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3:36:11 1
專利名稱: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黃金的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以原生金礦為原料生產黃金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以原生金礦為原料生產黃金的方法,都是先將原生金礦轉化為氧化型金礦,再用氧化型金礦生產工藝得到黃金產品。將原生金礦轉換為氧化型金礦的方法有兩類。一類是對原生金礦先進行浮選後再焙燒,此工藝由於受到浮選回收率和氰化鈉浸出率的雙重製約,黃金的總回收率在72%左右;此外這類方法存在比較嚴重的水汙染問題,而且回收率並不理想。另一類是對原生金礦直接進行粉碎、氧化焙燒,這類方法比較多,回收率差異也比較大,好的與第一類方法的回收率相當;由於粒度小的原生金礦不易氧化焙燒,所以一般都是採用較大粒度的原生金礦進行氧化焙燒,而原生金礦的特點是氧化焙燒後結構發生改變硬度增加,很難再粉碎,一般只能將就大塊度浸出,影響了黃金的浸出率;再有這些焙燒工藝僅考慮了如何將原生金礦轉化為氧化型金礦,對設備投資以及能耗考慮不足,生產成本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該方法對原生金礦採用造塊氧化焙燒,氧化焙燒後的塊料很易粉碎,有利於用氰化鈉浸出,不但可以提高黃金的總回收率,而且生產成本低、沒有水汙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按下述步驟進行;a、將原生金礦粉碎成細粉,作為A品;b、向A品中加入無機粘合劑和水,混勻,製成塊狀,烘乾,得B品;c、將B品放入焙燒爐進行氧化焙燒,焙燒溫度500~1000℃,焙燒時間0.5~24小時,得C品;d、將C品粉碎成細粉,得D品;e、將D品按氧化型金礦的生產工藝,用氰化鈉溶液浸出生產黃金。
上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中,步驟a中所述的細粉是目數不小於60目的細粉;步驟d中所述的細粉是目數不小於60目的細粉。
前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中,步驟b中所述的無機粘合劑是粘土、高嶺土、膨潤土或石灰。
前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中,步驟b中所述的無機粘合劑的用量是原生金礦重量的5~50%。
前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中,步驟b中所述的製成塊狀,是製成體積為20立方釐米~2000立方釐米的塊狀物。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發明對原生金礦採用造塊氧化焙燒,然後用氰化鈉浸出。解決了粒度小的原生金礦不易焙燒,粒度大的原生金礦易於焙燒,但又不利於氰化鈉浸出的問題。不但可以提高黃金的總回收率1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生產成本低、沒有水汙染。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將原生金礦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得A品;向A品中加入A品重量15%的普通黃泥粉(也可用高嶺土、石灰或膨潤土),黃泥粉最好也過60目篩,混勻,加水,製成塊徑4釐米的塊狀物(即塊料),烘乾,得B品;將B品擺放到普通燃煤窯爐中,使塊料之間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進行氧化焙燒,焙燒溫度750℃,焙燒時間1小時,得C品;將C品表面的殘炭清理後,再次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得D品;將D品用0.2%的氰化鈉溶液按處理氧化型金礦的方法,浸出8天。結果如下焙燒金礦粉含金量9.9克/噸,浸出渣黃金含量1.5克/噸,黃金回收率85%。
原生金礦比較容易粉碎,焙燒後則很難再粉碎,所以第一次粉碎的粒度越細越好,第二次粉碎基本上是維持這個粒度。製作塊料的粘合劑也可用其它的無機粘合劑,只是成本較大。粘合劑的用量只要能滿足造塊需要即可。
實施例2。將原生金礦粉碎成細粉,過200目篩,得A品;向A品中加入A品重量15%的普通黃泥粉(也可用高嶺土、石灰或膨潤土),黃泥粉也過200目篩,混勻,加水,製成直徑5釐米、高4cm的扁球,烘乾,得B品;將B品擺放到普通燃煤窯爐中,使塊料之間具有良好的透氣性,進行氧化焙燒,焙燒溫度900℃,焙燒時間1小時,得C品;將C品表面的殘炭清理後,再次粉碎成細粉,過200目篩,得D品;將D品用0.2%的氰化鈉溶液按處理氧化型金礦的方法,浸出8天。結果如下焙燒金礦粉含金量12克/噸,浸出渣黃金含量1.7克/噸,黃金回收率86%。
權利要求
1.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按下述步驟進行;a、將原生金礦粉碎成細粉,作為A品;b、向A品中加入無機粘合劑和水,混勻,製成塊狀,烘乾,得B品;c、將B品放入焙燒爐進行氧化焙燒,焙燒溫度500~1000℃,焙燒時間0.5~24小時,得C品;d、將C品粉碎成細粉,得D品;e、將D品按氧化型金礦的生產工藝,用氰化鈉溶液浸出黃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a中所述的細粉是目數不小於60目的細粉;步驟d中所述的細粉是目數不小於60目的細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b中所述的無機粘合劑是粘土、高嶺土、膨潤土或石灰。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b中所述的無機粘合劑的用量是原生金礦重量的5~50%。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其特徵在於步驟b中所述的製成塊狀,是製成體積為20立方釐米~2000立方釐米的塊狀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原生金礦造塊氧化焙燒氰化鈉浸出工藝。它包含下述步驟;將原生金礦粉碎成細粉;向細粉中加入無機粘合劑和水,混勻製成塊狀物,烘乾;塊狀物放入焙燒爐進行氧化焙燒;將焙燒後的塊狀物再粉碎成細粉;將細粉按氧化型金礦的生產工藝,用氰化鈉溶液浸出生產黃金。本發明解決了粒度小的原生金礦不易焙燒,粒度大的原生金礦易於焙燒,但又不利於氰化鈉浸出的問題。不但可以提高黃金的總回收率10個百分點以上,而且生產成本低、沒有水汙染。
文檔編號C22B11/00GK1840717SQ200510200189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30日
發明者張至德 申請人:張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