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7:49:32 2

本申請涉及模具注膠領域,具體講,涉及一種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
背景技術:
在現有模具行業,對於產品進膠,若要實現模內自動切水口,常用的方案是採用小水口或側壁潛進膠兩種方式。其中,小水口模具設計較複雜,且會在產品表面留下進膠痕跡。而側壁潛進膠方案同樣會在產品外觀留下進膠痕跡,此外,當產品面積較大時,注塑壓力損失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可提高自動切斷效果的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
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一種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包括:模具、注膠口和注膠管,所述注膠口設置在所述模具的一側,所述注膠管通過注膠口與所述模具連通,所述注膠口由多個並排且間隔設置的注膠通道構成。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與相鄰所述注膠通道的間隔距離小於等於所述注膠通道的徑向寬度。
優選地,所述注膠口位於所述模具的長側邊。
優選地,在所述注膠通道的上側壁和下側壁的外表面設置有垂直於所述注膠通道軸線的凹痕。
優選地,所述注膠管與所述注膠口連接一端為扁平的梯形通道,所述梯形通道的寬開口同時與各所述注膠通道連通,窄開口與所述注膠管連通。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的側壁厚度小於所述梯形通道的側壁厚度。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由擠壓裝置對所述注膠管一次擠壓形成。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的軸向長度為所述梯形通道寬度的1/3~1/5。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的徑向截面為長方形。
優選地,所述注膠通道的徑向截面為圓形。
注膠管通過多個注膠通道同時向模具內注膠,可以提高模具的注膠效率。此外,注膠口採用多個獨立的注膠通道,減少了相互之間的連接關係,因此能夠在斷開注膠口時,減少切斷阻力。本申請的注膠口採用側壁大水口進膠和側壁小潛水進膠兩種方案相結合,實現側壁進膠,且注膠口切斷後能夠減少模具側壁處的注膠痕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處的切面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申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申請而不用於限制本申請的範圍。
如圖1、2所示,本申請一個實施方式的側壁並排模內自動切水口結構一般性地包括:模具10、注膠口30和注膠管20。該注膠口30設置在模具10的一側,該注膠管20通過注膠口30與模具10連通,具體的注膠口30由多個並排且間隔設置的注膠通道31構成。
在本實施方式,注膠管20通過注膠口30向模具10內注膠,由於採用了多個注膠通道31同時向模具10內注膠,因此,可以提高模具10的注膠效率。此外,注膠口30採用多個獨立的注膠通道31,減少了相互之間的連接關係,因此能夠在斷開注膠口30時,減少切斷阻力。本實施方式的注膠口30採用側壁大水口進膠和側壁小潛水進膠兩種方案相結合,實現側壁進膠,且注膠口切斷後能夠減少模具側壁處的注膠痕跡。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為方便注膠,該注膠通道31的徑向截面可以為長方形也可以為圓形。
如圖3所示,在本申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中,為方便切斷注膠口30,該注膠口30的側壁厚度可以小於模具10和注膠管20的側壁厚度。該結構可以減小注膠通道31的壁厚,以在模具10和注膠管20的連接處形成一道明顯的斷痕,進一步降低注膠口30的自動斷開難度。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為不影響注膠效果,該注膠通道31與相鄰注膠通道31的間隔距離可以小於或等於注膠通道31的寬度。本實施方式可以既不影響單位時間內的注膠量,又提高注膠口30的自動切斷效果。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為提高注膠效果,該注膠口30可以位於模具10的長側邊。通過這樣的結構可以最大限度的設置注膠通道31的數量,從而加快注膠效率。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為進一步提高對注膠口30的切割效果,可以在注膠通道31的上側壁和下側壁的外表面,分別設置垂直於注膠通道31軸線的凹痕。該凹痕可以進一步提高在出模時,位於模具10處的頂針和位於注膠管20處的頂針利用高度差切割注膠通道31的效果。本實施方式雖然限定了在注膠通道31的相對兩側分別設置凹痕,但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僅在注膠通道31主要受力的下表面設置凹痕。此外,凹痕的徑向截面可以是V形結構。
為方便注膠,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注膠管20與注膠口30連接一端可以為扁平的梯形通道21,該梯形通道21的寬開口(梯形底部)同時與各注膠通道31連通,而窄開口(梯形頂部)與注膠管20連通。採用梯形通道21的結構可以同時為所有的注膠通道31提供膠,而且隨著面積的增大,也更易於頂針使力。
在本申請的一個實施方式中,該注膠通道31的形成可以是利用擠壓裝置對注膠管20一次擠壓形成。擠壓裝置可以是帶有多個連續齒的結構,其擠壓注膠管20時,凸出的齒可以直接將接觸處的注膠管20部分切除,而齒與齒之間的空隙則形成相應的注膠通道31。
為方便注膠通道31的切斷,該注膠通道31的軸向長度可以為梯形通道21寬度的1/3~1/5。
本申請雖然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並不是用來限定權利要求,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申請構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本申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