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車排纜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22:47:26 2
專利名稱:絞車排纜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排纜裝置,尤其是絞車排纜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排纜裝置在排纜過程中,絞車出口處的纜繩隨排纜機構往復運動,故設置定滑輪來固定纜繩出口位置,但當纜繩出口兩端的極限位置與滑輪夾角過大時,會造纜繩在定滑輪處發生跳槽和擠壓變形,損壞纜繩。
發明內容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進行改進,提供一種絞車排纜裝置,在捲筒轉動的同時也可作軸嚮往復移動,使捲筒釋放出來的纜繩始終對準出纜口。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絞車排纜裝置,包括捲筒總成,定滑輪,導向杆,雙向絲槓,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定滑輪固定在絞車機架上方橫梁上,導向杆以及雙向絲槓連端均固定在絞車機架兩側面上,捲筒總成的兩端固定在兩側連接板上,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固定在其中一側的連接板上,捲筒總成與動力源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連接,動力源與螺旋轉動機構之間通過齒輪傳動。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導向杆有兩根,兩端分別固定在絞車機架上;所述連接板有兩塊,連接板之間連有兩根連杆,兩根連杆分別套於導向杆上;所述所述螺旋轉動機構套在雙向絲槓上;所述傳動機構為鏈輪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於在排纜過程中,纜繩始終對準出纜口,避免了纜繩在定滑輪處發生跳槽和擠壓變形,且佔用空間小,便於在水下運動平臺上搭載。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絞車排纜裝置,包括捲筒總成2,定滑輪4,導向杆5、10,雙向絲槓7,螺旋轉動機構11以及動力源8 ;滑輪4、固定在絞車機架1上的橫梁上,導向杆5、10 以及雙向絲槓7的兩端均固定在絞車機架1的兩側板上;連接板9與連接板12套裝在導向杆5、10之上,且在連接板9、12之間的導向杆5、10的外圈套連兩根空心連杆,空心連杆與捲筒總成組成一個剛性部件,;捲筒總成2兩端固定在連接板9、12上;螺旋轉動機構11以及動力源8固定在連接板9上;捲筒總成2與動力源8之間通過鏈輪機構連接,馬達8與螺旋轉動機構11之間通過齒輪嚙合傳動。 本實用新型所用的動力源8為馬達,當馬達啟動時,馬達旋轉軸上安裝的齒輪通過鏈條帶動捲筒總成2上的齒輪,實現對捲筒總成2的驅動,同時馬達旋轉軸上的齒輪帶動螺旋轉動機構11外緣帶有的齒輪轉動,使得螺旋轉動機構11內部的換向螺母沿著雙向絲槓7的一條螺紋溝槽運動,雙向絲杆7的螺距由馬達和捲筒總成2的傳動比確定,當馬達驅動捲筒總成2轉動一圈時,螺旋轉機構11沿雙向絲槓7前進一倍纜繩3直徑的距離,從而使螺旋轉機構11沿捲筒軸線方向運動,當換向螺母行走至螺紋終點時,換向螺母滑至另一道螺紋中,從而實現在雙向絲槓7上的往復運動,以上螺旋轉機構11的往復運動帶動了捲筒總成2及與之連接的連接板9、11的沿捲筒軸線方向的往復運動。這樣的設計能保證在排纜過程中,纜繩始終對準出纜口,避免了纜繩在定滑輪處發生跳槽和擠壓變形。
權利要求1.一種絞車排纜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捲筒總成,定滑輪,導向杆,雙向絲槓,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定滑輪固定在絞車機架上方橫梁上,導向杆以及雙向絲槓連端均固定在絞車機架兩側面上,捲筒總成的兩端固定在兩側連接板上,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固定在其中一側的連接板上,捲筒總成與動力源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連接,動力源與螺旋轉動機構之間通過齒輪傳動。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絞車排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杆有兩根,兩端分別固定在絞車機架上。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絞車排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板有兩塊,連接板之間連有兩根連杆,兩根連杆分別套於導向杆上。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絞車排纜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螺旋轉動機構套於雙向絲槓上。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絞車排纜裝置,其特徵在於捲筒總成與動力源之間的傳動機構為鏈輪機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絞車排纜裝置,包括捲筒總成,定滑輪,導向杆,雙向絲槓,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定滑輪、導向杆以及雙向絲槓均固定在絞車機架上;捲筒總成、螺旋轉動機構以及動力源固定在連接板上;捲筒總成與動力源之間連有傳動機構,動力源與螺旋轉動機構之間齒輪配合。所述導向杆有兩根,連接板有兩塊,連接板之間連有兩根連杆,兩根連杆分別套於導向杆外圍;螺旋轉動機構套在雙向絲槓上;傳動機構為鏈輪機構。本實用新型在排纜過程中,能夠保證纜繩始終對準出纜口,避免了纜繩在定滑輪處發生跳槽和擠壓變形,且佔用空間小,便於在水下運動平臺上搭載。
文檔編號B66D1/38GK202208618SQ2011202930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2日
發明者司馬燦, 楊立華, 馬利斌 申請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