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7:50:0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車用高壓屏蔽電連接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高壓屏蔽電連接器,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用帶有衝制端子的高壓屏蔽電源連接器,衝制端子在連接器中固定方式通常為兩種,一種是端子本身帶有金屬彈片,端子依靠金屬彈片與連接器內端子收容腔中的掛臺掛合,從而使端子在連接器中固定;另一種是連接器端子收容腔內設置塑料彈舌,端子裝入後塑料彈舌通過彈性變形伸入端子基體,從而實現端子在連接器中的固定。
分析以上兩種端子固定方式,端子在連接器中保持均需通過彈性結構來實現,一種是依靠金屬彈片的彈性力,一種是依靠塑料彈舌的彈性力,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器由於涉及到高壓,必須足夠安全可靠,故對接觸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端子在連接器中有足夠的保持力(即防止端子從連接器殼體上脫落的力),對於彈性結構,較高的可靠性又必須以高強度材料與體積較大的結構來實現,這又與新能源汽車用連接器小巧化、輕量化、低成本化的發展趨勢相違背;
綜上,可見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用帶有衝制端子的高壓屏蔽電源連接器端子在連接器中的固定效果不理想,且在連接結構上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端子在連接器中固定效果不好的不足,提供一種增加端子在連接器中安裝固定效果,從而提高連接器接觸可靠性的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它包殼體和屏蔽電纜,所述殼體內的一端設置有端子收容腔,另一端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所述端子收容腔內安裝有端子,所述封線體收容腔內按照從內至外的順序安裝有擋板和封線體,所述殼體在其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的端部安裝有尾夾,所述屏蔽電纜依次穿過尾夾、封線體、擋板後與端子鉚壓成為一體,所述屏蔽電纜上依次安裝有屏蔽內套管和屏蔽外套管,並且屏蔽電纜、屏蔽內套管和屏蔽外套管通鉚壓的方式緊密結合,所述屏蔽內套管和屏蔽外套管均位於擋板旁。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端子收容腔內設置有端子掛臺,所述端子上設置有端子金屬彈片,所述端子金屬彈片與所述端子掛臺卡接後將端子固定安裝在端子收納容腔內。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尾夾表面開設有尾夾電纜過孔,所述封線體表面開設有密封內唇口,所述擋板表面開設有擋板電纜過孔,所述屏蔽電纜依次穿過尾夾電纜過孔、密封內唇口和擋板電纜過孔。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殼體在其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的端部兩側分別設置有掛臺,所述尾夾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掛臺配合的懸臂掛槽,所述懸臂掛槽與掛臺卡接後將尾夾固定安裝在殼體上。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封線體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外唇口,所述密封外唇口與封線體收容腔配合後實現尾部密封。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擋板電纜過孔的直徑小於屏蔽外套管的外徑。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屏蔽外套管在其靠近擋板的一端為鉚壓部,在其遠離擋板的一端為屏蔽接觸部。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殼體內還設置有金屬屏蔽罩,所述金屬屏蔽罩設置有屏蔽接觸爪,所述屏蔽接觸爪與屏蔽接觸部接觸實現屏蔽導通。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屏蔽電纜包括電纜芯,所述電纜芯上依次設置有電纜絕緣膠皮和電纜外護套。
