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6:18:36 1
專利名稱: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暖器,特別是一種閉迴路循環電暖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包括由熱交換葉片組成 的電暖組,葉片內灌注有液體,電暖組內部下方設置有電熱管, 電熱管的表面與液體進行熱能交換,但當電暖器內的操作組件 損壞或失效時,液體會吸熱到達相變氣化,其氣化會形成膨脹 壓力,而使電暖組內的壓力急劇增大而危害到交換系統的結 構,從而發生洩爆導致危險後果,所以人們嘗試在電暖器內設 置洩壓閥,但是現有的洩壓閥結構複雜,可靠性及精準性低, 且具有長時間老化問題,並不適合長期安裝於具密封迴路的電 暖器上,另外還容易引起客訴及回收,並存在有相當大的危機 隱患。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帶洩壓裝 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包括由熱交換葉片組成的電暖組,葉片內灌注有液體,電暖組內部下方設a有電 熱管,所述電暖器上設置有洩壓孔,洩壓孔上由低熔點材料密
封;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低熔點材料為金屬合金; 其熔點為11(TC 180。C;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密封形式為鉚接或焊接熔 合密封;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洩壓孔設置在葉片 側壁或電熱管或電熱管端座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當電暖器內的操作組件損壞或
失效時,液體會吸熱到達相變氣化,其氣化會形成膨脹壓力, 而使電暖組內的壓力急劇增大,當溫度達到密封材的熔點設定 溫度時,低熔點材料開始熔化,使得電暖組內的過壓液體可以 從洩壓孔流出,從而實現洩壓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 可靠性好,洩壓準確度高,且無長時間老化問題,可以廣泛應 用於閉迴路循環電暖器的製作上。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熱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 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包括由熱交換葉片11組成的電暖組1,葉片11內灌注有液體,
電暖組1內部下方設置有電熱管.3,所述電暖器上設置有洩壓 孔2,洩壓孔2上由低熔點材料密封,其材料為金屬合金,熔 點為110°C 180°C,所述的密封形式可以為鉚接或焊接熔合密封等。
本產品的洩壓孔2可以設置在電暖器的任何位置,如葉 片11側壁或電熱管3或電熱管3的端座4上,總之只要其以基 本相同的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於本實用新 型的保護範圍。
本產品的工作原理是當電暖器內的操作組件損壞或失效 時,液體會吸熱到達相變氣化,其氣化會形成膨脹壓力,而使電 暖組內的壓力急劇增大,當溫度達到密封材的熔點設定溫度 時,低熔點材料開始熔化,使得電暖組內的過壓液體可以從洩 壓孔2流出,從而實現洩壓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 靠性好,洩壓準確度高,且無長時間老化問題,可以廣泛應用 於閉迴路循環電暖器的製作上。
權利要求1.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包括由熱交換葉片(11)組成的電暖組(1),葉片(11)內灌注有液體,電暖組(1)內部下方設置有電熱管(3),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暖器上設置有洩壓孔(2),洩壓孔(2)上由低熔點材料密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低熔點材料為金屬合金。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 器,其特徵在於所述低熔點材料的熔點為11(TC 18(TC。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形式為焊接熔合密封。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形式為鉚接密封。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洩壓孔(2)設置在葉片(11)側壁。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 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洩壓孔(2)設置在電熱管(3)上。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 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洩壓孔(2)設置在電熱管(3)的 端座(4)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洩壓裝置的閉迴路循環電暖器,包括由熱交換葉片組成的電暖組,葉片內灌注有液體,電暖組內部下方設置有電熱管,所述電暖器上設置有洩壓孔,洩壓孔上由低熔點材料密封;當電暖器內的操作組件損壞或失效時,液體會吸熱到達相變氣化,其氣化會形成膨脹壓力,而使電暖組內的壓力急劇增大,當溫度達到密封材的熔點設定溫度時,低熔點材料開始熔化,使得電暖組內的過壓液體可以從洩壓孔流出,從而實現洩壓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性好,洩壓準確度高,且無長時間老化問題,可以廣泛應用於閉迴路循環電暖器的製作上。
文檔編號F24D13/02GK201322363SQ20082020229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2日
發明者李喜萍 申請人:李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