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養殖對蝦病害的藥物及其製法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8:11:31 2
專利名稱:防治養殖對蝦病害的藥物及其製法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及製造技術,特別是養殖對蝦防治病害的藥物及其生產方法。
對蝦屬海珍品,味美、營養豐富,市場需量日益增大,因此國內、外海水養殖對蝦業逐年發展擴大。但在養殖過程中,對蝦患病較多,且易傳染。常見的病如黃鰓、黑鰓、紅鰓、爛鰓等;近幾年又感染鮮毛蟲,肌肉萎縮疾病,甚至出現不明病因的感染,這些疾病對對蝦生長發育構成很大威脅,產量會急劇下降,重症者甚至絕收。目前對這些疾病的防治大多數採用西藥,一旦發現對蝦患病,將人、畜常用的抗生素(多用土黴素)與餌料混合撒入蝦池,或是用含有土黴素的成品蝦藥投入治療。這類藥物對由細菌所致的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對疾病的預防作用甚微,對由病毒所感染的疾病則無能為力。
本發明是借鑑我國中醫中藥的理論和實踐,開發出由中草藥製成的蝦藥,從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對對蝦養殖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即可防、又可治。
本發明經多年研究、試驗,選用五倍子、五味子、黃芩、狗奶根、白朮和豆蔻六味中草藥為蝦藥主組成。五倍子具有極強的殺菌、消毒作用;五味子則有健脾、益氣和生精作用;黃芩有清熱解毒、殺蟲作用;狗奶根亦有清熱解毒功能;白朮與豆蔻具有健脾、消食功能。這些中草藥用量配比(重量)為五倍子20~40%五味子15~35%黃芩5~20%
狗奶根5~15%白朮1~10%豆蔻5~20%製藥的方法為將六味藥烘乾、粉碎後按比例配藥,加水進行常規煎熬,而後經過濾而得藥原液,每公斤中草藥可得藥液5~6公斤。使用量為每畝(667m2)每次為50g,使用時加50~60倍海水稀釋。如在養殖全過程預防疾病發生,首次投藥是在蝦苗投放池中半月至二十天後,這對增強蝦的免疫力是很重要的,以後按此間隔時間投藥,可獲高產。如發現蝦已患病,投藥後15天後可將病蝦治好。本發明的這種中草藥不僅防病、治病,還有清水質和助蝦生長的功能,因而可獲得高產。
本發明的突出特點是首創全中草藥配方製得有效的防治蝦病的藥物,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不僅能防病,而且可治病,其效力之明顯是現有藥品所不及;藥物具有清水質和對對蝦的助長作用十分突出,這是保質、增產的另一重要作用,也是其他藥物無法比擬的。
實例1藥物配方(重量)為五倍子20%五味子30%黃芩10%狗奶根10%白朮10%豆蔻20%取乾燥、粉碎之中草藥,按如上配方配藥1公斤,在陶土罐中加水煎制,過濾後即得原藥液5公斤。
1991年遼寧省東溝縣一百畝蝦池在七月中旬高溫季節,養殖對蝦患爛鰓病,水質發紅,蝦生長緩慢。常用蝦藥投入效果不明顯,用所制中草藥液治療,畝用50g,50倍海水稀釋之。15天對蝦病癒,水質變清,秋季收蝦,畝產達150公斤,為當地產量之最高。
實例2藥物配方(重量)五倍子35%五味子15%黃芩20%狗奶根5%白朮10%豆蔻15%如實例1製得原藥液。
1992年遼寧省東溝縣25畝蝦池放蝦苗時比鄰池蝦苗小0.2~0.3公分,使用中草藥液後幼蝦長勢迅速,十天增長1~1.5公分,比鄰池幼蝦大0.8公分。堅持用藥,整個生長期未患任何疾病,秋天放蝦畝產高達225公斤,高出鄰近蝦池50%以上。
實例3藥物配方(重量)五倍子30%五味子25%黃芩20%狗奶根5%白朮5%豆蔻15%
按實例1法製取中草藥原藥液。
1993年遼寧省莊河市,蝦病頻襲蝦場,蝦池中幼蝦大面積死亡。-208畝蝦池堅持用中草藥防病治病獲得畝產75公斤好收成,比200畝對照蝦池產量(40公斤)高35公斤,而對蝦個體亦比之大1~2公分。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養殖對蝦疾病的藥物,本發明的特徵為全由中草藥組成,其配方(重量)為五倍子20~40%五味子15~35%黃芩5~20%狗奶根5~15%白朮1~10%豆蔻5~20%
2.一種防治養殖對蝦疾病藥物的製法,本發明的特徵為將中草藥乾燥、粉碎,按比例配藥,加水煎熬,過濾而得藥原液,每公斤中草藥加水煎熬成5~6公斤藥液。
3.防治養殖對蝦藥物的使用方法,本發明特徵為每畝每次用藥液50g,用5~6倍海水稀釋,噴撒入蝦池中。
全文摘要
一種防治養殖對蝦疾病的藥物,是由五倍子、五味子、黃芩等六味中草藥構成。將中草藥經乾燥、粉碎、按比例配藥、煎熬、過濾而成藥原液,使用時加海水稀釋、噴撒入蝦池。藥物對養殖對蝦時的各種常見病都有很好的療效,特別是對病毒和不明病因的疾病都有明顯的療效。同時藥物對清水質和助生長都有明顯的作用。
文檔編號A01N65/22GK1093925SQ9311590
公開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199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1993年11月8日
發明者林長樂 申請人: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總公司貿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