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4:03: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尤其是一種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
背景技術:
塑料產品零件背面都需要根據需求設計多種多樣的結構,如在裝配不同配置的保險槓總成時,同一零件需要分別對應裝配不同的對手件,這樣,就需要在零件上設計多種結構用來裝配不同零件,但是在零件背面設置過多的裝配結構可能會導致零件正面出現縮印,影響產品質量,若在產品背面增加其他結構用於支撐裝配結構,增加的支撐結構可能會導致注塑時產品無法出模,且多過的裝配結構可能會導致支撐結構折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避免零件本體正面出現縮印,且強度高,易於出模。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其不同之處在於:其包括零件本體,所述零件本體具有相對設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零件本體的邊緣具有朝向其背面彎折形成的翻邊結構;設於所述零件本體背面的支撐體,所述支撐體具有形成於零件本體背面的兩個第一側部,兩個所述第一側部間隔設置且分別延伸至與所述翻邊結構連接,位於兩個所述第一側部之間的所述翻邊結構被構造為所述支撐體的第二側部,所述支撐體還包括形成於第二側部末端且沿延伸至與兩個第一側部連接的支撐部,所述支撐部遠離零件本體設置的一面為支撐部的支撐面,一個第一側部至另一個第一側部的方向為所述支撐面的長度方向;及設於所述支撐面上的若干個裝配件,所述裝配件沿所述支撐面的長度方向分布。
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裝配件為卡接結構、定位結構或緊固結構。
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卡接結構包括形成於支撐面上的彈性筋、及設於所述彈性筋末端的卡鉤部,所述彈性筋與所述第二側部平行設置。
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定位結構包括呈十字交錯分布的兩個定位筋,其中一個定位筋沿所述支撐面長度方向延伸。
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緊固結構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二側部平行,所述套筒上開設有螺紋孔。
按以上技術方案,所述第二側部和所述支撐部之間的夾角呈鈍角。
對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特點為:該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在零件本體背面設置支撐體,用於支撐多種裝配件,避免了零件本體正面出現縮印;支撐體形成於零件本體的翻邊結構上,在增加支撐體強度的同時又避免了支撐體結構過於複雜導致的無法出模;裝配件沿所述支撐面的長度方向分布,易於出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截面圖;
圖3為圖1的B-B截面圖;
圖4為圖1的C-C截面圖;
其中:1-零件本體(1a-零件本體正面、1b-零件本體背面、101-翻邊結構)、2-支撐體(201-第一側部、202-第二側部(202a-第二側部末端)、203-支撐部(2031-支撐面(2031a-支撐面的長度方向)))、3-卡接結構(301-彈性筋、302-卡鉤部)、4-定位結構(401-定位筋)、5-緊固結構(501-套筒、502-螺紋孔)、X-支撐體的出模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塑料零件上的裝配結構,其包括零件本體1,所述零件本體1具有相對設置的正面1a和背面1b,所述零件本體1的邊緣具有朝向其背面1b彎折形成的翻邊結構101;設於所述零件本體背面1b的支撐體2,所述支撐體2具有形成於零件本體背面1b的兩個第一側部201,兩個所述第一側部201間隔設置且分別延伸至與所述翻邊結構101連接,位於兩個所述第一側部201之間的所述翻邊結構101被構造為所述支撐體的第二側部202,所述支撐體2還包括形成於第二側部末端202a且沿延伸至與兩個第一側部201連接的支撐部203,所述支撐部203遠離零件本體1設置的一面為支撐部的支撐面2031,一個第一側部201至另一個第一側部201的方向為所述支撐面的長度方向2031a;及設於所述支撐面2031上的若干個裝配件,所述裝配件沿所述支撐面的長度方向2031a分布。
優選地,所述裝配件為卡接結構3、定位結構4或緊固結構5。
更優選地,為了便於開模,所述卡接結構3包括形成於支撐面2031上的彈性筋301、及設於所述彈性筋301末端的卡鉤部302,所述彈性筋301與所述第二側部202平行設置。
更優選地,為了便於開模,所述定位結構4包括呈十字交錯分布的兩個定位筋401,其中一個定位筋401沿所述支撐面長度方向2031a延伸。
更優選地,為了便於開模,所述緊固結構5包括套筒501,所述套筒501的中心軸線與所述第二側部202平行,所述套筒501上開設有螺紋孔502。
優選地,請參考圖2至圖4,為了便於開模,所述第二側部202和所述支撐部203之間具有夾角,所述夾角呈鈍角。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做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的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