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9:14:56 1
專利名稱: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移動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屬於可移動工作房的優化技術。
背景技術:
在現實工作中,往往會有一些臨時作業,工作時需要無塵的工作環境,或因工作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汙染需要處理。例如家裝現場的家具噴漆,現有的操作基本上都是開放式的,周圍空間灰塵無法處理,做出來的產品表面質量不高,無法與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相媲美,而且對周邊環境還會造成汙染。因此需要尋找一種設備,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並且便於攜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攜式的無塵工作房,以滿足臨時作業的需要。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由框架1、幕牆2、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 4組成,框架1支撐起幕牆2,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在側壁上開孔,安裝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 4位於幕牆2外並與吸排氣裝置3的出風口聯通。所述的框架1採用可拆卸或摺疊的鋼架結構。所述的幕牆2和集塵袋4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所述的幕牆2的側壁上設有門21。所述的門21通過魔術貼或拉鏈與幕牆2連接。所述的幕牆2、集塵袋4和門21採用無紡布製作。有益效果1、採用可拆卸或摺疊的鋼架結構,支撐起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的幕牆和集塵袋,營造出無塵工作間,以滿足臨時作業的需要。2、由於可拆卸或摺疊,打好包後佔用的空間不大,便於攜帶。3、由於採用透氣材料製作幕牆,吸排氣裝置工作時外面的空氣會自動進入補充, 形成流向吸排氣裝置的氣流,使工作人員不會感覺太悶熱。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框架,2、幕牆,21、門,3、吸排氣裝置,4、集塵袋。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由框架1、幕牆2、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4組成,框架1支撐起幕牆2,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在側壁上開孔,安裝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4位於幕牆2外並與吸排氣裝置3的出風口聯通。所述的框架1採用可拆卸或摺疊的鋼架結構。不用時拆卸下來或摺疊起來打好包,需要時帶到目的地再打開安裝,用完再收起來帶走,便於攜帶。本發明適合臨時作業時使用。例如,家庭裝修時要現場製作家具及噴漆,就可以採用本發明的可攜式無塵工作間, 在現場營造出一個無塵工作房。另外,出廠的家具運抵後發現破損或大小不合要進行小量修改,拿回廠維修一是浪費時間,二是成本太高,也可以利用本發明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進行小量的木材加工及噴漆,不但節約時間成本、滿足即時的加工要求,並且對周邊的環境不會造成大的影響。所述的幕牆2和集塵袋4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所述的幕牆2的側壁上設有門21,門21通過魔術貼或拉鏈與幕牆2連接。需要進入時,拉開門21,再把門21關上,形成密閉的空間,就可以在裡面進行噴漆或簡單的木材加工了。所述的幕牆2、集塵袋4和門21採用無紡布製作。無紡布透氣性好,成本低,是種理想的選擇。工作時產生的粉塵被吸排氣裝置3吸入,吹進集塵袋4,粉塵被留在集塵袋4裡,因為集塵袋4是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的,多餘的空氣可以從集塵袋4壁上的孔逸出,以保證即能夠收集粉塵防止粉塵滿天飛舞,又能夠及時釋放多餘的氣體,避免集塵袋氣壓過大造成吸排氣裝置3無法將新產生的粉塵排到集塵袋。相應的,由於幕牆也是採用透氣材料製作的,吸排氣裝置3工作時,把無塵工作房內的空氣和粉塵排到吸集塵袋4裡,使工作房內形成低壓區,房外的空氣就會通過幕牆從各個方向進入工作間內進行補充,從而保證房內的空氣能夠及時得到補充,使工作人員不會感覺太悶熱。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解釋本發明的用途,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範圍內,做出各種變化或替代,也應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疇。
權利要求
1.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由框架(1)、幕牆O)、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4)組成,其特徵在於框架(1)支撐起幕牆O),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在側壁上開孔,安裝吸排氣裝置(3),集塵袋(4)位於幕牆(2)外並與吸排氣裝置(3)的出風口聯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框架(1)採用可拆卸或摺疊的鋼架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幕牆(2)和集塵袋 (4)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幕牆O)的側壁上設有門0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門通過魔術貼或拉鏈與幕牆( 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攜式無塵工作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幕牆0)、集塵袋 (4)和門採用無紡布製作。
全文摘要
可攜式無塵工作房,由框架、幕牆、吸排氣裝置、集塵袋組成,框架支撐起幕牆,形成一個封閉空間,在側壁上開孔,安裝吸排氣裝置,集塵袋位於幕牆外並與吸排氣裝置的出風口聯通。本發明採用可拆卸或摺疊的鋼架結構,支撐起採用軟性透氣材料製作的幕牆和集塵袋,營造出無塵工作間,以滿足臨時作業的需要。
文檔編號E04B1/343GK102425233SQ201110272270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4日
發明者趙建勳 申請人:趙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