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1:17:36 1
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屬於生物防治領域。茶皂素(Tea?saponin)作為主要有效成分,對大豆孢囊線蟲(Heterodera?glycines)有強毒殺活性,能有效用於大豆孢囊線蟲病害防治。
【專利說明】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生物防治領域,特別是涉及茶皂素(Tea saponin)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植物線蟲是植物重要病原生物之一,隨著農田流轉,現代農業向產業化,基地化發展,長期大面積種植單一農作物,以及常年連作及土地重複利用率的提高,線蟲在土壤中的數量迅速累積,線蟲病害問題日益突出。我國的小麥孢囊線蟲(Heterodera.avenae, Heterodera.filipjevi)、大豆抱囊線蟲(Heterodera glycines)普遍發生且危害嚴重,對我國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和影響(彭德良等,1993,2008,2012 ;馮志新,2001)。孢囊線蟲是一類寄主範圍比較窄的寄生線蟲,雌蟲成熟後卵大多數留在體內,雌蟲表皮加厚形成孢囊以保護體內的卵,植物收穫後,孢囊掉落在土壤中,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幾年甚至十幾年,因此與根結線蟲及其它線蟲相比是一類更加難以防治的線蟲(馮志新,2001)。殺線劑是目前防治線蟲病害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當前的化學殺線劑均為高毒高殘留農藥,極易造成對農作物及生態環境的汙染,而目前毒性較低的生物農藥阿維菌素也在生產上出現了抗藥性問題。因此尋求新的生物防治殺線劑,是目前防治農作物線蟲病害的研究熱點之一。
[0003]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的天然寶庫,直接將天然產物(如植物的全株或某部分)加工成製劑用以控制害蟲(如魚藤酮,印楝素),或在充分研究植物天然殺蟲活性成分、構效關係、毒殺機理的基礎上,1旲擬合成新的聞效低毒殺蟲劑,這在植物殺蟲劑方面已經有很成功的先例,與此相比,植物源殺線劑的研究相對落後,直到20世紀80年代以後,從植物中尋找天然殺線蟲活性物質的研究才開始受到關注,申請號為CN201210050127.5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茶皂素對蔬菜根結線蟲的防治方法,吳慧平,李麗麗,王龍平等先後報導茶皂素對松材線蟲,水稻潛根線蟲,根結線蟲及小麥孢囊線蟲有很好的毒殺活性及防治效果(吳慧平等,2007 ;李麗麗,2012 ;王龍平等,2013a,2013b);申請號為2009101162680的發明名稱為「茶皂素殺線蟲顆粒劑及其製備方法」專利公開了茶皂素對水稻潛根線蟲、山芋莖線蟲,南方根結線蟲、松材線蟲有防治作用,而對小杆線蟲無致死活性,表明茶皂素並非對所有的線蟲種類有致死活性。而且目前還未有茶皂素對大豆孢囊線蟲病害的研究報導及專利申請。
[0004]茶皂素(Tea saponin)是一種天然的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從山茶科的茶籽樹種子、莖和葉提取得到,由親水性的糖基和疏水性的苷元以及有機酸構成,於1931年被日本學者青山次郎首次提取得到。茶阜素是一種五環三職阜苷(Pentacyclic Triterpenoid),從碳骨架結構來看它屬於齊墩果烷(Oleanane)類,由皂苷元、糖基和有機酸組成,平均化學分子式為=C57H9tlO2615茶皂素具有溶血、抗菌殺蟲及魚毒等多種生物活性作用,在我國目前主要作為分散劑、懸浮劑、溼潤劑、乳化劑應用於農藥加工上,能極大地提高原藥的溼潤分散能力,降低藥液表面張力,增強溼展性;在洗滌方面的應用國內已開發出了各種織物特種洗滌劑(周昊等,2009 ;夏春華等,2000)。
【發明內容】
[0005]針對上述領域中的空白,提供一種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新應用,其濃度達8mg/mL時,對大豆孢囊線蟲致死活性非常高,可作為農藥使用。
[0006]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
[0007]所述防治為抑制大豆孢囊線蟲卵孵化,殺死二齡幼蟲。
[0008]所述茶皂素作為農藥的藥物有效成分。
[0009]本發明中以茶皂素為藥物有效成分,添加到農藥用載體或組合物中,製成農藥,可以採用通常的農藥劑型和使用方法,用於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
[0010]本發明實驗證明,茶阜素對大豆孢囊線蟲(Heterodera glycines)室內生測表明,以2mg/mL、5mg/mL和8mg/mL濃度的茶阜素處理3d,對大豆孢囊線蟲卵孵化抑制率分別為43.12%,67.25%和75.36% ;同樣濃度處理5d,卵孵化抑制率分別為59.98%,76.31%和85.32% ;處理10d,卵孵化抑制率均達到了 71.57%以上。
[0011]茶阜素以2mg/mL、5mg/mL和8mg/mL濃度處理大豆孢囊線蟲二齡幼蟲72h,並用清水復甦24h,校正死亡率分別為29.86%,59.92%和86.14%.
[0012]大田試驗結果表明,茶皂素對大豆孢囊線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0%茶皂素以每小區(面積為15m2) 120g, 240g, 300g溝施處理,防治效果分別為43%,49.9%,65%,前兩個濃度處理的防效與殺線劑噻唑磷相當,而300g每小區濃度處理的防效為65%,明顯優於噻唑磷48.8%的防效。
[0013]本發明的優點:
[0014]I)本發明所述的茶皂素來源於山茶科的茶籽樹種子、莖和葉提取得到,在茶葉中也有少量存在,證明是對人體比較安全的。
[0015]2)田間大豆孢囊線蟲病害防治試驗表明,茶皂素對大豆孢囊線蟲病害的防治效果優於目前常規化學殺線蟲劑噻唑磷。
[0016]3)本發明所述的茶皂素來源於天然植物中,在環境中易於降解,因此與化學殺線劑相比,具有低毒低殘留的特性,符合綠色植保和可持續農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
[0017]以下試驗及操作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而不應該當做對本發明的限制。
[0018]本發明所用茶皂素是市售產品,來源於茶籽樹種子、莖和葉,含量98%。
[0019]實施例1:茶皂素對大豆孢囊線蟲卵孵化抑制活性測定
[0020]在解剖境下挑取色澤和大小較一致的成熟大豆孢囊線蟲,用I %次氯酸鈉消毒3-5min,再用無菌水衝洗幾遍,放入24孔板內,每處理加入10個成熟的大豆孢囊線蟲,加入ImL供試茶皂素溶液,供試溶液以滅菌水配製,每處理設4次重複,以無菌水做對照,置25°C培養,分別於3d、5d、1d觀察記錄線蟲孵化數量,按以下公式計算線蟲卵孵化抑制率。
[0021]
【權利要求】
1.茶皂素在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害上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所述防治為抑制大豆孢囊線蟲卵的孵化和殺死二齡幼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所述茶皂素作為農藥的藥物有效成分。
【文檔編號】A01P5/00GK104068020SQ201410332282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文豔華, 彭德良, 廖金鈴, 黃文坤 申請人:華南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