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3:57:01 1
本發明涉及指中醫藥治療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小兒熱洩瀉中醫病症名,多因外感溼熱之邪,或因飲食不節等因素造成,導致溼熱之邪,蘊結脾胃,下注大腸,使之傳化失職,故大便呈水樣,瀉下急迫,溼熱阻遏腸胃氣機故氣味惡臭,溼熱下注則小便色黃。
小兒熱洩瀉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一般採用中藥或針灸治療,並注意飲食調理。但是,現有技術中小兒熱洩瀉普遍具有療程長,見效慢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並提供至少後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能夠有效治療小兒熱洩瀉。
為實現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
梔子0.3-0.6、川黃連0.8-1.2、黃芩4-6、金銀花4-6、蒲公英5-7、白花蛇舌草5-7、萹蓄3-5、燈心草4-6、澤瀉2-4、砂仁1-1.5、麥芽4-6、石榴皮2-4、訶子0.8-1.2以及禹餘糧2-4。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
梔子0.5、川黃連1、黃芩5、金銀花5、蒲公英6、白花蛇舌草6、萹蓄4、燈心草5、澤瀉3、砂仁2、麥芽5、石榴皮3、訶子1以及禹餘糧3。
優選的是,所述的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中,所述中藥組合物製備為口服液、散劑或顆粒劑。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利用中醫五行及辨證理論,清腸解熱、化溼止瀉。梔子,清熱利溼;川黃連,清腸解熱、解毒;黃芩,苦、寒、燥溼洩熱、解毒;金銀花,清熱解毒、止瀉;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溼;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溼;萹蓄,清下焦溼熱、利水;燈心草,利水、清心;澤瀉,洩熱、利水、滲溼、砂仁,化溼、行氣、;麥芽,消食和中;石榴皮,澀腸止瀉;訶子,澀腸止瀉、下氣消脹;禹餘糧,澀腸止瀉。本發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無副作用,效果顯著,治癒率較高。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徵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閱本說明書後能夠據以實施。
一種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梔子0.3-0.6、川黃連0.8-1.2、黃芩4-6、金銀花4-6、蒲公英5-7、白花蛇舌草5-7、萹蓄3-5、燈心草4-6、澤瀉2-4、砂仁1-1.5、麥芽4-6、石榴皮2-4、訶子0.8-1.2以及禹餘糧2-4。
本方案中,梔子,清熱利溼;川黃連,清腸解熱、解毒;黃芩,苦、寒、燥溼洩熱、解毒;金銀花,清熱解毒、止瀉;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溼;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利溼;萹蓄,清下焦溼熱、利水;燈心草,利水、清心;澤瀉,洩熱、利水、滲溼、砂仁,化溼、行氣、;麥芽,消食和中;石榴皮,澀腸止瀉;訶子,澀腸止瀉、下氣消脹;禹餘糧,澀腸止瀉。
本發明通過以上中藥科學配伍,清腸解熱、化溼止瀉,有效治療小兒熱洩瀉。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的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梔子0.5、川黃連1、黃芩5、金銀花5、蒲公英6、白花蛇舌草6、萹蓄4、燈心草5、澤瀉3、砂仁2、麥芽5、石榴皮3、訶子1以及禹餘糧3。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的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中,所述中藥組合物製備為口服液、散劑或顆粒劑。
實施例1
1、梔子0.5克、川黃連1克、黃芩5克、金銀花5克、蒲公英6克、白花蛇舌草6克、萹蓄4克、燈心草5克、澤瀉3克、砂仁2克、麥芽5克、石榴皮3克、訶子1克以及禹餘糧3克。
2、加入2-3倍體積的水浸泡15分鐘,煮沸後文火熬製20-2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第一濾液;
3、向藥渣中重新加入1-2倍體積的水,煮沸後文火熬製30-3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第二濾液;
4、將第一濾液和第二濾液混合,得到中藥製劑,每日一劑,每劑分3-5服用,每3劑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實施例2
1、梔子0.6克、川黃連0.8克、黃芩4克、金銀花6克、蒲公英5克、白花蛇舌草5克、萹蓄5克、燈心草4克、澤瀉2克、砂仁1克、麥芽6克、石榴皮2克、訶子1.5克以及禹餘糧4克。
3、加入2-3倍體積的水浸泡15分鐘,煮沸後文火熬製20-2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第一濾液;
3、向藥渣中重新加入1-2倍體積的水,煮沸後文火熬製30-35分鐘,濾出藥液得到第二濾液;
4、將第一濾液和第二濾液混合,得到中藥製劑,每日一劑,每劑分3-5次服用,每3劑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2個療程。
為進一步證明本發明的藥物的臨床療效,選擇100位患者進行臨床觀察。100例患者中,年齡最小者8個月,年齡最大者7歲,2-3天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1-2個療程。
1、療效評價標準:
治癒:腹瀉症狀消失。
顯效:腹瀉症狀明顯減輕。
有效:腹瀉症狀較治療前減輕。
無效:病情無任何改善的表現。
2、治療方案:
方劑:梔子0.5克、川黃連1克、黃芩5克、金銀花5克、蒲公英6克、白花蛇舌草6克、萹蓄4克、燈心草5克、澤瀉3克、砂仁2克、麥芽5克、石榴皮3克、訶子1克以及禹餘糧3克。
熬製得到中藥製劑。
每日一劑,每劑分3-5次服用。
2、治療效果統計:
100例患者中,服用3-6劑後治癒90例,顯效5例,有效3例,無效2例,治癒率90%,總有效率98%。
儘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於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於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範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並不限於特定的細節。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熱洩瀉的中藥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梔子0.3‑0.6、川黃連0.8‑1.2、黃芩4‑6、金銀花4‑6、蒲公英5‑7、白花蛇舌草5‑7、萹蓄3‑5、燈心草4‑6、澤瀉2‑4、砂仁1‑1.5、麥芽4‑6、石榴皮2‑4、訶子0.8‑1.2以及禹餘糧2‑4。
技術研發人員:吳嬌宇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吳嬌宇
技術研發日:2017.05.28
技術公布日:201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