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彈簧頭枕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19:32: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彈簧頭枕。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同類沙發頭枕有氣彈簧頭枕和拉彈簧頭枕兩種。由於使用環境等因素,氣彈簧頭枕的密封圈使用壽命短,容易產生漏氣現象,使之失效,更換困難;市面上拉彈簧頭枕,其缺點是彈簧拉伸著力點與中心點配合不佳,導致彈簧無力,從而頭枕升降不明顯,而且設計結構複雜,造成材料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傳統氣彈簧頭枕與拉彈簧頭枕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彈簧頭枕,使頭枕升降效果更佳,而且結構簡單,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彈簧頭枕,包括兩側側板和連接兩側側板的橫板,還包括兩側的調節組件及連接兩側調節組件的連接組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調節組件包括第一推桿、第二推桿、上彎折臂、下彎折臂、拉力彈簧和轉角片,所述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頂部均鉚接在轉角片上,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底部通過上彎折臂和下彎折臂與所述的側板連接,所述的上彎折臂和下彎折臂均包括連接板以及連接板兩端呈反方向彎折的第一折臂和第二折臂,所述上彎折臂和下彎折臂的第一折臂平行鉚接於第一推桿和第二推桿的底部,且所述上彎折臂和下彎折臂的第二折臂的端部均與側板鉚接,下彎折臂與側板之間的鉚接處構成中心點,所述下彎折臂的連接板向第二折臂端延伸設有連接臂,所述連接臂的端部焊接設有第一彈簧掛釘並構成旋轉點,所述側板的底部內側焊接有第二彈簧掛釘,所述的拉力彈簧的兩端分別掛扣在所述的第一彈簧掛釘和第二彈簧掛釘上。
作為優選的,所述的連接組件包括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所述的第一連接管連接兩側對應的第一推桿或第二推桿,所述的第二連接管連接兩側對應的上彎折臂或下彎折臂。
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彈簧頭枕與傳統彈簧頭枕相比,通過拉伸彈簧代替了氣彈簧,解決了氣彈簧使用壽命短的問題;同時解決了傳統同類彈簧頭枕拉伸著力點與中心點配合不佳導致彈簧無力升降的問題,提高了頭枕的升降效果。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新型彈簧頭枕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新型彈簧頭枕收回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新型彈簧頭枕彈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新型彈簧頭枕的局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彈簧頭枕,包括兩側側板1和連接兩側側板1的橫板2,還包括兩側的調節組件3及連接兩側調節組件3的連接組件4,調節組件3包括第一推桿31、第二推桿32、上彎折臂33、下彎折臂34、拉力彈簧35和轉角片36,第一推桿31和第二推桿32的頂部均鉚接在轉角片36上,第一推桿31和第二推桿32的底部通過上彎折臂33和下彎折臂34與側板1連接,上彎折臂33和下彎折臂34均包括連接板331、341以及連接板331、341兩端呈反方向彎折的第一折臂332、342和第二折臂333、343,上彎折臂33和下彎折臂34的第一折臂332、342平行鉚接於第一推桿31和第二推桿32的底部,且上彎折臂33和下彎折臂34的第二折臂333、343的端部均與側板1鉚接,下彎折臂34與側板1之間的鉚接處構成中心點A,下彎折臂34的連接板341向第二折臂343端延伸設有連接臂344,連接臂344的端部焊接設有第一彈簧掛釘37並構成旋轉點B,側板1的底部內側焊接有第二彈簧掛釘38,拉力彈簧35的兩端分別掛扣在第一彈簧掛釘37和第二彈簧掛釘38上。
如圖4所示,通常頭枕為水平位置,當提起頭枕時,旋轉點B逆時針圍繞旋轉中心點A旋轉,當旋轉點B超過中線點A的垂直線T位置時,頭枕自動彈起;當下壓頭枕時,旋轉點B順時針圍繞旋轉中心點A旋轉,超過中線點A的垂直線T位置時,頭枕自動收回。
作為優選的實施例,連接組件4包括第一連接管41和第二連接管42,第一連接管41連接兩側對應的第一推桿31或第二推桿32,第二連接管42連接兩側對應的上彎折臂33或下彎折臂34,第一連接管41和第二連接管42均與橫板2平行。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換和改進等,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