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型手壓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2:46:46 3
專利名稱:一種改進型手壓油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供銷機械器具,尤其是用於油類銷售的機械設備。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85200476的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了一種手壓油泵,系採用抽真空方式和虹吸原理。將油桶內的油抽出來。它的上、下泵體間有橡膠皮膜,當手壓槓桿通過拉杆拉動橡膠皮膜上升時,形成的負壓使下閥片打開,將殘存在進油管內的空氣抽入下泵體內腔。當手壓槓桿通過拉杆下壓橡膠皮膜時,位於橡膠皮膜中央通孔上的上閥片打開,將下泵體內腔空氣經上泵體內腔和出油管排出。手壓槓桿往復動作幾次,待進油管和上、下泵體內腔裡的殘存空氣抽乾淨且關閉排氣閥後,油桶內的油將源源不斷地通過泵體內腔、出油管流出來,即產生虹吸現象。不需要抽油時,使拉杆下壓一段時間或打開泵體頂面上的排氣閥即可。該油泵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消耗能源。由於不使用電氣設備,因此還具有安全防火之優點。但是,該油泵存在下列不足之處1、由於拉杆經常上、下運動,造成泵體頂部與拉杆配合部位的密封圈容易磨損而漏油,嚴重影響機器使用壽命。
2、每次停止抽油時,出油管處仍有油滴出,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
3、在油泵從一隻油桶上換到另一隻油桶上的過程中,進油管外面帶出來的油(尤其是機油)易滴落到地上,汙染環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型手壓油泵,做到不漏油、不滴油、清潔衛生、使用壽命長。
技術方案如下1、在拉杆與上泵體配合部位安裝由內、外圈構成的截面為「ㄇ」型的自動補償式橡膠密封圈。當橡膠密封圈內圈被拉杆磨損造成配合間隙增大時,上泵體內腔裡的油或空氣將進入內、外圈之間的空隙,油壓或氣壓將使內圈發生形變且緊貼在拉杆上,從而防止漏油。
2、在出油管上以過渡配合方式安裝防滴彎頭。當停止抽油時,將防滴彎頭往上旋轉180°角度,使出油口朝上,即可有效避免滴油現象。
3、在進油管插入油桶處安裝橡膠固定座。當需要將油泵換到另一油桶上時,首先按住橡膠固定座,只將進油管抽出。這時橡膠固定座將進油管刷洗一遍,將其帶上來的油刷回油桶內。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無滴漏、無汙染、清潔衛生、經久耐用。
圖1是改進型手壓油泵主視剖面圖。
圖2是改進型手壓油泵主視右視圖(未畫防滴彎頭,其中16為油桶)。
圖3是拉杆與上泵體配合部位放大圖。
圖4是橡膠固定座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上泵體7、下泵體3和固定在兩者之間的橡膠皮膜5,橡膠皮膜5上固聯有拉杆8,它的中央通孔上蓋有上閥片6,下泵體3中央螺紋孔上端蓋有下閥片4、下端旋裝有進油管1,上泵體7側面有出油管14,頂部有排氣閥10,支架12固定在上泵體7頂部,手壓槓桿15通過銷軸11鉸接在支架12上,手壓槓桿15短臂端部鉸接在拉杆8頂端上,不同之處是拉杆8與上泵體7配合部位安有截面為「ㄇ」型的自動補償式橡膠密封圈9,出油管14上以過濾配合方式安裝有防滴彎頭13,進油管1插入油桶處安有橡膠固定座2。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型手壓油泵,包括有上泵體(7)、下泵體(3)和固定在兩者之間的橡膠皮膜(5),橡膠皮膜(5)上固聯有拉杆(8),它的中央通孔上蓋有上閥片(6),下泵體(3)中央螺紋孔上端蓋有下閥片(4)、下端旋裝有進油管(1),上泵體(7)側面有出油管(14)、頂部有排氣閥(10),支架(12)固定在上泵體(7)頂部,手壓槓桿(15)通過銷軸(11)鉸接在支架(12)上,手壓槓桿(15)短臂端部鉸接在拉杆(8)頂端上,其特徵是拉杆(8)與上泵體(7)配合部位有截面為「ㄇ」型的自動補償式橡膠密封圈(9),出油管(14)上以過渡配合方式安裝有防滴彎頭(13),進油管(1)插入油桶處安有橡膠固定座(2)。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型手壓油泵,包括有上泵體、下泵體和固定在兩者之間的橡膠皮膜,橡膠皮膜上固聯有拉杆,它的中央通孔上蓋有上閥片,下泵體中央螺紋孔上端蓋有下閥片、下端旋裝有進油管,上泵體側面有出油管、頂部有排氣閥,支架固定在上泵體頂部,手壓槓桿通過銷軸鉸接在支架上,手壓槓桿短臂端部鉸接在拉杆頂端上,其特徵是拉杆與上泵體配合部位安有截面為「ㄇ」型的自動補償橡膠密封圈,出油管上以過渡配合方式安裝有防滴彎頭,進油管插入油桶處安有橡膠固定座。本實用新型的特點是無滴漏、無汙染、清潔衛生、經久耐用。
文檔編號F04B9/00GK2721897SQ20042003582
公開日2005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5月11日
發明者饒華林 申請人:饒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