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4:08:21 1
專利名稱: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工裝夾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
背景技術:
工裝夾具在工業產品的生產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玻璃模具的加工也不例外。所謂的工裝夾具,是指用於在機械加工中對工件進行夾持或定位,以達到一定工藝要求的特別的裝備或工具。工裝夾具通常需要滿足在產品生產時無幹涉現象、定位準確可靠和操縱方便等要求。由於工裝夾具有製造某種產品的專屬的特點,因此通用化程度低,往往由生產機械產品的生產廠商自行製作,玻璃模具生產廠商也大多以自制的方式配備各種工裝夾具。近幾年來,雖然各式中高檔的加工中心(綜合加工設備)為廣大企業所應用,加工中心加工產品具有速度快和質量好及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等優勢,但是如果缺乏理想的工裝夾具,則仍然會暴露出加工速度難以提高及產品質量難以保障的問題。例如,當要對玻璃模具內 腔加工花紋、字母、文字和/或圖案時,則如業界所知之理,必須由結構簡練並且夾裝便捷的夾具結構將玻璃模具可靠夾持並鎖定,因此夾具結構能否滿足這一要求會直接影響加工中心對玻璃模具內腔雕花的效率和質量。然而,由於已有技術中缺乏合適的得以使玻璃模具在理想的夾持狀態下付諸加工中心進行雕花的夾具結構,因此普遍使用電火花加工,但電火花加工存在以下技術問題其一,加工成本大,並且加工效率低下而難以滿足工業化放大生產要求;其二,質量難以保障、花紋紋理深度難以控制甚至容易損及玻璃模具,因為花紋加工即雕花的花紋深度雖然是膚淺的,但是客觀上對玻璃模具內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割裂作用,因此如果花紋紋理深度掌控不當而顯著超過了工藝要求的深度,那麼會給玻璃模具在服役過程中留下開裂之虞;其三,影響後道工序的表面拋光的光潔度,因為電火花加工後的花紋表面存在諸多微觀的凹凸面,這些凹凸面難以通過拋光達到期望的光潔度,從而影響模腔的整體光潔度,最終影響玻璃容器的透明度,使玻璃容器的檔次無法提升。此外,縱使憑藉高自由度的數控多軸工具機(通常為四軸)或採用配有公知的可傾式數控迴轉工作檯結構的工具機,則依然需要滿足前述要求的夾具結構。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文獻檢索,然而在已公開的中外專利和非專利文獻中均未見諸有相應的技術啟示。為此,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於提供一種有助於與諸如加工中心以及工具機之類的設備相配合而藉以擺脫以電火花加工方式對玻璃模具內腔雕花的局面、有利於體現對玻璃模具的良好的夾持效果而藉以保障雕花效率以及質量和有益於保障結構的簡練效果而藉以體現操作的便捷性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包括一底座,在該底座的一側的表面並且沿該表面的長度方向開設有自一端貫通至另一端的一壓腳滑動槽,在該壓腳滑動槽上滑動地配設有壓腳,並且在底座上開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該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在底座上的位置對應於所述壓腳滑動槽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下方,並且與壓腳滑動槽相通;一託模塊固定座,該託模塊固定座與所述的託模塊滑動腔滑動配合,並且在該託模塊固定座上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螺母,在託模塊固定座螺母上連接有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的一端,而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的另一端探出所述壓腳滑動槽並且支承在壓腳滑動槽上;一託模塊,該託模塊與所述託模塊固定座的一側固定,所述的壓腳朝向所述託模塊的一端探出所述底座朝向託模塊的一側的表面。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底座上並且在對應於所述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的高度方向的兩側的位置各開設有一底座安裝固定孔,在各底座安裝固定孔上配設有自底座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貫通至另一側的底座固定螺栓。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壓腳的數量為兩個,在壓腳上配設有與所述壓腳滑動槽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壓腳固定螺釘。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壓腳滑動槽的橫截面形狀呈倒置180°的英文字母的T字形,所述的壓腳固定螺釘為T形固定螺釘。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託模塊固定座的厚度與所述的底座的厚度相等,並且在託模塊固定座朝向所述託模塊的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該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在託模塊上並且在對應於託模塊固定螺釘孔的位置開設有一對託模塊螺釘孔,各託模塊螺釘孔內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螺釘,託模塊固定螺釘旋入所述的託模塊固定螺釘孔內。