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2:16: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起重機用吊臂支架,具體是一種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
背景技術:
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安裝在駕駛室後面的車架上,用於在車輛前端支撐吊臂,防止吊臂和駕駛室幹涉。當起重機作業時,吊臂脫離吊臂支架,進行起升作業;當起重機停止作業時,吊臂重新回落到吊臂支架上,此時吊臂支架同吊臂一起隨車輛行駛。
由於車輛在非公路路面行駛時,吊臂支架會承受較多來自吊臂的衝擊載荷,因此要求吊臂支架具有較高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以免發生疲勞破壞,碰壞駕駛室甚至發生傷人事故。
如圖1所示,吊臂支架主體是由兩個矩形鋼管8、一個彎板2、兩塊立板6和一個下封板7拼接而成的閉合箱型結構,其中立板6外側與鋼管8外側平齊。同時上部採用加強板Ⅰ3、加強板Ⅱ4、加強板Ⅲ5所示的總共十二塊加強板對伸出的彎板2進行支撐和加強。
彎板2兩端分別放置兩個尼龍墊塊1,墊塊1通過沉頭螺栓與彎板2相連,墊塊1上面與吊臂配合;兩個矩形鋼管8下面分別焊接連接板9,連接板9通過螺栓固定到車架上。
吊臂自身的重力或來自吊臂的衝擊載荷通過尼龍墊塊1傳遞給吊臂支架,吊臂支架再通過連接板9將作用力傳遞至車架;在此過程中,吊臂支架主要承受垂直於彎板2斜面方向的張力,在特殊情況下,如惡劣工況下行駛,也會受到與張力同方向的衝擊載荷或垂直於立板6方向的側向衝擊載荷;該結構通過大彎板配合尼龍墊塊獲得與吊臂更大的接觸面積,增強穩定性。
現有技術雖綜合考慮了吊臂支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因素,但其結構過於複雜,重量較大,彎板過渡圓角較小,常常會產生應力集中;
從穩定性角度來看,由於兩個矩形鋼管寬度較窄,當車輛在惡劣工況行駛時,抗擊來自吊臂的各個方向的衝擊載荷的能力較差,穩定性有所不足;
從製造環節來看,該結構拼焊件多,生產效率低,成本較高,可維護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較輕、受力合理且維修方便的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它包括:
墊塊、單個彎板、兩個立板、兩個矩形鋼管以及連接板;
所述兩個矩形鋼管對向布置、並與單個彎板連接,彎板四周伸出矩形鋼管以預留空間;
在所述兩個矩形鋼管與單個彎板的內檔空間布置兩個立板、立板與矩形鋼管外側平齊;
兩個矩形鋼管、單個彎板、兩個立板連接成一體,共同組成一個開口箱型結構;
彎板兩端通過沉頭螺栓與墊塊相連,兩個矩形鋼管下面分別通過兩個連接板、螺栓固定在車架上。
所述的立板為板材加工成型,其上開有多個減重孔。
所述的彎板與矩形鋼管通過預留空間進行四周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
所述的彎板為板材加工成型,其折彎處採取大圓角過渡。
所述的墊塊為尼龍墊塊。
與現有的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簡單、重量較輕:本實用新型在保持裝配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焊接件數量同比減少60%以上,並且立板採取了開孔減重措施,結構總重量同比減少約四分之一;
2)受力合理:結構的抗彎性能及整體穩定性均有所提高,並且避免了應力集中,使得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應力更小,結構的抗疲勞性能提高。
3)拼焊件少,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廉,維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吊臂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側視圖。
圖中:1、墊塊,2、彎板,3、加強板Ⅰ,4、加強板Ⅱ,5、加強板Ⅲ,6、立板,7、下封板,8、矩形鋼管,9、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2和圖3為一種移動式起重機吊臂支架,它包括:
墊塊1、單個彎板2、兩個立板6、兩個矩形鋼管8以及連接板9;
所述兩個矩形鋼管8對向布置、並與單個彎板2連接,彎板2四周伸出矩形鋼管8以預留空間,彎板2與矩形鋼管8通過預留空間進行四周焊接的方式進行固定
在所述兩個矩形鋼管8與單個彎板2的內檔空間布置兩個立板6、立板6與矩形鋼管8外側平齊;
兩個矩形鋼管8、單個彎板2、兩個立板6連接成一體,共同組成一個開口箱型結構;
彎板2兩端通過沉頭螺栓與墊塊1相連,兩個矩形鋼管8下面分別通過兩個連接板9、螺栓固定在車架上。
進一步,立板6為板材加工成型,其上開有多個減重孔,以減輕重量。
圖中的彎板2為板材加工成型,其折彎處採取大圓角過渡,以避免應力集中。
進一步,所述的墊塊1為尼龍墊塊。
矩形鋼管8直接由加寬的鋼管型材加工而成,抗彎性能及穩定性均有所增強。
綜上所述:與現有的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簡單、重量較輕:本實用新型在保持裝配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焊接件數量同比減少60%以上,並且立板採取了開孔減重措施,結構總重量同比減少約四分之一;
2)受力合理:結構的抗彎性能及整體穩定性均有所提高,並且避免了應力集中,使得應力分布更加均勻,應力更小,結構的抗疲勞性能提高。
3)拼焊件少,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廉,維修方便。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它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