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6:41:26 3
專利名稱: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制動裝置,特別是一種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
日常生活中,汽車是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通工具,而汽車車禍則往往給司機、乘客及路人帶來嚴重的不幸。在發生撞車事故時,司機往往失去理智,應該踩制動踏板,卻反而踩了加速踏板(風門),致使事故更加嚴重。因此,怎樣使汽車在撞車之後的一瞬間內儘快地停住,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使汽車在撞車後的一瞬間內儘快停住的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包括一個安設於汽車車頭前的撞擊探測器,一個由樞杆、連杆和鋼絲等組成的聯動機構,以及一個安設於汽車底板後部的制動單元,所述制動單元左右各設一個,它包括一個帶有一支腿的、和汽車底板固定住的支架,以及由一套筒和一個套於其內的伸縮杆所組成的制動腿。前述撞擊探測器,包括一個防護架,所述防護架穿過一個固定於車底的支承構件中的一根管子,和前述聯動機構中的樞杆相連,樞杆和汽車的離合器及制動踏板連接,並藉連杆及鋼絲,又和所述制動單元中的伸縮杆連接。所述制動單元,還包括一個當所述伸縮杆被聯動機構牽動而伸出時能被鎖住於某一伸長位置上的鎖住機構,以及當所述制動腿觸及地面並向後側迴轉之後使所述鎖住機構脫扣的脫扣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制動裝置,能在撞車後的一瞬間使汽車離合器脫離開,並拉動制動踏板而制動,還能藉設於後部的制動單元,令汽車後部略被抬起脫離地面,以減小其動量。因而是一種理想的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該制動裝置各零件在正常情況下的位置示意圖;圖3是該制動裝置在撞車後的動作示意圖;圖4是該制動裝置的各零件分布示意圖(為了清楚地顯示各零件的結構,圖中有的零件並非按工作位置畫出);圖5為底部安設有本自動制動裝置的汽車的示意圖。
參見
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安設於汽車(11)的底板下方的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10),包括一個安設於汽車(11)車頭前方的撞擊深測器(12),一個由所述撞擊探測器(12)操縱的聯動機構,以及由所述聯動機構牽動的、設於汽車(11)後部兩側的一對制動單元(13)。所述制動單元(13)包括一個和汽車(11)的底板固定住的支架(22)以及樞接於所述支架(22)的一制動腿(23),所述制動腿(23)包括一個和支架(22)樞接的套筒(26)及套入其內並可在其內滑動的一伸縮杆(27),還包括一個當伸縮杆(27)被聯動機構牽動而伸出時能被鎖住於某一伸長位置上的鎖住機構,以及當所述制動腿(23)觸及地面(9)並向後側迴轉之後使所述鎖住機構脫扣的脫扣裝置。
其中所述撞擊探測器(12)包括一個防護架(14),以及一對安設於汽車(11)的底板兩側的支承構件(15),所述防護架(14)的兩個自由端(14′)穿過所述支承構件(15),和前述聯動機構連接。
所述聯動機構包括兩個樞杆(17)、連杆(20)以及鋼絲(21),前述防護架(14)藉一彈簧的彈性力而維持在遠離所述支承構件(15)的位置上。樞杆(17)中的一個,和汽車(11)的離合器(35)及制動踏板(36)連接,二樞杆(17)的另一端(17b),藉連杆(20)而和一連接件(19)相連,所述連接件(19)又藉所述鋼絲(21)而和前述制動單元(13)連接。
支承構件(15)藉二固定片(15′)而固定於所述汽車(11)的底板上,二固定片之間固設有一根管子(16),所述防護架(14)的兩個自由端(14′),即從上述管子(16)中穿過,接至一個滑動連接構件(18),所述滑動連接構件(18)包括一塊帶槽孔的板(17a),槽孔中可以滑動地容納有所述防護架(14)的自由端(14′)的末端彎頭(14″),所述使防護架(14)遠離支承構件(15)的彈簧(15″),固定於所述彎頭(14″)和一個較遠的固定片(15′)之間。
