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吸頭潛水排汙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02:21:2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潛水泵,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多個吸入頭的潛水排汙泵。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潛水排汙泵都只有一個設在泵體下方的吸入口。這樣的泵的排汙面積有限,需要不斷移動泵的位置來實現排汙面積的擴大,而每一次泵的移動,都需要安裝固定,費時費力。當汙水中存在有長纖維的物料時,泵常常被卡死;當汙水中有沉澱物時,泵也沒有辦法抽送。當泵使用一段時間後,葉輪與泵體、泵蓋之間的間隙增大,導致泵的流量、揚程降低,這時需要拆開泵來更換葉輪,這樣泵的使用壽命短,運行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多吸頭潛水排汙泵,它具有:1,排汙面積大,吸入能力強、不需安裝固定的優點;2,可不需拆卸就可對泵的間隙進行調整,延長泵的使用壽命;3,還能對汙水中長纖維物料進行切碎輸送,並能對汙水中的沉澱物進行攪拌混合輸送。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吸頭潛水排汙泵,包括從上往下依次組裝的潛水電機1、油室4、泵蓋5、泵體8和吸入蓋14,所述潛水電機的軸下穿至泵體8,泵蓋5、泵體8和吸入蓋14構成泵室,所述潛水電機的軸位於泵室位置處裝有葉輪7,泵體8的側面設有出水管;其特徵是:所述的泵蓋5為管狀,上管口、下管口為連接法蘭,管身上開有至少三個水平孔接有水平管,水平管管口為側法蘭外接側吸入管。
所述的側吸入管為先是水平往後下彎的管,管的下端管壁上開有側吸入孔。
在上述基本型的基礎上,本發明還有如下的各種的改進型:
所述葉輪為上下對稱的開式葉輪,所述泵室的泵蓋5下方設有可調節高度的上側磨板16、吸入蓋14的上方設有可調節高度的下側磨板15,所述上側磨板下端面的斜度與葉輪上端面的斜度一致,所述下側磨板上端面的斜度與葉輪下端面的斜度一致。
所述上側磨板16可調節高度的結構為:上側磨板16的頂面均布有至少三個螺紋孔,泵蓋上對應於所述上側磨板16螺紋孔位置處開有通孔穿有調節螺栓17,調節螺栓17的結構為:下段為配合上側磨板16螺紋孔的螺紋段、中間為凸環、上段為配有螺母的螺紋段,上端頭部為方頭。
所述下側磨板15可調節高度的結構為:下側磨板15的底面均布有至少三個螺紋孔,吸入蓋上對應於所述下側磨板15螺紋孔位置處開有通孔穿有調節螺栓17,調節螺栓17的結構為:下段為配合上側磨板16螺紋孔的螺紋段、中間為凸環、上段為配有螺母的螺紋段,上端頭部為方頭。
所述吸入蓋的下端裝有喇叭狀主吸入管,所述吸入蓋14的下端面開有環形凹槽設有內伸的固定刀片,所述潛水電機的軸的下端裝有攪拌杆,在攪拌杆上對應於固定刀片的下方位置裝有轉動刀,攪拌杆的下端裝有攪拌輪。
所述潛水電機的軸的下端裝有攪拌杆的連接結構為螺紋連接。
所述轉動刀的結構為:一輪轂,徑向對稱地設有兩刀片,輪轂上還均布有至少三個徑向的緊定螺紋孔。
所述的油室4設有油水探頭2。
有益效果:固定刀片與轉動刀組成了泵的切碎裝置,可以對汙水池中的長纖維物質進行切碎;攪拌杆與攪拌輪組成了泵的攪拌裝置,可以對汙水池中的沉澱物進行攪拌;泵蓋、上側磨板、調節螺栓組成了泵的上間隙調整裝置,當泵運行一段時間上側磨板與葉輪間隙增大後,可以調整其間隙;同樣的,下側磨板、吸入蓋、調節螺栓組成了泵的下間隙調整裝置。
葉輪的下端、下側磨板、吸入蓋、主吸入管組成了泵的主吸入通道;葉輪的上端、上側磨板、泵蓋及三個或三個以上側吸入管組成泵的側吸入通道,由於葉輪是上下開式,具有通過能力大,這樣擴大了潛水排汙泵的排汙面積,提高了泵的排汙能力,同時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側吸入管起到了支撐泵的作用,這樣免除了泵的固定安裝。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多吸頭潛水排汙泵結構剖視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泵蓋5的剖視圖;
圖3是圖2的K向視圖;
圖4是圖1中葉輪7的剖視圖;
圖5是圖1中上側磨板16的剖視圖;
圖6是圖5的P向視圖;
圖7是圖1中調節螺栓17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M向視圖;
圖9是圖1中轉動刀12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的N向視圖;
