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及鍵盤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23:23:22 1

本發明涉及按鍵開關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及鍵盤。
背景技術:
按鍵,又名鍵盤開關,顧名思義是一種應用並安裝於鍵盤上的開關,這種開關的主要結構包括有基座、上蓋、靜觸片、動觸片和按鍵,上蓋和基座圍合形成容置腔,所述靜觸片、動觸片和按鍵設置於所述容置腔中,且所述按鍵的一端露出容置腔外,通過按壓操控按鍵,使得按鍵上下活動,進而通過按鍵作用於動觸片上,使得動觸片與靜觸片接觸連接或脫離分開,實現鍵盤的開啟和關閉。
為顯示該按鍵的輸入功能,通常在按鍵表面設有鍵帽,如按鍵A,表示啟動該按鍵後,會向電腦輸入A,一個按鍵只有一個鍵帽,只能實現某一指令輸入。
一方面,用戶在玩遊戲或在用電腦進行其他工作時,通常需要同時通過幾個按鍵配合以完成某一項指令,如ctrl+A+delete+enter,這四個按鍵同時啟動實現某一指令。由於人手只有兩個,要用兩隻手同時選擇三個以上的按鍵,操作起來較為不便,操作效率低,且按鍵的輸入功能已指定,不能人為定義,用戶體驗效果不好。
第二方面,現有技術的按鍵,鍵帽在最上部,彈簧安裝在內部,彈簧安裝空間小,安裝不方便,且按鍵整體厚度較大,佔用空間大。
第三方面,現有技術的按鍵,僅具有開關功能,功能較為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通過編程用某一按鍵替代幾個按鍵實現某一指令輸入、輸入效率高、輸入可自定義、用戶體驗效果好、且整體體積小、具有顯示功能、實現產品功能多樣化的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及鍵盤。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包括開關基座、安裝於開關基座上方的用於觸摸按壓並顯示輸入指令的觸控螢幕組件、安裝於開關基座與觸控螢幕組件之間的用於對輸入指令進行編程的IC組件、連接於IC組件與開關基座之間實現輸入指令信號傳輸的傳輸組件、一端連接於開關基座一端連接於觸控螢幕組件的用於觸控螢幕組件復位的彈簧。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觸控螢幕組件包括支架、安裝於支架背離開關基座一側的觸控螢幕、開設於支架中央的通孔、安裝於支架背離觸控螢幕一側的用於連接開關基座的安裝座,所述IC組件安裝於通孔內且與觸控螢幕接觸,所述彈簧一端連接於支架且罩設於IC組件外部。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傳輸組件為有線傳輸模塊或無線傳輸模塊。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觸控螢幕上設有按壓鍵。
鍵盤,包括底座、安裝於底座上的若干個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用於進行控制的控制組件。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控制組件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
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為,所述控制組件同時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一方面,IC組件可根據用戶實際使用需求對指令進行編程,如人為定義某一按鍵可實現某一較為複雜的指令輸入,並通過觸控螢幕組件顯示編程後的指令,取代了現有技術中一個按鍵只能實現某一簡單指令輸入的輸入方式,在輸入某一複雜指令時,用戶不需要同時使用多個手指,指令輸入效率高,且指令輸入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定義、用戶體驗效果好。第二方面,觸控螢幕組件包括支架、安裝於支架背離開關基座一側的觸控螢幕、開設於支架中央的通孔、安裝於支架背離觸控螢幕一側的用於連接開關基座的安裝座,所述IC組件安裝於通孔內且與觸控螢幕接觸,所述彈簧一端連接於支架且罩設於IC組件外部;由於彈簧一端可直接安裝於觸控螢幕組件的支架上,因此鍵盤開關內部,彈簧安裝空間大,便於彈簧安裝,且由於省去了鍵帽,減小了鍵盤開關整體體積,有利於實現產品小型化。第三方面,觸控螢幕上可以直接顯示用戶操作,可作為顯示屏使用,使得鍵盤開關更加炫,實時顯示用戶操作,進一步有利於提高用戶體驗度,實現產品的多功能性。
2、觸控螢幕上設有按壓鍵,觸控螢幕可以採用傳統的按壓鍵來操作,增加了本發明的適用範圍。
3、傳輸組件為有線傳輸模塊或無線傳輸模塊,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傳輸方式,以保證輸入指令的傳輸效率,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時擴大了本發明的適用範圍。
4、鍵盤,包括底座、安裝於底座上的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用於進行控制的控制組件,在進行按鍵指令輸入功能自定義時,通過控制組件,可讓控制組件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實現某一簡單指令的輸入,也可讓控制組件同時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實現某一複雜指令的輸入,實現完全的用戶自定義,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操作效率和用戶體驗效果。且由於每一個按鍵體積較小,使得鍵盤整體體積小、有利於實現鍵盤的小型化發展。