現有技術中由於端子與屏蔽電纜連接,當電連接器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端子僅僅通過金屬彈片或塑料彈舌提供的彈性力固定安裝在連接器殼體內,所以當屏蔽電纜受到拉力時,端子很容易從連接器殼體內脫落,所以連接器接觸可靠性很低,該結構就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高壓連接器的使用要求。所以本技術方案中通過在屏蔽電纜上安裝屏蔽內套管和屏蔽外套管,並將三者通過鉚壓的方式緊密結合,在通過在殼體內安裝擋板、封線體,以及在殼體外部再安裝尾夾,首先,由於屏蔽內套管和屏蔽外套管設置在擋板旁,這樣當屏蔽電纜與端子連接後,安裝到殼體內後,通過擋板就能限制屏蔽電纜的位移,這樣就能實現對端子安裝後的限位,當屏蔽線纜受到向外拉力時,即端子受到使之脫離殼體的力時,這時首先通過端子金屬彈片與端子掛臺的卡接,可以使端子實現在殼體第一次固定,然後,在通過屏蔽外套管、屏蔽內套管、擋板、封線體、尾夾等部件可以實現端子在殼體內的第二次固定,從而使端子在殼體內安裝的更加穩定,不會產生脫落,具體如下,第一由於擋板固定安裝在殼體內,擋板一側設置有屏蔽外套管,擋板電纜過孔的直徑小於屏蔽外套管的外徑,這樣就能實現對屏蔽外套管提供一個阻力,就能防止屏蔽電纜收到外力時向外移動,從而避免端子脫落,第二由於擋板另一側設置有封線體,封線體通過密封外唇口與殼體實現尾部密封,即封線體也是固定安裝在殼體內,這樣封線體能夠對擋板提供一個阻力,就能防止擋板向外移動,第三通過懸臂掛槽與掛臺配合將尾夾固定安裝在殼體上,這樣尾夾就能對封線體提供一個阻力,從而防止封線體向外移動,綜上所述,通過屏蔽外套管、屏蔽內套管、擋板、封線體、尾夾,依次提供的阻力(即與端子受到使之脫離殼體的力反向的力),從而使端子不會從殼體內脫落。
本技術方案中通過殼體內設金屬屏蔽罩,金屬屏蔽罩內設屏蔽接觸爪,屏蔽外套管前端設有屏蔽接觸部,後部設有鉚壓部,屏蔽接觸部與屏蔽接觸爪接觸,從而實現屏蔽導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在端子後部設置屏蔽外套管、屏蔽內套管、擋板、封線體、尾夾等組件,從而實現對端子安裝後的限位,以及防止端子脫落,大大增加端子在連接器中的保持力,從而使該結構適用於新能源汽車對高壓電連接器的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裝配圖。
圖3為圖1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封線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尾夾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中屏蔽線纜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其中對應的附圖標記名稱為:
1-殼體,11-端子收容腔,111-端子掛臺,12-金屬屏蔽罩,121-屏蔽接觸爪,13-掛臺,14-封線體收容腔,2-端子,21-端子金屬彈片,3-屏蔽外套管,31-屏蔽接觸部,32-鉚壓部,4-屏蔽內套管,5-擋板,51-擋板電纜過孔,6-封線體,61-密封外唇口,62-密封內唇口,7尾夾,71-懸臂掛槽,72-尾夾電纜過孔,8-屏蔽電纜,81-電纜絕緣膠皮,82-電纜外護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闡述。
如圖1-6的用於屏蔽電連接器的TPA結構,它包殼體1和屏蔽電纜8,殼體1內的一端設置有端子收容腔11,另一端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14,端子收容腔11內安裝有端子2,封線體收容腔14內按照從內至外的順序安裝有擋板5和封線體6,殼體1在其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14的端部安裝有尾夾7,屏蔽電纜8依次穿過尾夾7、封線體6、擋板5後與端子2鉚壓成為一體,屏蔽電纜8上依次安裝有屏蔽內套管4和屏蔽外套管3,並且屏蔽電纜8、屏蔽內套管4和屏蔽外套管3通鉚壓的方式緊密結合,屏蔽內套管4和屏蔽外套管3均位於擋板5旁,端子收容腔11內設置有端子掛臺111,端子2上設置有端子金屬彈片21,端子金屬彈片21與端子掛臺111卡接後將端子2固定安裝在端子收納容腔11內,尾夾7表面開設有尾夾電纜過孔72,封線體6表面開設有密封內唇口62,擋板5表面開設有擋板電纜過孔51,屏蔽電纜8依次穿過尾夾電纜過孔72、密封內唇口62和擋板電纜過孔51。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殼體1在其設置有封線體收容腔14的端部兩側分別設置有掛臺13,尾夾7兩側分別設置有與掛臺13配合的懸臂掛槽71,懸臂掛槽71與掛臺13卡接後將尾夾7固定安裝在殼體1上,封線體6的邊緣設置有密封外唇口61,密封外唇口61與封線體收容腔14配合後實現尾部密封,擋板電纜過孔51的直徑小於屏蔽外套管3的外徑。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屏蔽外套管3在其靠近擋板5的一端為鉚壓部32,在其遠離擋板5的一端為屏蔽接觸部31,殼體1內還設置有金屬屏蔽罩12,金屬屏蔽罩12設置有屏蔽接觸爪121,屏蔽接觸爪121與屏蔽接觸部31接觸實現屏蔽導通。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屏蔽電纜8包括電纜芯,電纜芯上依次設置有電纜絕緣膠皮81和電纜外護套82。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進行詳細說明,但並不能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進行限制,顯而易見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以進行許多改進和修飾,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進和修飾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