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15:06:01
專利名稱: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制動系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
背景技術:
制動系統是汽車的重要系統之一,是保證汽車行駛安全的重要保證。對於雙向行駛的汽車底盤,操作人員需要在主駕駛室(前)、副駕駛室(後)均可實現正常的駕駛,目前用在汽車底盤上的制動系統只能實現單方向駕駛時的制動功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可以實現雙向駕駛車輛的有效制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包括繼動閥、梭閥、電磁換向閥、 手制動閥、制動總閥、四迴路保護閥、儲氣筒;所述手制動閥包括主駕駛室手制動閥和副駕駛室手制動閥;所述制動總閥包括主駕駛室制動總閥和副駕駛室制動總閥;所述四迴路保護閥的入口與空壓機連接,出口與儲氣筒連接;所述儲氣筒依次與所述電磁換向閥、繼動閥連接;所述電磁換向閥分別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主駕駛室手制動閥、副駕駛室制動總閥、 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所述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之間連接有所述梭閥;所述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之間連接有所述梭閥;所述繼動閥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優選的,所述繼動閥包括第一繼動閥、第二繼動閥、第三繼動閥;所述梭閥包括第一梭閥、第二梭閥、第三梭閥、第四梭閥;所述電磁換向閥包括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三電磁換向閥;所述儲氣筒包括第一儲氣筒、第二儲氣筒、第三儲氣筒;所述四迴路保護閥的入口與空壓機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3 口與第一儲氣筒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1 口與第二儲氣筒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2 口與第三儲氣筒連接;所述第一儲氣筒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一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二儲氣筒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三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三儲氣筒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二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的2 口之間連接有第一梭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12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11 口連接;所述第一繼動閥的2 口與第二繼動閥的4 口之間連接有第二梭閥;所述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2 口之間連接有第四梭閥;所述第三繼動閥的4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1 口連接;所述第三繼動閥的2 口與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1 口之間連接有第三梭閥;所述第一繼動閥的4 口與第一梭閥連接;所述第四梭閥與第二梭閥、第二繼動閥的4 口連接。更為優選的,所述系統還包括彈簧制動室,所述彈簧制動室為四個,包括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所述第二梭閥與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連接;所述第三梭閥與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連接;所述第二繼動閥的2 口與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連接。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能滿足雙向駕駛車輛的獨立操作及雙向互鎖。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1、四迴路保護閥,2、第一電磁換向閥,3、第二電磁換向閥,4、第三電磁換向閥,5、 第一儲氣筒,6、第二儲氣筒,7、第三儲氣筒,8、副駕駛室手制動閥,9、主駕駛室手制動閥, 10、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1、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2、第一繼動閥,13、第二繼動閥,14、第三繼動閥,15、第一梭閥,16、第二梭閥,17、第三梭閥,18、第四梭閥,19、第一彈簧制動室,20、第二彈簧制動室,21、第三彈簧制動室,22、第四彈簧制動室,23、空壓機。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包括繼動閥、梭閥、電磁換向閥、手制動閥、 制動總閥、四迴路保護閥1、儲氣筒、彈簧制動室;手制動閥包括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和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 ;制動總閥包括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和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 ;繼動閥包括第一繼動閥12、第二繼動閥13、第三繼動閥14 ;梭閥包括第一梭閥15、第二梭閥16、第三梭閥17、第四梭閥18 ;電磁換向閥包括第一電磁換向閥2、第二電磁換向閥3、第三電磁換向閥 4 ;儲氣筒包括第一儲氣筒5、第二儲氣筒6、第三儲氣筒7 ;彈簧制動室包括第一彈簧制動室 19、第二彈簧制動室20、第三彈簧制動室21、第四彈簧制動室22 ;四迴路保護閥1的入口與空壓機23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3 口與第一儲氣筒5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1 口與第二儲氣筒6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2 口與第三儲氣筒7連接;第一儲氣筒5與第一電磁換向閥2的P 口、第一繼動閥12的1 口連接;第二儲氣筒6與第三電磁換向閥4的P 口、第三繼動閥14的1 口連接;第三儲氣筒7與第二電磁換向閥3的P 口、第二繼動閥13的1 口連接;第一電磁換向閥2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的1 口連接;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的2 口之間連接有第一梭閥15 ;第二電磁換向閥3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12 口連接;第三電磁換向閥4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11 口連接; 第一繼動閥12的2 口與第二繼動閥13的4 口之間連接有第二梭閥16 ;副駕駛室制動總閥 11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22 口之間連接有第四梭閥18 ;第三繼動閥14的4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的21 口連接;第三繼動閥14的2 口與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21 口之間連接有第三梭閥17 ;第一繼動閥12的4 口與第一梭閥15連接;第四梭閥18與第二梭閥 16、第二繼動閥13的4 口連接;第二梭閥16與第一彈簧制動室19、第二彈簧制動室20、第三彈簧制動室21、第四彈簧制動室22連接;第三梭閥17與第一彈簧制動室19、第二彈簧制動室20連接;第二繼動閥13的2 口與第三彈簧制動室21、第四彈簧制動室22連接。從四迴路保護閥1的23 口出來的壓縮空氣供給第一儲氣筒5,並由第一儲氣筒5 將壓縮空氣供給第一電磁換向閥2及第一繼動閥12的1 口 ;由第一電磁換向閥2的出口 A、 B將壓縮空氣提供給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在兩個手制動閥的出口處