圖11是圖1中攪拌杆11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潛水電機 2-油水探頭 3-機械密封 4-油室 5-泵蓋6-側吸入管 7-葉輪 8-泵體 9-主吸入管 10-攪拌輪11-攪拌杆 12-轉動刀 13-固定刀片 14-吸入蓋 15-下側磨板16—上側磨板 17-調節螺栓 18—軸 19—水平管 20—泵蓋內孔21—側法蘭 22—葉輪上端面 23—葉輪下端面 24—上側磨板下端面25—螺紋孔 26—臺階 27—螺紋 28—六方 29—輪轂 30—刀片 31—上螺紋孔 32—下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11,本發明的多吸頭潛水排汙泵實施例,包括從上往下依次組裝的潛水電機1、油室4、泵蓋5、泵體8和吸入蓋14,潛水電機1的軸下穿至泵體8,泵蓋5、泵體8和吸入蓋14構成泵室。
潛水電機的軸位於泵室位置處裝有葉輪7,泵體8的側面設有出水管,泵蓋5為管狀,上管口、下管口為連接法蘭,管身上開有至少三個水平孔連通內孔20,水平孔外接有水平管19,水平管管口為側法蘭外接側吸入管,對本實施例來說,側吸入管為先是水平往後下彎的管,管的下端管壁上開有側吸入孔。
吸入蓋14的下端裝有喇叭狀主吸入管,吸入蓋14的下端面開有環形凹槽設有內伸的固定刀片13,潛水電機的軸的下端裝有攪拌杆11,在攪拌杆11上對應於固定刀片的下方位置裝有轉動刀12,攪拌杆的下端裝有攪拌輪10。
潛水電機的軸的下端裝有攪拌杆的連接結構為螺紋連接,轉動刀的結構為:一輪轂29,徑向對稱地設有兩刀片30,輪轂上還均布有至少三個徑向的緊定螺紋孔。
葉輪7為上下對稱的開式葉輪,泵室的泵蓋5下方設有可調節高度的上側磨板16、吸入蓋14的上方設有可調節高度的下側磨板15,上側磨板下端面的斜度與葉輪上端面的斜度一致,下側磨板上端面的斜度與葉輪下端面的斜度一致。
上側磨板16可調節高度的結構為:上側磨板16的頂面均布有至少三個螺紋孔,泵蓋上對應於上側磨板16螺紋孔位置處開有通孔穿有調節螺栓17,調節螺栓17的結構為:下段為配合上側磨板16螺紋孔的螺紋段、中間為凸環、上段為配有螺母的螺紋段,上端頭部為方頭。
下側磨板15可調節高度的結構為:下側磨板15的底面均布有至少三個螺紋孔,吸入蓋上對應於下側磨板15螺紋孔位置處開有通孔穿有調節螺栓17,調節螺栓17的結構為:下段為配合上側磨板16螺紋孔的螺紋段、中間為凸環、上段為配有螺母的螺紋段,上端頭部為方頭。
潛水電機1與油室4通過法蘭及止口聯接,在油室4內裝有油水探頭2,軸18上裝有機械密封3,油室4的下端與泵蓋5聯接,泵蓋5內裝有機械密封3,在上側磨板16的三個螺紋孔各自旋入調節螺栓17,然後一起裝在泵蓋5的下端,在軸18上裝入葉輪7,在泵蓋5與上側磨板16的下端裝入泵體8,在下側磨板15的三個螺紋孔各級旋入調節螺栓17與吸入蓋14聯接,然後一起裝在泵體8的下端,在吸入蓋14的下端面的凹槽內裝入固定刀片13,將攪拌杆11旋入軸18的下端,在攪拌杆11上套入轉動刀12用螺釘緊定,裝入攪拌輪10,在吸入蓋14下端裝入主吸入管9,最後在泵蓋5的側法蘭21上裝入三個側吸入管6。
葉輪7,是一個上下對稱的開式葉輪,其葉輪上端面22與葉輪下端面23的斜度一致。
泵蓋5,它的外圓方向上設計有三個圓孔接有水平管19,水平管的管口為側法蘭21,水平管19通向內孔20。
葉輪7的下端部、下側磨板15、吸入蓋14及主吸入管9組成了主吸入通道;葉輪7的上端部、上側磨板16、泵蓋5、三個水平管19、側吸入管6組成側吸入通道,由於葉輪7是上下開式的,具有通過能力大,這樣擴大了泵的排汙面積,提高了泵的排汙能力,同時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側吸入管6起到了支撐泵的作用,這樣免除了泵的固定安裝。
上側磨板16,它的上側磨板下端面24的斜度與葉輪的上端面22的斜度一致,其上端面設有三個螺紋孔25。
調節螺栓17,它的前端設計成六方28,其後有螺紋,中部設有臺階26,後端設有螺紋27。
泵蓋5、上側磨板16、調節螺栓17組成了泵的上間隙調整裝置,當泵運行一段時間,上側磨板與葉輪間隙增大後,可以調整其間隙,這樣在不拆開泵的情況下調整,簡單方便,顯著延長了泵的使用壽命。
具體操作方法:擰松調節螺栓17上的螺母,用扳手夾住六方28轉動調節螺栓17,即可調節其間隙,然後擰緊螺母。
下側磨板15、吸入蓋14、調節螺栓17組成了泵的下間隙調整裝置。
固定刀片13與轉動刀12組成了泵的切碎裝置,轉動刀是由二把刀片30焊在輪轂29上而成,裝在攪拌杆上,調整好固定刀片與轉動刀的間隙,這樣就可以對汙水池中的長纖維物質進行切碎。
攪拌杆11與攪拌輪10組成了泵的攪拌裝置,攪拌輪10裝在攪拌杆11的下端,攪拌杆11的上端設有上螺紋孔31,旋入在軸18的下端,攪拌杆11的下端設有下螺紋孔32,本裝置可以對汙水池中的沉澱物進行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