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灑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4:12:5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灑水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全自動灑水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安裝在草坪上的或花園裡的灑水器,有的灑水的距離恆定不變,使很多地方不能灑上水;有的能改變噴灑範圍,但是往往加上電機、控制電路板等,成本比較高;針對這些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成本低的、能改變噴灑範圍的灑水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動灑水器。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之目的,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自動灑水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有進水部,以及與進水部轉動連接的出水管;所述進水部包括進水管,固定連接在進水管上端的套管,以及固定連接在進水管與套管之間的160度扇形的第一限流壁;所述套管內壁成型有卡圈;所述出水管下端固定連接有160度扇形的第二限流壁,所述出水管外壁下部成型有與卡圈配合的卡槽,卡圈與卡槽轉動連接,所述出水管側壁上部均勻成型有多個能夠驅動出水管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灑水通孔。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灑水通孔偏離出水管半徑方向的角度a為60-80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卡圈卡進卡槽,出水管不會脫離套管;2、因卡圈與卡槽轉動連接,設置了偏離出水管半徑方向的灑水通孔,利用自來水的灑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使的出水管360度旋轉; 3、設置扇形的第一限流壁和第二限流壁,在出水管不斷旋轉過程中,使得進入出水管的水量從大到小再到大循環變化,撒灑水範圍也從大到小再到大循環變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進水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出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出水管的俯視圖。
1、進水部;11、進水管;12、套管;121、卡圈;13、第一限流壁;2、出水管; 21、第二限流壁;22、卡槽;23、灑水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根據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自動灑水器,主要包括有兩部分:進水部1和出水管2。
由圖2所示,所述進水部1包括進水管11,固定連接在進水管11上端的套管12,以及固定連接在進水管11與套管12之間的160度扇形的第一限流壁13;所述套管12內壁成型有卡圈121。
根據圖3所示,所述出水管2下端固定連接有160度扇形的第二限流壁21,所述出水管2外壁下部成型有與卡圈121配合的卡槽22,卡圈121與卡槽22轉動連接,所述出水管2側壁上部均勻成型有多個能夠驅動出水管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的灑水通孔23。
根據圖4所示,每個所述灑水通孔23偏離出水管2半徑方向的角度a為60-80度。
所述卡圈採用橡膠材料。
把進水管接到自來水管上,當水流進入進水管,在進入出水管,從灑水通孔噴出,噴水的水流的反作用力驅動出水管轉動,在第一限流壁和第二限流壁配合的作用下,控制水量,從而控制灑水範圍不斷變化,達到自動灑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