所述防護架(14)、支承構件(15)以及樞杆(17)等,均用硬質鋼製成。所述樞杆(17)的旋轉角度約為120°。
所述鋼絲(21)接至所述制動單元(13)中的伸縮杆(27)之上端,當鋼絲(21)向前牽動時,伸縮杆(27)即由所述套筒中伸出。一個彈簧(25)一頭掛住所述制動單元(13)中的制動腿下部,另一頭掛住套筒(26)。另一彈簧(23′)掛於支架(22)和套筒(26)之間。
所述制動腿(23)的下端,橫向延伸形成一個制動腳(24),所述制動腳(24)下端安設有一塊膠皮底(24′)。
前述鋼絲(21),繞過固定於所述支架(22)的一個支腿(22′)上的滑輪(28a),以及固定於套筒(26)下端的另一滑輪(28b)之後,由套筒(26)一側所開設的一個槽孔(26′)穿入,和伸縮杆(27)的上端連接。
參閱
圖1及圖4,所述制動單元(13)所具備的鎖住機構(29),包括一個樞接於所述套筒(26)後部的鎖扣(30),且在與之相鄰部位的伸縮杆(27)側部,形成有一個開口(31)。所述鎖扣(30)前部為一個彎鉤(30a),後部為平直的壓片(30b),所述彎鉤(30a)藉一彈簧(32)的作用而被拉入套筒(26)後側下端的一個凹口(33)內,所述凹口(33)和前述開口(31)對應,且於伸縮杆(27)內部形成有由數個臺階(34′)所組成的階梯結構(34)。
所述脫扣裝置,包括支架(22)的一個支腿(22′)以及鎖扣(30),所述支腿(22′)在所述套筒(26)向後迴轉時,適可壓住所述鎖扣後部的壓片(30b)。
以下來描述一下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的動作情況。
當發生撞車事故時,如圖3所示,首先是防護架(14)向裡移動,其末端(14′)的端部的彎頭(14″)推動所述滑動連接構件(18)中的樞杆(17)前端的板(17a),使樞杆(17)旋轉,樞杆(17)的另一端17b遂拉動連杆(20),後者使連接件(19)亦向前移動。連接件(19)為一彈性元件,其彈性力產生一個緩衝作用,使連杆(20)和鋼絲(21)之間的動作傳遞得到緩衝。前述樞杆(17)之一在旋轉時,操縱汽車的離合器(35)及制動踏板(36),使汽車自動制動。另外,連接件(19)向前移動,使得鋼絲(21)被拉緊,致使伸縮杆(27)由套筒(26)中滑出。
由於前述彈簧(32)使鎖扣(30)的彎鉤(30a)扣入套筒(26)後側下端的凹口(33)內,並進一步扣入伸縮杆(27)的相應開口(31)內,故當伸縮杆(27)伸長時,鎖扣(30)的彎鉤(30a)必可以扣住階梯結構(34)中的一個臺階(34′),使得當制動腳(24)抵住地面(9)時,伸縮杆(27)不會縮回去。
平時,所述套筒(26)呈向前傾斜45°角位置。當制動腳(24)抵住地面(9)後,車尾被抬離地面,伸縮杆(27)帶動套筒(26)而旋轉至套筒呈向後傾斜45°角位置時,參閱圖3、圖4所示,由於支架(22)的支腿(22′)壓住了鎖扣(30)的向上蹺起的壓片(30b),將它壓下去,致使其彎鉤(30a)由凹口(33)中脫出,如此解除了鎖住機構,使伸縮杆(27)在彈簧(25)的作用下自動縮回至套筒(26)內。與此同時,由於制動腳(24)脫離地面(9),故套筒連帶伸縮杆在彈簧(23′)的作用下,又恢復原先位置。
上述階梯結構(34)的作用是,在不同地面的情況下,保證制動腳(24)一定會觸及地面。
本制動裝置中的諸彈簧及彈性元件,調整到使整個裝置只對臨界危險程度以上的碰撞才起反應。而且每次動作後,各零部件能自動地回復到原先的位置。
一切以本實用新型所述原則為基礎的其它實施例,但凡對同行中等技術人員而言為顯而易見者,均應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確定的保護範圍以內。
