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作文
2025-02-05 01:29:09
無私奉獻是一種美德,一種很高的境界,我們在奉獻中收穫友誼,收穫滿足,收穫心靈上的慰藉。
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作文
中國2010上海世博會即將召開,為「迎接世博盛會、迎接八方賓朋」而忙碌著的世博會志願者們也活躍在上海的各個角落。
「我微笑,我撿起」——清潔家園志願者
為了體現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志願者們不厭其煩地彎下腰撿起地上的紙屑、菸蒂和瓜果皮,甚至拿起鏟子將樹蔭下的狗糞鏟進垃圾袋,他們從不抱怨。志願者們邊勞動邊勸告行人講文明,不可亂扔垃圾,可是總有一些人將志願者們苦口婆心的告誡當做耳旁風,繼續我行我素不改陋習,還有些不文明的狗主人從不處理小狗的糞便……這是對志願者們的辛勤勞動極大的不敬!
「文明出行」——交通文明志願者
在路上,每天都能瞧見身著紅馬甲、手揮小紅旗的交通志願者站在十字路口,協助交通民警和協管員共同維護繁忙路口的交通秩序,他們不是簡單的揮揮小紅旗,而是不斷地有禮貌地對等待行人說:「請在人行道上等候」,提醒騎車人:「過橫道線請下車推行」,攔住闖紅燈的人:「請稍等」,同時還要不斷地向行人宣傳「遵守秩序、文明出行」。
無論是酷暑嚴寒,還是颳風下雨,志願者們仍然堅持站在路口協助維護交通秩序,撿起馬路上的垃圾,鏟去電線桿上的小廣告。為了讓上海的天更藍、上海的地更綠、上海的城市更美麗,志願者們默默地奉獻,在倒計時牌下充滿希望,微笑著期盼世博會的到來。
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作文
在學校門前的大街,車輛川流不息,人群來來往往,高大的建築聳立在路邊……這一切都演示著一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
在這條街十字路口上,就有我們的老師志願者,他們戴著鮮紅的綬帶、拿著鮮豔的紅旗,在為行人們指揮交通。放學了,我們來到十字路口,看見老師已是汗流浹背了。
等紅燈時,一個三年級小同學看到家人在對面等他,便一下子跑了過去,這是在闖紅燈呀!我身邊的小同學驚呼著,突然志願老師一聲哨響,把目光集中在那個小同學身上,口哨聲告訴孩子:危險,快回來!在她的眼睛裡閃爍著老師特有的嚴厲和愛撫,小同學停住了腳步,立刻往回跑,就在這時他的後面衝出一輛車,我的心咯噔一上,提到了嗓子眼兒真為那個小同學擔心,還好他已經安全跑到志願者老師身邊。要不是老師及時把小同學叫住,後果真不堪設想。
炎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柏油馬路上溫度很高,我忍不住問:「老師,您熱嗎?」志願者老師說:「熱呀!」「那您怎麼還堅持在這裡?」我問。「你說呢?」她微笑著反問道。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老師說:「綠燈亮了,快回家吧!」「再見老師!」我說完邊走邊想著剛才的情景。
是啊!老師因大家平安而頂著烈日站崗,城市因為有了這些千千萬萬默默奉獻的志願者而美麗精彩。在城市的各個場合,我們都能見到志願者忙碌的身影,在廣場上,志願者們幫著清潔工人打掃衛生;在車站裡,志願者們幫旅客拿行李,維持秩序……有了這些志願者,城市更加美麗,社會更加和諧,我們生活更加美好。
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作文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對人來說,最大的歡樂,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
奉獻,是人的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是一種多麼高尚的情操``````俗話說得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在一個冰冷冰冷的冬天,寒風刺骨,連人也不敢出門,我真怪老天爺,今天這麼冷還讓我上學。我匆匆地吃了早餐,背著書包出門去了。在路上,陣陣刺骨的寒風迎面而來,我只好硬著頭向前走。在不遠,一根大竹把我攔住了,我陡然停止,悶悶不樂地顧視前方。只見離大竹不遠有一位清潔工正毫無怨言地為人們挖通前幾天被堵塞的『臭水渠』。他挨著冷,忍受著噁心的臭味,用一雙差不多被凍僵的手緊緊地拿著鐵鏟,然後用力地把鐵鏟插進了被堵塞的『臭水渠』裡,再把鏟起的垃圾倒到旁邊的桶裡``````突然,大事不妙,『臭水渠』裡面被塞實了,用鐵鏟鏟不行,用夾子夾不行,那位清潔工只好戴著手套下去挖。她下倒了『臭水渠』,冰冷的水像一支支利箭直刺他的腳。她忍受著疼痛,仍吃苦受累地挖``````行人看見了也熱心地走過來對清潔工說:「小劉,別再挖了。天這麼冷,你叫幾個負責
這工作的人來替你挖就行了,何況這工作又不是你負責的,你就快回去休息吧!」「咦!這是怎麼回事?這工作不是他負責的?那他這麼辛苦來做這幹啥呢?``````」想著想著,我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便情不自禁地走到他身旁,輕聲細語地對她說:「叔叔,別再挖了!你就叫幾個負責這工作的清潔工來挖吧!快回去休息吧!」只見他抬起頭,氣喘籲籲地對我說:「我決不會回去休息的,我一定要把這條『臭水渠』挖通。」看著他那倔強的樣子,我只好無可奈何地上學去了。