42連接有第一梭閥15,壓縮空氣通過第一梭閥15的出口來控制第一繼動閥12的工作狀況, 最終實現駐車制動功能。從四迴路保護閥1的21 口出來的壓縮空氣供給第二儲氣筒6,並由第二儲氣筒6 將壓縮空氣供給第三電磁換向閥4及第三繼動閥14的1 口 ;由第三電磁換向閥4的出口 A、 B將壓縮空氣提供給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11 口,在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的出氣口 21接第三繼動閥14的4 口,用以控制第三繼動閥14的工作狀況;在第三繼動閥14的出口 2及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出口 21之間接有第三梭閥17,壓縮空氣經由第三梭閥17的出口實現前輪的行車制動功能。從四迴路保護閥1的22 口出來的壓縮空氣供給第三儲氣筒7,並由第三儲氣筒7 將壓縮空氣供給第二電磁換向閥3及第二繼動閥13的1 口 ;由第二電磁換向閥3的出口 A、 B將壓縮空氣提供給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12 口,並在兩個制動總閥的出口之間接有第四梭閥18,壓縮空氣經由第四梭閥18的出口控制第二繼動閥13的工作狀況,最終實現後輪的行車制動供能。工況一司機在主駕駛室裡駕駛室的時候,第一電磁換向閥2、第二電磁換向閥3、 第三電磁換向閥4均為不得電狀態,即為默認狀況。此時第一電磁換向閥2的B 口將壓縮空氣供給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在主駕駛室手制動閥9出口的第一梭閥15利用壓縮空氣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隔離;此時副駕駛室手制動閥8操作均為無效,即實現主副駕駛室駐車制動的獨立操作及互鎖功能。同樣情況,第二電磁換向閥3、第三電磁換向閥4的B 口得氣,主駕駛室制動總閥 10可以工作,與此同時主駕駛室制動總閥10的出口管路上的第三梭閥、第四梭閥18利用壓縮空氣將主副駕駛室的制動總閥隔離,使副駕駛室制動總閥11操作無效,即實現主副駕駛室行車制動的獨立操作及互鎖功能。工況二司機在副駕駛室裡駕駛室的時候,通過副駕駛室的總切換開關使得第一電磁換向閥2、第二電磁換向閥3、第三電磁換向閥4為得電狀態,此時的副駕駛室的工作狀況與工況一所述的主駕駛室工作狀況相同。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繼動閥、梭閥、電磁換向閥、手制動閥、制動總閥、四迴路保護閥、儲氣筒;所述手制動閥包括主駕駛室手制動閥和副駕駛室手制動閥;所述制動總閥包括主駕駛室制動總閥和副駕駛室制動總閥;所述四迴路保護閥的入口與空壓機連接,出口與儲氣筒連接;所述儲氣筒依次與所述電磁換向閥、繼動閥連接; 所述電磁換向閥分別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主駕駛室手制動閥、副駕駛室制動總閥、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所述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之間連接有所述梭閥;所述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之間連接有所述梭閥;所述繼動閥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繼動閥包括第一繼動閥、第二繼動閥、第三繼動閥;所述梭閥包括第一梭閥、第二梭閥、第三梭閥、第四梭閥;所述電磁換向閥包括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三電磁換向閥;所述儲氣筒包括第一儲氣筒、第二儲氣筒、第三儲氣筒;所述四迴路保護閥的入口與空壓機連接, 四迴路保護閥的23 口與第一儲氣筒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1 口與第二儲氣筒連接,四迴路保護閥的22 口與第三儲氣筒連接;所述第一儲氣筒與第一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一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二儲氣筒與第三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三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三儲氣筒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P 口、第二繼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的1 口連接;所述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的2 口之間連接有第一梭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12 口連接;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A 口、B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11 口連接;所述第一繼動閥的2 口與第二繼動閥的4 口之間連接有第二梭閥;所述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2 口之間連接有第四梭閥; 所述第三繼動閥的4 口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1 口連接;所述第三繼動閥的2 口與主駕駛室制動總閥的21 口之間連接有第三梭閥;所述第一繼動閥的4 口與第一梭閥連接;所述第四梭閥與第二梭閥、第二繼動閥的4 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系統還包括彈簧制動室,所述彈簧制動室為四個,包括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所述第二梭閥與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連接;所述第三梭閥與第一彈簧制動室、第二彈簧制動室連接;所述第二繼動閥的2 口與第三彈簧制動室、第四彈簧制動室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向行駛車輛的制動系統,包括繼動閥、梭閥、電磁換向閥、手制動閥、制動總閥、四迴路保護閥、儲氣筒;所述四迴路保護閥的入口與空壓機連接,出口與儲氣筒連接;所述儲氣筒與電磁換向閥、繼動閥連接;所述電磁換向閥與副駕駛室手制動閥、主駕駛室手制動閥、副駕駛室制動總閥、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所述副駕駛室手制動閥和主駕駛室手制動閥之間連接有梭閥;所述副駕駛室制動總閥和主駕駛室制動總閥之間連接有梭閥;所述繼動閥與副駕駛室制動總閥、主駕駛室制動總閥連接。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能滿足雙向駕駛車輛的獨立操作及雙向互鎖。
文檔編號B60T11/26GK202200968SQ20112030080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劉文兵, 周昌盛, 唐嵩, 張繼傑 申請人:三江瓦力特特種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