5、由於控制組件既可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成為一個小顯示屏,也可同時連接於多個按鍵,讓這些按鍵的觸控螢幕組合成一個大的顯示屏,來根據用戶的自行設置顯示不同內容,使得鍵盤既具有傳統的輸入功能,還具有顯示功能,實現了產品的功能多樣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按鍵的立體圖;
圖2為本發明的按鍵的爆炸圖;
圖3為本發明的觸控螢幕組件的立體圖;
圖4為本發明的觸控螢幕組件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的鍵盤的立體圖;
圖6為實施例一中的控制組件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二中的控制組件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所示,為本發明的按鍵的立體圖和爆炸圖。
一種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包括開關基座110、安裝於開關基座110上方的用於觸摸按壓並顯示輸入指令的觸控螢幕組件120、安裝於開關基座110與觸控螢幕組件120之間的用於對輸入指令進行編程的IC組件130、連接於IC組件130與開關基座110之間實現輸入指令信號傳輸的傳輸組件140、一端連接於開關基座110一端連接於觸控螢幕組件120的用於觸控螢幕組件120復位的彈簧150。
如圖3和圖4所示所示,為本發明的觸控螢幕組件不同視角的立體圖。
觸控螢幕組件120包括支架121、安裝於支架121背離開關基座110一側的觸控螢幕122、開設於支架121中央的通孔123、安裝於支架121背離觸控螢幕122一側的用於連接開關基座110的安裝座124,所述IC組件130安裝於通孔123內且與觸控螢幕122接觸,所述彈簧150一端連接於支架121且罩設於IC組件130外部。
觸控螢幕122上設有按壓鍵,觸控螢幕122也可以採用傳統的按壓鍵來操作,增加了本發明的適用範圍。
傳輸組件140為有線傳輸模塊或無線傳輸模塊,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傳輸方式,以保證輸入指令的傳輸效率,進一步提高了操作效率,同時擴大了本發明的適用範圍。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的鍵盤的立體圖。
鍵盤10,包括底座200、安裝於底座200上的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用於進行控制的控制組件300,在進行按鍵100指令輸入功能自定義時,通過控制組件300,可讓控制組件300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實現某一簡單指令的輸入,也可讓控制組件300同時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實現某一複雜指令的輸入,實現完全的用戶自定義,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操作效率和用戶體驗效果。且由於每一個按鍵100體積較小,使得鍵盤10整體體積小、有利於實現鍵盤10的小型化發展。
由於控制組件300既可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成為一個小顯示屏,也可同時連接於多個按鍵100,讓這些按鍵的觸控螢幕122組合成一個大的顯示屏,來根據用戶的自行設置顯示不同內容,使得鍵盤10既具有傳統的輸入功能,還具有顯示功能,實現了產品的功能多樣化。
實施例一:
如圖6所示,為實施例一中的控制組件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控制組件300單獨連接於一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實現某一簡單指令的輸入和顯示。
實施例二:
如圖7所示,為實施例二中的控制組件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控制組件300同時連接於若干個帶觸摸顯示屏的超薄按鍵100,實現某一複雜指令的輸入和顯示,實現完全的用戶自定義,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操作效率和用戶體驗效果。
一方面,IC組件130可根據用戶實際使用需求對指令進行編程,如人為定義某一按鍵100可實現某一較為複雜的指令輸入,並通過觸控螢幕組件120顯示編程後的指令,取代了現有技術中一個按鍵100隻能實現某一簡單指令輸入的輸入方式,在輸入某一複雜指令時,用戶不需要同時使用多個手指,指令輸入效率高,且指令輸入可根據實際情況自定義、用戶體驗效果好。第二方面,觸控螢幕組件120包括支架121、安裝於支架121背離開關基座110一側的觸控螢幕122、開設於支架121中央的通孔123、安裝於支架121背離觸控螢幕122一側的用於連接開關基座110的安裝座124,所述IC組件130安裝於通孔123內且與觸控螢幕122接觸,所述彈簧150一端連接於支架121且罩設於IC組件130外部;由於彈簧150一端可直接安裝於觸控螢幕組件120的支架121上,因此鍵盤10開關內部,彈簧150安裝空間大,便於彈簧150安裝,且由於省去了鍵帽,減小了鍵盤10開關整體體積,有利於實現產品小型化。第三方面,觸控螢幕122上可以直接顯示用戶操作,使得鍵盤10開關更加炫,實時顯示用戶操作,進一步有利於提高用戶體驗度。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
將若干個按鍵100安裝於底座200上的對應位置,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通過控制組件300和按鍵100的IC組件130,自定義某一按鍵100的指令輸入功能,同時按鍵100頂部的觸控螢幕組件120顯示這一指令輸入功能。當用戶按下此按鍵100時,按壓信號通過傳輸組件140傳遞至開關基座110,並通過開關基座110底部的端子輸出,實現某一自定義功能的輸出。按壓完畢後外力消失,觸控螢幕組件120在彈簧150的作用力下復位至初始位置。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