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
2023-04-27 10:11:56 1
專利名稱: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稜角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種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圖1為一種產品部件,凹形表面1和半圓形凸面2為該部件的正面,要求具有較高的表面光潔度。同時要求半圓形凸面2與凸形表面3之間形成臺階面4(該面的表面光潔度要求較低),臺階面4與半圓形凸面2之間的夾角為直角。該部件的加工採用注塑成型工藝。圖2示出了注塑成型過程中動模模仁11和定模模仁12的位置關係。定模模仁如圖3所示,加工定模模仁時要將平面5和半圓形凹面6相交位置處處理成一個稜角以與圖1所示產品部件上對應部位的外形相適應。為了使半圓形凹面6和凸形表面7的表面光潔度達到設計要求以保證注塑得到的圖1所示部件的凹形表面1和半圓形表面2具有較高的表面光潔度,還必須對半圓形凹面6和凸形表面7進行拋光處理。而在對半圓形凹面6進行拋光處理時,極易在平面5和半圓形凹面6相交形成的稜角的稜邊部位產生倒角R。倒角R的出現無法滿足產品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相交形成稜角的兩個表面中光潔度要求較低的第一表面上沿著稜角的整個稜邊預留突出該第一表面一定高度的凸臺;b.在對相交形成稜角的兩個表面中光潔度要求較高的第二表面進行拋光直至其表面光潔度符合要求;c.將凸臺打平。
本發明方法中,先在第一表面預留一個凸臺,對第二表面拋光時在凸臺與第二表面相交位置處形成倒角,然後將凸臺打平,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相交所形成稜角的稜邊位置處不會產生倒角。
凸臺突出第一表面的高度範圍可以為0.3-0.5mm。
凸臺自稜邊向第一表面中心延伸方向的寬度範圍可以為3-5mm。
將凸臺打平的方式有切削、磨削或銑削。
本發明方法適用於只對相交形成稜角的兩個表面之一有較高的表面光潔度要求的情況。
在對一個部件上相交形成稜角的兩個表面進行加工時,如果須對一個表面進行拋光而又要避免稜角的稜邊出現倒角,都可以通過本發明方法來實現,對各種角度範圍的稜角情形都是適用的。
本發明方法簡單易行,實施方便,既能避免稜角的稜邊位置處出現不符合產品要求的倒角,又不影響表面光潔度的要求。
為了便於說明,本發明使用下述的較佳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是一種產品部件局部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用於圖1所示產品部件注塑成型的動模模仁和定模模仁的位置關係示意圖。
圖3是採用現有加工技術得到的圖2中的定模模仁的局部主視示意圖。
圖4是按照本發明方法加工圖3所示定模模仁得到的半成品,此時半圓形凹面6未經過拋光處理。
圖5是按照本發明方法加工圖3所示定模模仁得到的半成品,此時半圓形凹面6已經過拋光處理。
圖6是將圖5所示半成品的凸臺8銑去後得到的定模模仁成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4、圖5和圖6示出了按照本發明方法加工一種產品部件(圖2所示的定模模仁)的過程。
在加工圖2中的定模模仁時,先將定模模仁坯料加工成圖4所示的形狀,對表面5(第一表面)進行銑削時沿著表面5的右邊緣預留凸臺8,凸臺8的高度為0.3mm,凸臺8自右邊緣向表面5(第一表面)中心延伸方向的寬度3.0mm。
再對圖4所示定模模仁的半圓形凹面6(第二表面)進行拋光處理直至其表面光潔度符合要求。如圖5所示,此時凸臺8的右上方稜角的稜邊位置處因拋光而形成倒角R。
然後將凸臺8銑去,表面5和半圓形凹面6形成稜角的稜邊位置處不會出現倒角R,見圖6。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相交形成所述稜角的兩個表面中光潔度要求較低的第一表面上沿著所述稜角的稜邊預留突出該第一表面一定高度的凸臺;b.在對所述兩個表面中光潔度要求較高的第二表面進行拋光直至其表面光潔度符合要求;c.將所述凸臺打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臺突出所述第一表面的高度為0.3-0.5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臺自所述稜邊向所述第一表面中心延伸方向的寬度為3-5mm。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所述凸臺打平的方式有切削、磨削或銑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止稜角加工時稜邊出現倒角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先沿著稜角的整個稜邊在光潔度要求較低的第一表面上預留一個凸臺;再對第二表面進行拋光直至其表面光潔度符合要求;最後將第一表面上的凸臺打平。本發明方法簡單易行,實施方便,既能避免稜角的稜邊位置處出現不符合產品要求的倒角,又不影響表面光潔度的要求,適用於只對相交形成稜角的兩個表面之一有較高的表面光潔度要求的情況。
文檔編號B24B29/00GK101081486SQ20061006097
公開日2007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31日
發明者戚子沛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