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太陽能吸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5:52:56 2
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吸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應用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太陽能吸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平板型太陽能吸熱裝置應用最廣的是金屬平板和真空玻璃管,其中金屬平板型集熱器具有採光面積大、集熱效率高的特點,已經逐漸成為應用廣泛的太陽能集熱產品。但現有金屬平板太陽能吸熱層易衰減,使用壽命短,且吸熱板與支管接觸面小,熱傳遞效率受影響。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ー種新型的不衰減吸熱材料和導熱結構的太陽能吸熱器,使用壽命長,熱傳導好,熱效率高。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包括鋁合金邊框、玻璃蓋板,吸熱層、加熱層、保溫層。所述加熱層設置為銅盤管理在導熱水泥或導熱矽膠中。所述吸熱層設置為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所述吸熱層直接鋪貼粘結在所述加熱層上。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包括吸熱陶瓷複合材料表面層和吸熱陶瓷薄板坯體層。所述吸熱陶瓷薄板表面層厚度設置為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總厚度的30 一 50%,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的總厚度設置為I 一 6mm。所述加熱層下面設置有所述保溫層。所述銅盤管的管徑設置為8-15mm。所述保溫層設置為聚酯發泡層或發泡水泥層。所述保溫層的厚度設置為10-100mm。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上表面距玻璃蓋板下表面的高度為15_30mm。本實用新型採用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做為吸熱材料,並將銅盤管埋在導熱水泥或導熱矽膠中,形成加熱層,其耐腐蝕、耐老化,吸熱效率高,重量輕,不衰減,成本低,生產操作和安裝施工簡便。熱傳導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太陽能吸熱器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鋁合金邊框 2、玻璃蓋板 3、吸熱層 4、加熱層 5、保溫層6、銅盤管7、導熱水泥。
具體實施方式
[0018]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請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太陽能吸熱器,包括鋁合金邊框1、玻璃蓋板2,吸熱層3、加熱層4、保溫層5。所述吸熱層3設置為吸熱陶瓷薄板,平鋪。所述加熱層4由銅盤管6埋在導熱水泥7中形成。所述加熱層4下面設置有所述保溫層5。所述吸熱陶瓷薄板包括吸熱陶瓷複合材料表面層31和吸熱陶瓷薄板坯體層32。所述吸熱陶瓷複合材料表面層31厚度為4_。所述吸熱陶瓷薄板還體層32為瓷質薄板,厚度為6mm。所述銅盤管6的管徑設置為10mm。所述保溫層5設置為聚酯發泡層。所述保溫層5的厚度設置為90mm。所述吸熱陶瓷薄板上表面距玻璃蓋板下表面的高度為25mm。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包括鋁合金邊框、玻璃蓋板、吸熱層、加熱層、保溫層,其特徵在於所述加熱層設置為銅盤管埋在導熱水泥或導熱矽膠中,所述吸熱層設置為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直接鋪貼粘結在所述加熱層上,所述加熱層下面設置有所述保溫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包括吸熱陶瓷複合材料表面層和吸熱陶瓷薄板坯體層,所述吸熱陶瓷複合材料表面層厚度設置為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總厚度的30-50%,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的總厚度設置為l-6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銅盤管的管徑設置為8~1 Smnin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溫層設置為聚酯發泡層或發泡水泥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溫層的厚度設置為10~1OOmmn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上表面距玻璃蓋板下表面的高度為15-3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太陽能吸熱器,包括鋁合金邊框、玻璃蓋板、吸熱層、加熱層、保溫層,所述加熱層設置為銅盤管埋在導熱水泥或導熱矽膠中,所述吸熱層上表面設置有吸熱陶瓷薄片和/或薄板,直接鋪貼粘結在所述加熱層上,所述加熱層下面設置有所述保溫層。充分利用陶瓷耐老化、耐腐蝕、不衰減的優勢,解決現有平板式太陽能吸熱器易衰減,導熱不良,集熱效率低的問題,且重量輕,成本低,生產操作和安裝施工簡便。
文檔編號F24J2/24GK202869019SQ2012203722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曾德朝, 陳昆列, 金國庭 申請人: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東鵬陶瓷有限公司, 佛山華盛昌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