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肉鬆為什麼沒有買的味道好(豆粉松冒充肉鬆)
2023-04-16 11:53:31 2
文/姚冰冰
近兩年,隨著烘焙與速凍行業的跨界融合逐步加深,肉鬆在速凍行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不久前,媒體關於真假肉鬆的報導,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反觀速凍食品行業與肉鬆相關的產品和原料,我們發現肉鬆的標註的確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標註肉鬆,有的標註肉粉松,還有的標註豬肉味豆粉松。那麼,這幾種產品的區別到底又在哪裡呢?
01
肉鬆、肉粉松、豆粉松,傻傻分不清
肉鬆作為一款備受消費者喜愛的食品原料,被廣泛應用在食品加工領域,其中最常見的要數肉鬆麵包、肉鬆餅。據北京青年報關於肉鬆的報導,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肉鬆類產品配料為「豬肉味豆粉松」,這種豆粉松「原料跟豬肉無關,是豌豆粉加豬肉香精混合而成的」。
由於肉鬆在速凍領域的應用相對有限,記者又查看了部分烘焙食品對肉鬆的標註情況:盼盼和晉江千絲食品有限公司的肉鬆餅標註的是肉鬆,武漢旭中旭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蜜松卷標註為雞肉鬆、豬肉鬆,友臣和慕絲妮品牌的肉鬆餅標註是肉鬆(肉粉松)。
可以發現,食品廠家對肉鬆的標註多是肉鬆和肉粉松。隨後,我們從原料源頭探究,發現標註更為混亂。
在網絡銷售平臺搜索關鍵詞「肉鬆」,發現肉粉松佔到絕大多數,有些雖然標註名稱是肉鬆,但類別還是肉粉松或者豆粉松。比如,鑫美味品牌和湖北武功記食品有限公司的肉鬆,包裝正面打的是「肉鬆」二字,背面的產品名稱則是「肉粉松」;漳州市聚香食品有限公司產品包裝袋上印有「金絲松」幾個大字,背面的名稱是大豆肉粉松。
02
肉鬆現行的國標與行標
什麼是肉鬆、肉粉松、豆粉松?這幾種產品到底有何區別?
根據國家標準GB/T 23968-2009《肉鬆》的標準定義,肉鬆分肉鬆和油酥肉鬆兩類,其中肉鬆的定義是,以禽畜瘦肉為主要原料,經煮製、切塊、撤油、配料、收湯、炒松製成的肌肉纖維蓬鬆成絮狀的(熟)肉製品。在這份標準中,沒有肉粉松、豆粉松一說。
什麼是肉粉松?根據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肉鬆》的標準定義,肉鬆分為肉鬆、油酥肉鬆、肉粉松,其中肉粉松指的是,以禽畜瘦肉為主要原料,經煮製、切丁、撤油、壓松、配料、收湯、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和適量豆粉炒製成的絮狀肉製品。
至於豆粉松,記者在國家標準GB/T 23968-2009《肉鬆》和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肉鬆》中均沒有找到該產品類別。
據肉鬆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浙江味斯美食品有限公司(簡稱「味斯美」)工業事業部大區經理奚海齡介紹,一般來說,豆粉松的原料跟肉無關,是豌豆粉加香精混合而成的,加入不同香精就可製成不同口味的豆粉松,如加入豬肉味香精是豬肉味豆粉松,加入牛肉味香精就是牛肉味豆粉松。
在羊城晚報記者對食品夥伴網食品論壇標準化板塊版主、某食品公司質量經理月半子的採訪中,月半子通俗地介紹了這幾種產品:「根據肉鬆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肉鬆》,一共有三種肉鬆,即肉鬆、油酥肉鬆和肉粉松。三種肉鬆的製作工藝不同,肉鬆的主料是肉,跟油酥肉鬆比脂肪含量低,跟肉粉松比不含豆粉。一般人們說的『肉鬆』通常是指第一種肉鬆,但也不能說油酥肉鬆和肉粉松不是肉鬆。」
03
肉粉松標準太寬泛,豆粉松有誤導消費之嫌
如果仔細看國家標準GB/T 23968-2009《肉鬆》和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 《肉鬆》,或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在前者的標準中,沒有肉鬆粉、豆松粉一說;而根據後者,肉鬆粉也是肉鬆的一種。那麼這兩個標準算不算衝突呢?肉粉松存不存在問題?豆粉松又是什麼?
惠州泰元食品農牧有限公司品管部主管仲華介紹:「如果是強制性標準,企業必須採用;推薦性標準則為鼓勵企業自願採用。現在國家標準GB/T 23968-2009《肉鬆》和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 《肉鬆》都是推薦性標準,企業可自行選擇,所以肉鬆粉選用行業標推並沒有不妥,也就不存在不合格一說。肉粉松本身沒有問題,但商家如果在產品中打的是肉鬆,名稱是肉粉松,就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至於豆粉松,仲華表示不認同這類產品,《肉鬆》行標和國標都沒豆粉松這一分類,諸如上述豬肉味豆粉松等產品遵循的標準都是企業標準,換言之就是,為了生產這款產品,企業自己來制定標準。
記者諮詢了食品夥伴網標準板塊的工作人員,得到和仲華一致的回覆:兩個同是推薦標準就不存在誰替代誰的問題,具體到一款肉鬆產品合格與否,要看企業採用的是哪個標準,按標準裡的規定判定。「就豆粉松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它不適用於肉鬆國標和行標,但我對該產品也不了解。」該工作人員說道。
在奚海齡看來,肉鬆和肉粉松確實都是符合標準的,但最好標識清楚。他所在的公司就生產有幾種肉鬆,按國標製成的肉鬆價格大概120元/公斤,是按行標所制肉鬆價格的3~4倍,二者的產量佔比大概是1︰10。
「肉鬆同行企業也會根據客戶需求調整產品,如果客戶中有高端客戶,一般會生產國標肉鬆;如果都是小企業,產品就會差一點。」奚海齡說,肉粉松是市場充分競爭下的產物,主要為了迎合市場。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如果加粉,加多加少並沒有統一標準。
奚海齡表示,其實消費者也明白,好東西對應高價格,消費者看到《肉鬆麵包為何難尋「真肉鬆」》這樣的新聞反應強烈,主要還是因為消費者尤其是中原地區的消費者對肉鬆產品認知不足。「比如一個肉鬆麵包用肉粉松賣五六元,但用國標肉鬆得賣十一二元。商家只要標識清楚,讓消費者買得明白,相信消費者都能理解。」
雖然肉粉松本身沒有問題,但有網友評論,行業標準SB/T 10281-2007 《肉鬆》中各項指標的放寬,也為廠家提供了降低成本、提高出品的依據,然而「水分和蛋白質的標準都太寬泛了,市場上的肉粉松能吃嗎」 ?
「肉粉松中允許加粉,那麼最多能加多少粉?反正很多企業已經沒有底線了。豆粉松這類產品,若是以豌豆粉為主原料,加豬肉香精等添加劑製成,但在名稱、包裝上讓消費者誤以為是『肉鬆』,可以說是欺詐消費者。」肉鬆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如是說。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