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09 18:31:06

本發明涉及衛星通信導航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大行業對導航定位速度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軍事領域,實時精確導航定位更是扮演著重要角色。就目前的全球導航系統而言,例如GPS,其導航電文數據速率是50bps,終端定位速度部分取決於該因素,導航電文傳輸速率越大,完整接收完導航電文的時間越短。
低軌通信衛星的通信速率相比於導航電文速率往往高几個量級,目前衛星通信中應用得最多的通信體制包括像IS95、CDMA2000等更適合衛星信道的體制。在這些通信體制中前向鏈路信道包括導頻信道、同步信道、尋呼信道和前向業務信道。其中,導頻信道主要是作為解調其他信道時的相干相位參考,含有重要的定時信息;並且導頻信道無數據,全是零,經過擴頻後,信道上傳輸的是區分小區基站的短PN碼;就導頻信道速率而言,IS95體制中是600bps,CDMA2000體制中是19.2kbps。但是,目前並沒有在導頻信道中按一定規則插入星曆信息,既不影響原始的定時、相位參考功能,又能對定位導航有一定的增強功能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為進一步提高導航電文的傳輸速率,提供一種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並在不影響導頻信道的定時、相位參考原始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導頻信道高速率的特點,提高插入的導航星曆數據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獲取低軌通信衛星與用戶通信時的泊松流密度λ,則用戶平均達到時間間隔1/λ;
步驟二:根據所述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全零原始速率Rb、walsh擴頻序列碼速率Rc以及短PN碼碼長m,確定一個周期的短PN碼對應的原始全零數據為m·Rb/Rc位;
步驟三:在導頻信道的每個基本結構單元中,插入位星曆數據;
步驟四:解調導頻信道,獲取相應的定時信息與星曆信息。
根據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低軌道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體制為IS95、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中之一。
根據一種具體的實施方式,所述泊松流密度λ為所述低軌道通信衛星新用戶到達時的泊松流密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獲取低軌通信衛星與用戶通信時的泊松流密度λ,評估通信用戶的數量,以及根據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全零原始速率、walsh擴頻序列碼速率以及短PN碼碼長,確定一個周期的短PN碼對應的原始全零數據位,而設定適合定時信息與星曆信息相結合的導頻信道信號結構,從而充分利用導頻信道高速的傳輸速率,降低導航衛星電文傳輸時間,提高定位速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IS95導頻信道生成示意圖;
圖3是IS95導頻信道插入星曆數據後的信號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施例,凡基於本發明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結合圖1所示的本發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其中,本發明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獲取低軌通信衛星與用戶通信時的泊松流密度λ,則用戶平均達到時間間隔1/λ。
步驟二:根據所述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全零原始速率Rb、walsh擴頻序列碼速率Rc以及短PN碼碼長m,確定一個周期的短PN碼對應的原始全零數據為m·Rb/Rc位。
步驟三:在導頻信道的每個基本結構單元中,插入位星曆數據。
步驟四:解調導頻信道,獲取相應的定時信息與星曆信息。
在發明方法中,所述低軌道通信衛星的通信體制為IS95、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中之一。而且,泊松流密度λ為低軌道通信衛星新用戶到達時的泊松流密度。
本發明基於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傳輸星曆信息的方法,獲取低軌通信衛星與用戶通信時的泊松流密度,評估通信用戶的數量,以及根據低軌通信衛星的導頻信道全零原始速率、walsh擴頻序列碼速率以及短PN碼碼長,確定一個周期的短PN碼對應的原始全零數據位,而設定適合定時信息與星曆信息相結合的導頻信道信號結構,從而充分利用導頻信道高速的傳輸速率,降低導航衛星電文傳輸時間,提高定位速度。
如圖2所示的IS95導頻信道生成示意圖;其中,IS95前向鏈路導頻信道的產生過程如下:原始全零數據速率為Rb=600bps,經過碼速率為Rc=1.2288Mcps的walsh碼H(0)擴頻後分兩路進入I、Q信道,然後再用碼長為m=32768,速率也為Rc的短PN碼進行擴頻調製。
結合圖3所示的IS95導頻信道插入星曆數據後的信號結構示意圖;通過研究衛星通信下新用戶到達的模型,新用戶到達時(發起切換用戶和呼叫用戶)泊松流參數一般為λ=2.5,即用戶到達的平均時間間隔為0.4s。
按照本發明的步驟三,一個周期的PN碼對應16位的原始全零數據,則每秒時間內原始全零數據會對應37.5個周期的PN碼,2s時間內導頻信道上短PN碼會重複75次。其中,該信號結構中有2λ=5個基本結構單元。該信號結構中前16比特是全零數據,擴頻後依然調製為一個周期的短PN碼,而短PN碼作為區分基站的數據段,仍然有定時功能,因此,即使將衛星的星曆數據插入到短PN碼後224個的比特中,也不會影響其定時數據的傳遞。
再按照本發明的步驟四,在終端對導頻信道進行解調時,通過遍歷512種可能相位偏置的短PN碼,並且與接收信號進行相關運算,得到最大的相關峰值位置,從而確定短PN碼的起始位,進而解調同步信道。如附圖2所示的,上述解調過程在2s內會出現5個相關峰值。並且獲得該基站的短PN碼的相位偏置,在此基礎上,調解出插入的星曆數據,從而獲得相應的星曆信息。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範圍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作出各種修改或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