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9:33:01 3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特別是涉及ー種以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的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
背景技術:
慢性結腸炎是ー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こ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指直腸結腸因各種致病原因導致腸道的炎性水腫,潰瘍、出血病變。症狀為左下腹疼、腹瀉、裡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洩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覆發作。慢性結腸炎是慢性結腸通常根據致病原因分為特異性,即有明顯原因的結腸炎,和非特異性即致病原因不明的結腸炎。慢性結腸炎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患者可出現 便秘或洩瀉症狀,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便下大量粘液或帶血,時有裡急後重現象,伴隨左下腹疼痛,呈隱隱作痛,體重下降,消痩,精神不振。在常規治療用藥後症狀可得到緩解,症狀減輕,停藥後容易復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該藥物升舉陽氣,澀腸緩急,止瀉止痛,治療便秘治癒率高,復發率低。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獲得的
巴戟天10-20 補骨脂10-20 黨參10-20
炙黃芪15-25白芍15-25 柴胡5_15
升麻5-15蒼朮10-20 白朮10-20
山藥15-25 肉豆蘧5-15炙甘草3-10
生薑1-8大棗1-8。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優選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藥製備獲得的
巴戟天12-18 補骨脂12-18 黨參12-18
炙黃芪17-22 白芍17-22 柴胡7_13 升麻7-13蒼朮12-18 白朮12-18
山藥17-22 肉豆蘧7-13炙甘草4-8
生薑2-5大棗2-5。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最佳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藥製備獲得的
巴戟天15補骨脂15黨參15
炙黃芪20白芍20柴胡10
升麻10蒼朮15白朮15
山藥20肉豆蘧10炙甘草6
生薑3大棗3。
上述各組份的藥物可以製成片劑、丸劑、散剤、膠囊劑等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ロ服劑型,本發明優選的劑型是水泛丸。本發明藥物水泛丸劑的具體製備方法是將上述藥物按所述重量份數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目的藥粉,滅菌消毒按常規方法使用粘合劑製得水泛丸產品。本發明組方中巴戟天性味辛、甘、溫,歸腎、肝經,功用溫補腎陽、祛風除溼;ネト骨脂性味辛、苦、溫,歸腎、脾經。功用溫中散寒和胃;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功用補中益氣,健脾養血;炙黃芪性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功用補氣昇陽,主要用於脾氣虛弱、中氣下陷之症;白芍性味甘、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用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功用疏肝、昇陽;升麻性味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用升舉陽氣,升麻與柴胡、炙黃芪相伍,能補中益氣,昇陽舉陷,治食少便溏,久瀉倦怠;蒼朮性味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用燥溼健脾,祛風散寒,用於腹脹、洩 瀉;白木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功用補氣健脾,燥溼和胃,與蒼朮相伍,治療脾胃不健,納運失常之腹脹、洩瀉;山藥性味甘、平,歸脾、肺、腎經,功用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治療脾虛血少,倦怠乏力,便溏洩瀉,臨床與黃芪、黨參、白木、蒼朮相伍,效カ更強;肉豆蘧性味辛、溫,歸脾、胃、大腸經,功用溫中行氣,澀腸止瀉,脘腹脹痛;炙甘草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用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調和藥性,用於脾虛倦怠,胃脘疼痛;生薑性味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用溫中散寒和胃;大棗性味甘、溫,歸脾、胃經,功用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主要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血虛萎黃。