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託模塊固定座朝向所述託模塊的一側開設有一嵌槽,該嵌槽縱向開設於託模塊固定座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所述的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中的其中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位於所述嵌槽的一側,而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中的另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位於嵌槽的另一側,在所述的託模塊朝向託模塊固定座的一側並且在對應於所述的嵌槽的位置構成有一突起於託模塊的表面的並且與嵌槽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嵌置突緣,該嵌置突緣嵌入嵌槽內,並且與嵌槽滑動配合。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嵌槽的橫截面形狀呈燕尾形或T形。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託模塊在使用狀態下朝向玻璃模具的一側構成有一與玻璃模具的背部外圓表面的形狀相適配的凹腔。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凹腔的形狀呈V字形或半圓弧形。在本發明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形狀為半圓體。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於既可用於加工中心又能用於工具機,因而可以擺脫傳統的電火花方式對玻璃模具內腔進行雕花加工;由於能發揮出對玻璃模具的理想的夾持效果,因而可保障對玻璃模具內腔的雕花質量和效率;由於結構簡單,因而具有操作方便而快捷的長處。
圖I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結構圖。圖3為第二實施例結構的應用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範疇。實施例I :
敬請參見圖1,為了便於公眾的理解,本申請人在圖I中還示意了工具機5,在工具機5的主軸51上固定有卡盤511,依據公知的常識,在卡盤511上開設有卡盤槽5111,並且卡盤槽5111的數量通常為四條以及橫截面形狀呈T字形,相鄰卡盤槽5111彼此互成90°的關係,·在卡盤槽5111內各配設有一 T字形螺母512,各T字形螺母512具有螺母孔5121。作為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的底座I的整體形狀呈半圓體的形狀,該半圓體的形狀也可稱為馬蹄形,所謂的馬蹄形是指三面構成U字形而一面是直線的形狀。在底座I的一側的表面即以目前圖示位置狀態下朝向上的一側也即前述的馬蹄形的直線的一個面開設有一橫截面形狀呈倒置180°的英文字母的T字形的壓腳滑動槽11,由圖所示,該壓腳滑動槽11在所述一側的表面的長度方向自一端貫通至另一端。在該壓腳滑動槽11上滑動地配設有一對即兩個壓腳111,各壓腳111具有一與壓腳滑動槽11相適配的壓腳固定螺釘1111,藉由壓腳固定螺釘1111而保持壓腳111位於壓腳滑動槽11上。在底座I上還開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該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在底座I上的位置對應於前述的壓腳滑動槽11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下方,並且形狀大體上呈口字形。又,在底座I上還開設有一對(兩個)底座安裝固定孔13,一對底座安裝固定孔13中的其中一個底座安裝固定孔13位於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的一側,而一對底座安裝固定孔13中的另一個底座安裝固定孔13位於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的另一側,並且一對底座安裝固定孔13在底座I上處於同一水平高度位置。在各底座安裝固定孔13內配設有一底座固定螺栓131。由圖I所示,前述的底座固定螺栓131從底座I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貫穿至另一側(因為底座安裝固定孔13為通孔)並且在使用狀態下與前述的T字形螺母512的螺母孔5121配接,從而可將底座I固定於工具機5的卡盤511上。當然根據需要而可將底座I與卡盤511上的任意相鄰的兩條卡盤槽5111內的T形螺母512固定。一託模塊固定座2上下移動地與前述的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滑動配合,該託模塊固定座2的厚度與底座I的厚度相一致,並且在該託模塊固定座2上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螺母21,在該託模塊固定座螺母21上螺紋配接有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的一端(圖I所示位置狀態的下端),而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的另一端即圖I所示位置狀態的上端在途經壓腳滑動槽11後支承在壓腳滑動槽11的一對頂壁上,並且構成有一操縱方頭2111,通過對該操縱方頭2111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操作,可使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由於該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與前述的託模塊固定座螺母21螺紋配合,因而可由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母211的旋轉而帶動託模塊固定座2上行或下行,即上下移動。優選地,還可在底座I的一側並且在對應於壓腳滑動槽11的位置並且同時對應於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的位置配設一鎖定螺釘16,藉由該鎖定螺釘16對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鎖定。在託模塊固定座2背對前述的卡盤511的一側即朝向下面將要描述的託模塊3的一側開設有一對彼此對應的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並且還開設有一橫截面形狀優選為燕尾形的嵌槽23,該嵌槽23位於託模塊固定座2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並且呈縱向開設,所謂的縱向開設是指自託模塊固定座2的高度方向的一端貫通至另一端。前述的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中的其中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位於嵌槽23的一側,而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中的另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位於嵌槽23的另一側。