過了幾天,我們住的一帶地方終於能通水了,大家也高興得不得了。不知何時,那位清潔工在刺骨的寒風中辛勤工作的背影模模糊糊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他的言行深深的教育著我,影響著我——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作文
人生在世,也許只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的價值是什麼,人怎樣活著才有意義?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自己的自傳體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寫到:「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句話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誦,它告訴我們: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只有把全部的愛奉獻給社會的人,才能實現生命的價值。
最近,我再次重溫由作家蔣巍與深圳特區報記者徐華聯手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叢飛震撼》。本書主要介紹了深圳的青年義工,著名歌手叢飛的先進事跡。叢飛做為一個義工,家境並不寬裕。但他從瀋陽音樂學院畢業到達深圳以後,在長達11年的時間裡,先後資助了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為救助貧困兒童參加了400多場不要收入的義演,還利用自己當歌手賺的錢,為貧困兒童累計捐贈錢物近300萬元。2005
年初,他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2005年4月被診斷為胃癌。在他身患絕症以後,他沒有力氣上臺演出了,失去了經濟來源的他自己根本拿不出錢來治療突如其來的重病,只能吃些廉價的止痛藥在家維持。而在他生活遇到極大困難的時刻,深圳特區報的記者徐華偶然發現了他的困境,他說「如果社會對這樣一位無私奉獻又身處困境的人繼續漠然處之,那是我們社會的悲哀,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失職。」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徐華總共寫了20萬字的報導。呼籲社會伸出援助之手,這樣叢飛才得以住進醫院治療,但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就這樣,叢飛以自己年僅37歲的年輕生命,告別了他日夜牽掛的貧困孩子,告別了他無比眷戀的美好世界。去世後,深圳市萬人送別英雄。去世後,按照他的遺願獻出眼睛角膜。在他去世後的
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就是對這種人生觀的精彩表達。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反映了對人生價值的不同認識。我們的社會需要安定和諧,人民需要安居樂業,互相之間需要平等相處。這就需要社會成員之間互相關愛,思想上互相理解,行為上互相幫助,使大家都能從社會成員互相的關愛中感到這個社會的溫暖,都主動為實現社會的美好貢獻個人的力量。
叢飛為什麼受到人民的敬重和懷念,千千萬萬的人為什麼把他當成學習的榜樣,就是因為他生命路上的每一步,都體現著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為國家分憂的精神。他把個人的私利完全拋在腦後,他把給予他人幫助當做幸福,他把救助困難的兒童當成責任,當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起其他知名歌手來說,他賺的錢並不太多,可他每當聽到有孩子貧困就著急,每當知道窮苦的孩子上不起學就要幫。他一次次地傾囊相助,最後自己的家卻一貧如洗,連治病的錢都沒有了。什麼叫義工,就是自願不要報酬為社會慈善服務的義務工作者,可是他志願當義工竟有11年。有人說他的想法太傻,說他的行為令人不可思議,因為他的言行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價值觀形成了截然的對立。但叢飛從不為自己幹的「傻事」後悔,不論遇到何種困難,不論別人怎麼誤解和嘲笑,即使還有人罵他「出風頭」「作秀」,他都把個人榮辱置於腦後,義無反顧地走在扶貧濟困的慈善路上。
英雄走了,一株嬌豔旺盛的生命之花瞬間凋落了,大地為之嗚咽,江河為之落淚。叢飛的事跡被報紙報導以後感動了整個中國。「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叢飛短暫生命的閃光足跡對這句話做了最完美的解釋。他用自己的行動建立的「大愛無疆」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