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孔U形工件的衝壓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3:32:41

本實用新型涉及衝壓模具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帶孔U形工件的衝壓模具。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若要加工如圖1所示的帶雙孔U形工件,傳統的加工方式一般是人工手動加工,人工手動加工時還需要分開兩道工序進行,先衝壓出兩側的孔,然後再衝壓成U型,這種加工方式,不僅速度很慢、效率也很低,雙孔與U型口之間的距離難以保持每次均一致,從而直接導致產品的精度較低,因而,亟待一種能解決上述問題的加工方式。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孔U形工件的衝壓模具,全自動化操作,並且通過一次衝壓動作即可實現工件造型以及自動的廢料清理,節省加工時間,提升產品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孔U形工件的衝壓模具,包括上模塊和下模塊,所述上模塊和下模塊之間設置有若干導柱,所述每根導柱內均設置有伸縮電機B以及與伸縮電機B連接的推桿B,所述伸縮電機B的下表面與下模塊固定,所述推桿B遠離伸縮電機B的一端與上模塊連接,所述上模塊的下表面設置有U型衝頭A、衝頭B、衝頭C;所述下模塊的上表面設置有凸塊,所述凸塊設置有與U型衝頭A配合的凹槽、與衝頭A配合的通孔A、與衝頭C配合的通孔B;所述下模塊的下表面通過支柱連接有墊板,所述通孔A和通孔B分別依次貫穿凸塊和下模塊,所述墊板的上表面設置有伸縮電機A和廢料收集箱,所述廢料收集箱與通孔A、通孔B對應,所述伸縮電機A通過推桿A與廢料收集箱的一側連接。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衝頭B和衝頭C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上模塊固定。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墊板的上表面與廢料收集箱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導軌,所述廢料收集箱的下表面設置有與導軌配合滑動的滑塊。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每個導柱的外表面均設置有保護套筒;所述導柱為左右對稱設置;所述導柱的數量設置為2根;所述保護套筒的下端部與下模塊的上表面連接,所述保護套筒的上端部貫穿上模塊並且延伸出上模塊的上方,所述保護套筒延伸出上模塊的部分均套設有限位環。
作為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支柱為左右對稱設置,所述支柱的數量設置為左側2根以及右側2根。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上模塊和下模塊的配合,實現對U形工件的一次性衝壓成型,自動化程度高,也確保了工件的精度;墊板的上表面設置有伸縮電機A和廢料收集箱,伸縮電機A通過推桿A與廢料收集箱的一側連接,衝孔時產生的廢料掉落到廢料收集箱中,伸縮電機A驅動推桿將廢料收集箱推出,清理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U形工件。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視圖。
圖3為廢料收集箱的與墊板的另一角度視圖。
圖中:上模塊1、衝頭B2、U型衝頭A3、衝頭C4、通孔B7、墊板9、導軌10、廢料收集箱11、推桿A12、伸縮電機A13、支柱14、下模塊15、通孔A16、凹槽17、限位環18、滑塊19、U形工件20、導柱21、凸塊22。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下表面」、「上表面」、「上端部」、「下端部」、「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請參閱圖1、圖2、圖3:一種帶孔U形工件的衝壓模具,包括上模塊1和下模塊15,所述上模塊1和下模塊15之間設置有若干導柱21,每根導柱21內均設置有伸縮電機B8以及與伸縮電機B8連接的推桿B6,伸縮電機B8的下表面與下模塊15固定,推桿B6遠離伸縮電機B8的一端與上模塊1連接,上模塊1的下表面設置有U型衝頭A3、衝頭B2、衝頭C4;所述下模塊15的上表面設置有凸塊22,凸塊22設置有與U型衝頭A2配合的凹槽17、與衝頭B2配合的通孔A16、與衝頭C4配合的通孔B7;下模塊15的下表面通過支柱14連接有墊板9,通孔A16和通孔B7分別依次貫穿凸塊22和下模塊1,墊板9的上表面設置有伸縮電機A13和廢料收集箱11,廢料收集箱11與通孔A16、通孔B7對應,所述伸縮電機A13通過推桿A12與廢料收集箱11的一側連接。
衝頭B2和衝頭C4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上模塊1固定,採用這種方式,便於對磨損的衝頭B2和衝頭C4進行更換。
支柱14為左右對稱設置,支柱14的數量設置為左側2根以及右側2根。支柱14主要設置在下模塊15與墊板9之間的四個角的位置,左側2根與右側2根分別是對稱關係,廢料收集箱11設置在墊板9的中間位置。
墊板9的上表面與廢料收集箱11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導軌10,廢料收集箱11的下表面設置有與導軌10配合滑動的滑塊19。採用這樣的結構設置,使廢料收集箱11能夠沿著導軌10推出,確保廢料收集箱11在推出的過程中不會發生位置的偏移。
每個導柱21的外表面均設置有保護套筒5;導柱21為左右對稱設置;導柱21的數量設置為2根;保護套筒5的下端部與下模塊15的上表面連接,保護套筒5的上端部貫穿上模塊1並且延伸出上模塊1的上方,保護套筒5延伸出上模塊1的部分均套設有限位環18。限位環18的設置主要是為了避免伸縮電機B8驅動推桿B6帶動上模塊1上升的位置超過限位環18所處的位置,當限位環18的下表面與上模塊1的上表面相接觸,即上模塊1回到了起始的位置,上模塊1就停留在與限位環18相接觸的位置。保護套筒5的作用主要是用以保護伸縮電機B8和推桿B6,防止積累灰塵,提升模具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的操作原理是:啟動模具,兩側的伸縮電機B8分別驅動推桿B6帶動上模塊1下壓,將U形工件20衝壓成型後,兩側的伸縮電機B8分別驅動推桿B6帶動上模塊1恢復到起始位置待下一次的衝壓動作的開始。由衝頭B2、衝頭C4切掉的廢料分別沿著通孔A16、通孔B7落到廢料收集箱11內,當廢料收集箱11內的廢料儲存到一定的數量,伸縮電機A13驅動推桿A12將廢料收集箱11推出,再人手將廢料收集箱11內的廢料清理掉,伸縮電機A13驅動推桿A12將廢料收集箱11縮回,繼續存放廢料。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