給出了一託模塊3,在該託模塊3上並且在對應於前述的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的位置開設有一對託模塊螺釘孔31,在各託模塊固定螺釘孔31內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螺釘311,各託模塊固定螺釘311在穿過託模塊螺釘孔31後旋入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內,從而將託模塊3與託模塊固定座2固定,並且由託模塊固定座2的升降而帶動託模塊3升降。又,在託模塊3朝向託模塊固定座2的一側並且在對應於前述的嵌槽23的位置構成有一突起(突出)於託模塊3的表面的嵌置突緣32,該嵌置突緣32的橫截面形狀與嵌槽23的橫截面形狀相適應並且嵌入於嵌槽23內。及,在託模塊3使用狀態下朝向由圖3所示的玻璃模具6 (通常為半模)的一側構成有一凹腔33。由於玻璃模具6的外圓呈半圓形,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將凹腔33的形狀設計為半圓弧凹腔或V字形凹腔,這種形狀的凹腔33可起到與玻璃模具6可靠接觸的效果。前述的一對壓腳111朝向託模塊3的一端探出底座I朝向託模塊3的一側的表面。以圖I所示位置狀態為例,當要將玻璃模具6以模腔朝向上的狀態配置到本發明上時,則將玻璃模具6的一端的背部擱置於託模塊3的凹腔33上,並且將一對壓腳111在壓腳滑動槽11上的位置移動至分別對應於玻璃模具6的一對玻璃模具合縫面61 (圖3示)的部位。接著用工具如扳手對操縱方頭2111操作,按申請人在上面的描述使託模塊固定座2連同託模塊3上行,由於玻璃模具6已被置於託模塊3上,因此玻璃模具6隨託模塊3上行,直至使玻璃模具合縫面61與壓腳111緊密接觸,此時玻璃模具6便以水平懸臂狀態被穩固地夾住在壓腳111與託模塊3之間,圖3所示的雕花裝置7的雕花頭71便可對玻璃模具6的模腔62雕花,具體將在結合圖2和圖3的描述時闡述。實施例2
敬請參見圖2,由於玻璃模具具6的品種存在差異,例如用於成型玻璃罐頭類的玻璃模具6的長度相對較短,因此實施例I的結構便可勝任對此類玻璃模具6的可靠夾住,而對於諸如用成型紅酒瓶之類的玻璃容器的玻璃模具6的長度或稱高度相對較長或稱較高,因此,圖2所示結構能夠靈活應對。由圖2所示,在底座I朝向託模塊3的一側並且在彼此對應的位置以水平狀態(圖2所示位置狀態為例)開設有一第一導滑槽14和一第二導滑槽15,其中第一導滑槽14位於實施例I中提及的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的一側,而第二導滑槽15位於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的另一側,並且第一、第二導滑槽均對應於底座安裝固定孔13的上方,更具體地講對應於託模塊3的上方。藉助於橫截面形狀均呈T字形的第一、第二導滑槽14、15而配設有一瓶模端面定位機構4。優選而非絕對限於的瓶模端面定位機構4包括第一、第二懸臂螺杆41、42和夾條43,第一懸臂螺杆41朝向第一導滑槽14的一端固定有一縱截面形狀呈T字形的第一滑塊411,該第一滑塊411與第一導滑槽141滑動配合,而第一懸臂螺杆41朝向夾條43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一懸臂螺杆配接螺紋段412,並且在該第一懸臂螺杆配接螺紋段412上配設有一第一夾條限定螺母4121。第二懸臂螺杆42朝向前述的第二導滑槽15的一端固定有一縱截面形狀呈T字形的第二滑塊421,該第二滑塊421與第二導滑槽15滑動配合,而第二懸臂螺杆42朝向夾條43的一端構成有一第二懸臂螺杆配接螺紋段422,並且在該第二懸臂配接螺紋段422上配設有一第二夾條限定螺母4221。夾條43朝向第一懸臂螺杆41的一端構成有一具有開口的即不封閉的並且大體上呈門字形或稱英文字母的η形的第一連接腔431,前述的第一懸臂螺杆配接螺紋段412插入並且探出第一連接腔431後由所述的第一夾條限定螺母4121限定;夾條43朝向第二懸臂螺杆42的一端構成有封閉的並且大體上呈橢圓形的第二連接腔432,前述的第二懸臂螺杆配接螺紋段422插入並且探出第二連接腔432後由所述的第二夾條限定螺母4221限定;夾條43的中部與託模塊3的背對託模塊固定座2的一側相對應。申請人: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將第一、第二連接腔431、432在夾條43上的位置對調, 那麼應當認為是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屬於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範疇。其餘均同對實施例I的描述。應用例
敬請參見圖3並且結合圖2,將玻璃模具6朝向底座I的一端擱置在託模塊3上,並且模腔62朝向上,而玻璃模具6的外圓即背面與託模塊3接觸,即猶如枕頭般地枕在託模塊3的凹腔33上,按申請人在上面提及的方式對操縱方頭2111的操作,使玻璃模具6可靠地夾住在一對壓腳111與託模塊3之間。由於本應用例是針對製作紅酒瓶的玻璃模具6而言的,玻璃模具6的長度相對於用於製作玻璃罐頭類的玻璃模具而言較長,因此為了充分保障對玻璃模具6的夾住的可靠性,通過對第一、第二夾條限定螺母4121、4221的操作,由夾條43對玻璃模具6背離底座I的一端的端面夾緊。當由雕花裝置7的雕花頭71即雕花刀具對模腔62雕花時,則由工具機5的主軸51的旋轉而帶動卡盤511旋轉,由於底座I固定於T字形螺母512的螺母孔5121上,因此由卡盤511帶動底座I旋轉至所需的角度,從而能使模腔62的雕花(也稱刻花)部位與雕花頭71保持垂直關係,從而可全面地克服申請人在背景技術欄中所述的欠缺,如實地體現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述的技術效果。