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防松墊圈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5:42:31 2
專利名稱:蝶形防松墊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蝶形防松墊圈。
背景技術:
蝶形防松墊圈,通常包括截面呈截錐形的圓環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上壁面的內圈設置有防滑槽,然而傳統的蝶形防松墊圈,螺栓擰緊安裝時,蝶形防松墊圈與螺栓之間作用力不夠大,從而對防松效果帶來影響。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高防松效果的蝶形防松墊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蝶形防松墊圈,包括截面呈截錐形的圓環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上壁面的內圈設置有防滑槽,所述本體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外凹槽,所述外凹槽呈環狀圍繞在本體的外周壁上。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外凹槽的兩側壁形成一定的金屬彈性力,而對螺栓進行漲緊,從而提高了防松效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本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內凹槽,所述內凹槽呈環狀圍繞在本體的內周壁上。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內凹槽的兩側壁形成一定的金屬彈性力,而對螺栓進行漲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外凹槽與內凹槽的深度等於所述本體的厚度。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加工更加方便。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所述本體的下壁面的外圈均勻設置有防滑齒。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防滑齒與被裝物體進行卡緊,更進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1與附圖2,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蝶形防松墊圈,包括截面呈截錐形的圓環狀本體1,所述本體I的上壁面的內圈設置有防滑槽101,所述本體I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外凹槽102,所述外凹槽102呈環狀圍繞在本體I的外周壁上。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外凹槽102的兩側壁形成一定的金屬彈性力,而對螺栓進行漲緊,從而提高了防松效果。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本體I的內周壁上設置有內凹槽103,所述內凹槽103呈環狀圍繞在本體I的內周壁上。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內凹槽103的兩側壁形成一定的金屬彈性力,而對螺栓進行漲緊,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外凹槽102與內凹槽103的深度等於所述本體I的厚度。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加工更加方便。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本體I的下壁面的外圈均勻設置有防滑齒104。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防滑齒104與被裝物體進行卡緊,更進一步提高了防松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蝶形防松墊圈,包括截面呈截錐形的圓環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上壁面的內圈設置有防滑槽,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外凹槽,所述外凹槽呈環狀圍繞在本體的外周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蝶形防松墊圈,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內周壁上設置有內凹槽,所述內凹槽呈環狀圍繞在本體的內周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蝶形防松墊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凹槽與內凹槽的深度等於所述本體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蝶形防松墊圈,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的下壁面的外圈均勻設置有防滑齒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蝶形防松墊圈,包括截面呈截錐形的圓環狀本體,所述本體的上壁面的內圈設置有防滑槽,所述本體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外凹槽,所述外凹槽呈環狀圍繞在本體的外周壁上。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更好的防滑效果。
文檔編號F16B43/00GK203161783SQ20132015413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黃雲飛 申請人:瑞安市東波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