權利要求1.一種安設於汽車(11)的底板下方的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10),包括一個安設於汽車(11)車頭前方的撞擊探測器(12),一個由所述撞擊探測器(12)操縱的聯動機構,以及由所述聯動機構牽動的、設於汽車(11)後部兩側的一對制動單元(13),所述制動單元(13)包括一個和汽車(11)的底板固定住的支架(22),以及樞接於所述支架(22)的一個制動腿(23),所述制動腿(23)包括一個和支架(22)樞接的套筒(26)及套入其內並可在其內滑動的一伸縮杆(27),還包括一個當伸縮杆(27)被聯動機構牽動而伸出時能被鎖住於某一伸長位置上的鎖住機構,以及當所述制動腿(23)觸及地面(9)並向後側迴轉之後使所述鎖住機構脫扣的脫扣裝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撞擊探測器(12)包括一個防護架(14),以及一對安設於汽車(11)的底板兩側的支承構件(15),所述防護架(14)的兩個自由端(14′)穿過所述支承構件(15),和前述聯動機構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聯動機構包括兩個樞杆(17)、連杆(20)以及鋼絲(21),前述防護架(14)藉一彈簧的彈性力而維持在遠離所述支承構件(15)的位置上,樞杆(17)中的一個,和汽車(11)的離合器(35)及制動踏板(36)連接,二樞杆(17)的另一端(17b),藉連杆(20)而和一連接件(19)相連,所述連接件(19)又藉所述鋼絲(21)而和前述制動單元(13)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承構件(15)藉二固定片(15′)而固定於所述汽車(11)的底板上,二固定片之間固設有一根管子(16),所述防護架(14)的兩個自由端(14′),即從上述管子(16)中穿過,接至一個滑動連接構件(18),所述滑動連接構件(18)包括一塊帶槽孔的板(17a),槽孔中可以滑動地容納有所述防護架(14)的自由端(14′)的末端彎頭(14″),所述使防護架(14)遠離支承構件(15)的彈簧(15″),固定於所述彎頭(14″)和一個較遠的固定片(15′)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防護架(14)、支承構件(15)以及樞杆(17),均用硬質鋼製成,所述樞杆(17)的旋轉角度約為120°。
6.如權利要求3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絲(21)接至所述制動單元(13)中的伸縮杆(27)的上端,當鋼絲(21)向前牽動時,伸縮杆(27)即由所述套筒中伸出,另有一彈簧(25),一頭掛住所述制動單元(13)中的制動腿下部,另一頭掛住套筒(26),復有一彈簧(23′)掛於支架(22)和套筒(26)之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鋼絲(21)繞過固定於所述支架(22)的一個支腿(22′)上的滑輪(28a),以及固定於套筒(26)下端的另一滑輪(28b)之後,由套筒(26)一側所開設的一個槽孔(26′)穿入,和伸縮杆(27)的上端連接。
8.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制動單元(13)所具備的鎖住機構(29),包括一個樞接於所述套筒(26)後部的鎖扣(30),且在與之相鄰部位的伸縮杆(27)側部,形成有一個開口(31),所述鎖口(30)前部為一個彎鉤(30a),後部為平直的壓片(30b),所述彎鉤(30a)藉一彈簧(32)的作用而被拉入套筒(26)後側下端的一個凹口(33)內,所述凹口(33)和前述開口(31)對應,且於伸縮杆(27)內部形成有由數個臺階(34′)所組成的階梯結構(34)。
9.如權利要求1所述制動裝置(10),其特徵在於,所述脫扣裝置,包括支架(22)的一個支腿(22′)以及鎖扣(30),所述支腿(22′)在所述套筒(26)向後迴轉時,適可壓住所述鎖扣後部的壓片(30b)。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撞車自動制動裝置,包括安設於汽車車頭前方的撞擊探測器,安於車底的聯動機構及制動單元。撞車時,在撞擊探測器的操縱下,聯動機構自動控制汽車的離合器及制動踏板,並牽動制動單元中的一個制動腿,使之伸出觸及地面,將車尾抬離地面,消耗車輛動量,並在所述制動腿迴轉至後側後,能自動復位。本系統製造成本低,控制靈敏,實為撞車防護的必需附設裝置。
文檔編號B60T1/14GK2130728SQ9122317
公開日1993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1990年9月6日
發明者劉天來 申請人:劉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