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0:53:11 1
專利名稱: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 用新型涉及半地下式電站廠房,尤其是涉及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
背景技術:
半地下式電站廠房的上遊側牆體部分的嵌入巖壁,一般布置在大壩引水系統下遊河岸岸邊,是水電站設計經常採用的一種廠房形式。對於半地下式電站廠房,由於其功能要求,一般為大跨度(30m-80m)、高邊牆(20m_30m)結構。電站主體受カ結構位於地面以下,且具有地下水位高、水壓カ大、發電機層以上的邊牆缺乏約束的特點。按照設計與施工規範規定,地下牆體結構每20m-30m設置一道變形縫,分縫時邊牆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上遊邊牆位移過大,難以滿足電站橋機的運行要求。為滿足電站橋機運行要求,目前採取加厚牆體,並配置大量結構鋼筋,使得建設成本大大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ー種結構簡單、安全可靠、造價低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下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包括建造於大壩引水系統下遊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沿所述電站廠房位於地下部分的上遊側牆體縱向中線澆築有後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後澆帶;所述後澆帶的厚度與上遊側牆體一致,寬度I. 8-2. 2米;後澆帶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沿每片鋼絲網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後澆帶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在上遊側牆體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並縫鋼筋,所述的每ー層並縫鋼筋分別水平貫穿後澆帶設置;在上遊側牆體外表面固定有80-120毫米厚的聚こ烯閉孔泡沫板。本實用新型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成本低、電站廠房結構尺寸小等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I、電站上遊側牆體外表面與巖石之間設置厚聚こ烯閉孔泡沫板,當巖石發生小變形時,其產生的水平位移被聚こ烯閉孔泡沫板消耗掉,不產生對結構的水平壓力。2、在上遊側牆體中部縱向布設後澆帶,不僅解決了設置變形縫造成的上遊側牆體水平位移過大問題,達到滿足電站橋機及其它設備安全運行要求,同時又解決了施工期混凝土溫度變形給電站廠房結構帶來的影響,和上遊側牆體進行分縫時使廠房結構設計十分複雜的局面。3、上遊側牆體與後澆帶之間布設紫銅止水片、鋼絲網、遇水膨脹止水條及並縫鋼筋,避免了外水滲入廠房,保證電站具有良好的運行環境。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遊側牆體的橫斷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包括建造於大壩引水系統下遊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1,沿所述電站廠房I位於地下巖石部分的上遊側牆體2縱向中線澆築有後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後澆帶3 ;所述後澆帶3的厚度與上遊側牆體一致,寬度為2米;在後澆帶3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2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4、5,沿每片鋼絲網4、5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6、7 ;在後澆帶3與對 應的上遊側牆體2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8、9 ;在上遊側牆體2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並縫鋼筋10、11,所述每ー層並縫鋼筋10、11分別水平貫穿後澆帶3設置;在上遊側牆體2外表面固定有100毫米厚的聚こ烯閉孔泡沫板12。
權利要求1.一種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包括建造於大壩引水系統下遊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I),其特徵在於沿所述電站廠房(I)位於地下部分的上遊側牆體(2)縱向中線澆築有後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後澆帶(3);所述後澆帶(3)的厚度與上遊側牆體一致,寬度I. 8-2. 2米;後澆帶(3)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2)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4、5),沿每片鋼絲網(4、5)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6、7);在後澆帶(3)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2)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8、9);在上遊側牆體(2)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並縫鋼筋(10、11),所述的每一層並縫鋼筋(10、11)分別水平貫穿後澆帶(3)設置;在上遊側牆體(2)外表面固定有80-120毫米厚的聚乙烯閉孔泡沫板(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地下式電站廠房上遊側牆體結構,包括建造於大壩引水系統下遊河岸岸邊混凝土結構的電站廠房,沿電站廠房位於地下部分的上遊側牆體縱向中線澆築有後澆補償收縮混凝土立柱,即後澆帶;後澆帶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接觸面分別布設有鋼絲網,沿每片鋼絲網的縱向中線分別布設有遇水膨脹止水條;在後澆帶與對應的上遊側牆體接縫處分別布設有紫銅止水片;在上遊側牆體內自下而上布設有多層並縫鋼筋,所述的每一層並縫鋼筋分別水平貫穿後澆帶設置;在上遊側牆體外表面固定有聚乙烯閉孔泡沫板。本實用新型優點在於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成本低、電站廠房結構尺寸小等優點。
文檔編號E02B9/00GK202416274SQ20122000843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史仁傑, 孟旭央, 柴志陽, 段世超, 熊衛, 翟利軍 申請人: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