處理。
[0008]本發明可通過電泳檢測和競爭抑制性ELISA評估,判斷出過敏蛋白的致敏性變化趨勢及程度。
[0009]本發明建立了一種非熱加工方法,即輻照技術,實現降低牛乳β -乳球蛋白的潛在致敏性。輻照技術不需特殊複雜的前處理,對於樣品的外包裝無特殊要求,使用常規的輻照滅菌裝置就可以進行操作;較低劑量的輻照即國際允許的安全劑量處理就可滿足降低蛋白的致敏性並能維持蛋白質的營養性質以及感官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附圖1為本發明輻照處理對β -乳球蛋白IgE結合能力的影響。
【具體實施方式】
[0011]本發明將通過以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0012]實施例1。
[0013]1、材料。
[0014]I)配製緩衝液:稱取8.775g磷酸氫二鈉,3.975g磷酸二氫鈉,超純水溶解並定容至1L,配製成0.05M, pH6.8的磷酸鹽緩衝液。
[0015]2)製備蛋白溶液:用0.05M, pH6.8的磷酸鹽緩衝液將β -乳球蛋白稀釋成Img/ml的均勻蛋白溶液。
[0016]2、方法。
[0017]I)輻照技術處理β -乳球蛋白 將β -乳球蛋白溶液分裝於密封的PE管中,採用劑量率為0.92kGy/3h的鈷-60輻照裝置進行輻照處理,輻照劑量分別為OkGy (對照)、0.5 kGy、l kGy、5 kGyUO kGy及20kGy。
[0018]2) 乳球蛋白致敏性變化的定量分析。
[0019]輻照處理後的β -乳球蛋白溶液作為被分析的蛋白樣品,通過競爭抑制性ELISA檢測其致敏性的變化。對照未處理蛋白,可以判斷出該過敏蛋白致敏性的降低程度。
[0020]3)檢測輻照處理後的β -乳球蛋白的致敏性變化
⑴構建牛乳過敏患者血清池:選定11位符合既定條件的牛乳過敏患者的血清混合製備而成。這些患者的血清符合以下條件:對牛乳過敏呈陽性;總的IgE水平均>100 IU/mL ;特異性IgE水平均>1 IU/mL。
[0021]⑵抗原包被:將0.5~20kGy輻照劑量處理後的各個β-乳球蛋白溶液稀釋至
2.5 μ g /mL,在一塊酶標板上分別包被上100 μ L,以未處理β -乳球蛋白溶液為對照。4°C過夜後PBST洗板三次,每次5min。
[0022]⑶明膠封阻:每孔加入250 μ L 3%明膠,37°C封阻lh。洗板三次。
[0023]⑷一抗反應:另準備一塊酶標板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封阻,洗滌之後,每孔加入1:20稀釋度的人血清100 μ L,37°C反應lh。反應時間結束後,每孔吸取100 μ L轉移至第一塊板內,37 °C孵育Ih,PBST洗板三次。
[0024](5)二抗反應:每孔加入1:5000稀釋度的生物素標記羊抗人IgE 二抗100 μ L, 37°C反應lh。PBST洗板。
[0025](6)親和素反應:每孔加入1:60稀釋的HRP-鏈黴素標記的親和素100 μ L,37°C反應,洗板。(7) OPD顯色和檢測:每孔加入100 μ L現配製的OPD顯色液,37°C避光反應15min,反應結束後每孔50 μ L加入2Μ H2SO4終止液,在490nm處用酶標儀測定OD值
(8)結果的計算,IgE結合能力(%) = (1-B/B。)X 100%, B0:無競爭蛋白時的OD值;B:各加工條件下競爭蛋白對應的OD值。[0026]3、結果。
[0027]經過輻照處理後β -乳球蛋白的潛在致敏性變化如附圖1所示。在0.5^20kGy這5個不同劑量的輻照處理下,β -乳球蛋白的IgE結合能力,即潛在致敏性均產生降低。隨著輻照劑量的增大 ,β -乳球蛋白的致敏性呈現降低趨勢,分別降低了 8%、26.5%,62.6%、78.9%及90.2%。在20kGy劑量處理條件下,幾乎可以完全消除β -乳球蛋白的潛在致敏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降低牛乳β-乳球蛋白致敏性的非熱加工方法,其特徵是按以下步驟: (1)製備蛋白溶液:用0.05Μ,ρΗ6.8的磷酸鹽緩衝液將β -乳球蛋白稀釋成lmg/ml的均勻蛋白溶液; (2)將步驟(1)中的β-乳球蛋白溶液分裝於密封的PE管中,採用劑量IOkGy鈷-60輻照裝置進行輻照處理。
【文檔編號】C07K14/47GK103923206SQ201410148141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5日
【發明者】李欣, 陳紅兵, 白雨鑫, 高金燕, 孟軒夷, 楊安樹, 吳志華, 佟平 申請人:南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