如果將本發明的夾具結構配備於加工中心,則道理與前述相通,因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底座(I),在該底座(I)的一側的表面並且沿該表面的長度方向開設有自一端貫通至另一端的一壓腳滑動槽(11),在該壓腳滑動槽(11)上滑動地配設有壓腳(111),並且在底座(I)上開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該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在底座(I)上的位置對應於所述壓腳滑動槽(11)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下方,並且與壓腳滑動槽(11)相通;一託模塊固定座(2),該託模塊固定座(2)與所述的託模塊滑動腔(12)滑動配合,並且在該託模塊固定座(2)上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座螺母(21),在託模塊固定座螺母(21)上連接有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的一端,而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211)的另一端探出所述壓腳滑動槽(11)並且支承在壓腳滑動槽(11)上;一託模塊(3),該託模塊(3)與所述託模塊固定座(2)的一側固定,所述的壓腳(111)朝向所述託模塊(3)的一端探出所述底座(I)朝向託模塊(3)的一側的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底座(I)上並且在對應於所述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12)的高度方向的兩側的位置各開設有一底座安裝固定孔(13),在各底座安裝固定孔(13)上配設有自底座(I)的厚度方向的一側貫通至另一側的底座固定螺栓(131)。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腳(111)的數量為兩個,在壓腳(111)上配設有與所述壓腳滑動槽(11)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壓腳固定螺釘(11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壓腳滑動槽(11)的橫截面形狀呈倒置180°的英文字母的T字形,所述的壓腳固定螺釘(1111)為T形固定螺釘。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託模塊固定座(2)的厚度與所述的底座(I)的厚度相等,並且在託模塊固定座(2)朝向所述託模塊(3)的一側開設有至少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該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在託模塊(3)上並且在對應於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的位置開設有一對託模塊螺釘孔(31),各託模塊螺釘孔(31)內配設有一託模塊固定螺釘(311),託模塊固定螺釘(311)旋入所述的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託模塊固定座(2)朝向所述託模塊(3)的一側開設有一嵌槽(23),該嵌槽(23)縱向開設於託模塊固定座(2)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所述的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中的其中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22)位於所述嵌槽(23)的一側,而一對託模塊固定螺釘孔(22)中的另一個託模塊固定螺釘(22)位於嵌槽(23)的另一側,在所述的託模塊(3)朝向託模塊固定座(2)的一側並且在對應於所述的嵌槽(23)的位置構成有一突起於託模塊(3)的表面的並且與嵌槽(23)的橫截面形狀相適配的嵌置突緣(32),該嵌置突緣(32)嵌入嵌槽(23)內,並且與嵌槽(23)滑動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嵌槽(23)的橫截面形狀呈燕尾形或T形。
8.根據權利要求I或5或6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託模塊(3)在使用狀態下朝向玻璃模具的一側構成有一與玻璃模具的背部外圓表面的形狀相適配的凹腔(33)。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凹腔(33)的形狀呈V字形或半圓弧形。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5所述的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I)的形狀為半圓體。
全文摘要
一種玻璃模具加工用的夾具結構,屬於工裝夾具領域。包括底座,在底座的一側的表面並且沿該表面的長度方向開設壓腳滑動槽,在壓腳滑動槽上配設壓腳,在底座上開設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託模塊固定座滑動腔在底座上的位置對應於壓腳滑動槽的長度方向的居中部位的下方;託模塊固定座,與託模塊滑動腔配合,在託模塊固定座上配設有託模塊固定座螺母,在託模塊固定座螺母上連接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的一端,託模塊固定座升降螺杆的另一端支承在壓腳滑動槽上;託模塊,與託模塊固定座的一側固定,壓腳朝向託模塊的一端探出底座朝向託模塊的一側的表面。優點擺脫傳統的電火花方式對玻璃模具內腔進行雕花加工;保障雕花質量和效率;操作方便而快捷。
文檔編號B23Q3/12GK102837213SQ20121027834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7日
發明者晏慶寶, 韓志強, 葉進, 方朝輝 申請人:常熟建華模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