以上諸藥合用,溫補腎陽,活躍脾氣,升舉陽氣,澀腸緩急,用於治療慢性結腸炎,治癒率高,復發率低,無其他西藥製劑對肝、腎損害等副反應,也無抗生素等的耐藥性。本發明藥物機理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受損,喜怒驚恐情志失和,勞役過度而損傷元氣。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氣,脾胃虛寒,谷氣不行,清陽下陷,是本病的主要原因。故以巴戟天、補骨脂、黨參、炙黃芪、蒼朮、白木溫補腎陽,活躍脾氣,治其本,山藥、肉豆蓮、升麻、柴胡、白芍、炙甘草升舉陽氣,澀腸緩急,止瀉止痛知其標,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復其正。而達到治癒的目的。為進一歩考察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選擇100例慢性結腸炎患者對本發明藥物的療效進行臨床觀察。納入病例標準根據《中藥新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符合慢性結腸炎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者,可納入試驗病例。100例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使用西藥常規治療,服用阿莫西林膠囊,I次O. 5g,每6 8小時I次,每日劑量不超過4g。治療組50例,採用本發明藥物進行治療,成人每日3次,每次10丸,病重者每次15丸。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I.痊癒臨床症狀消失,結腸鏡等檢查腸黏膜恢復正常。停藥後觀察6個月無復發。2.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結腸鏡等檢查腸黏膜輕度炎症反應及部分假息肉形成。3.有效臨床症狀好轉,結腸鏡等檢查腸黏膜病變有所好轉。4.無效臨床症狀和結腸鏡等檢查無改善。治療後療效結果見表I。表I 兩組病例治療後療效比較
組別 I]列數]痊癒η (%)丨復效η (%) I有效η (%)丨藝效η (%)[總有效率η (%)対照組丨品~[32 (64. O) ]6 (12.0) ]2 (4.0) 110 (20.0) 140 (80.0)
治療組 φθ ]42 (84. O) ]2 (4. O) Jl (2. O) 15 (10. O) 145 (90. O)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明顯優於對照組,未見任何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取巴戟天15kg,補骨脂15 kg,黨參15 kg,炙黃芪20 kg,白芍20 kg,柴胡10 kg,升麻10 kg,蒼朮15 kg,白朮15 kg,山藥20 kg,肉豆蘧10 kg,炎甘草6 kg,生薑3 kg,大率3kg,將上述藥物按所述重量份數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目的藥粉,滅菌消毒按常規方法使用粘合劑製得水泛丸產品。實施例2·
取巴戟天20kg,補骨脂20kg,黨參20 kg,炙黃芪25 kg,白芍25 kg,柴胡15kg,升麻15kg,蒼朮2O kg,白朮2O kg,山藥25 kg,肉豆蘧I5 kg,炎甘草10 kg,生薑8 kg,大率8kg,將上述藥物按所述重量份數混合均勻,粉碎成100 120目的藥粉,滅菌消毒按常規方法使用粘合劑製得水泛丸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獲得 巴戟天10-20 補骨脂10-20黨參10-20 炙黃芪15-25 白芍15-25柴胡5_15 升麻5-15 蒼朮10-20白朮10-20 山藥15-25 肉豆蘧5-15炙甘草3-10 生薑1-8 大棗1-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徵在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獲得 巴戟天12-18 補骨脂12-18黨參12-18 炙黃芪17-22 白芍17-22柴胡7_13 升麻7-13 蒼朮12-18白朮12-18 山藥17-22 肉豆蘧7-13炙甘草4-8 生薑2-5 大棗2-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其特徵在幹,由下述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獲得 巴戟天15 補骨脂15黨參15 炙黃芪20 白芍20柴胡10 升麻10 蒼朮15白朮15 山藥20 肉豆蘧10炙甘草6 生薑3 大棗3。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特別是涉及一種以中藥為原料藥製備的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該藥物升舉陽氣,澀腸緩急,止瀉止痛,治療便秘治癒率高,復發率低,本發明的藥物是由巴戟天,補骨脂,黨參,炙黃芪,白芍,柴胡,升麻,蒼朮,白朮,山藥,肉豆蔻,炙甘草,生薑,大棗為原料藥製備獲得的,將上述藥物按重量份數混合均勻,粉碎成100~120目的藥粉,滅菌消毒按常規方法使用粘合劑製得水泛丸產品。
文檔編號A61P1/00GK102836407SQ201210329389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8日
發明者閆鈞 申請人:閆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