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5:17:36 2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保健食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
背景技術:
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女性越老越關注自身的美感。然而,在現代社會,工作 壓力的加大和生活節奏的加快無形之中為女性增加了更大的負擔,導致部分女性出現黃 褐斑,嚴重影響女性的身心健康。黃褐斑由黑色素沉著於皮膚中形成的。正常情況下,黑色素細胞產生與分泌的 黑色素和上皮細胞對黑色素的吸收與裂解清除保持平衡狀態,所以不會形成色斑。但當 機體內外環境平衡失調時,黑色素過速增長或者降解速度變慢,色素就會沉著在皮膚表 面形成黃褐斑。現代自由基醫學認為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是造成這一困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市場上雖有形形色色的美容祛斑技術和化妝品,但大都是以覆蓋和調節局 部皮膚達到效果,往往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並且價格昂貴,同時伴隨一定的副作用。 為此,需要一種從黃褐斑產生機理著手,清除過多自由基,保持黑色素的吸收和裂解之 間的平衡,能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的沉降的,從而起到由內而外的、高效治本的美容效果 的產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美容功效 的保健食品。為解決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包括下列質量 份的有效成分茶多酚3 5份、蘆薈粉1 4份、維生素C 0.4 1份、維生素E 0.1 0.5 份。作為一種改進,本發明是由所述有效成分和製備軟膠囊、硬膠囊、片劑、顆粒 劑或口服液中任意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可接受的輔料組成。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輔料是在製備片劑時所用的輔料微晶纖維素、玉米澱粉 和硬脂酸鎂。本發明中茶多酚是從茶葉中提取的一類天然抗氧化劑,可以通過抑制自由基產生;直接 清除體內過多自由基;激活體內抗氧化體系等途徑發揮抗氧化的作用,並且茶多酚可以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延緩皮膚老化,抑制黑色素生成,從而減少皮膚斑痕和色素沉 著,從而對皮膚起到祛斑美白的功效。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活性成分豐富。蘆薈中的胺基酸和 複合多糖物質構成天然保溼因子(NMF),能夠補充皮膚中損失的部分水分,恢復膠原蛋 白的功能,防止面部皺紋,保持皮膚光滑、柔潤、富有彈性。同時,蘆薈凝膠能增進水分滲透,而且它能阻止紫外線對免疫系統產生危害。目前,蘆薈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 藥典,蘆薈也是「可用於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中的藥材。在歐洲市場上80%以上化 妝品都標明含有蘆薈;在美國的最佳化妝品中蘆薈化妝品僅次於維生素類化妝品排在第 2位;在日本,蘆薈美容的推廣更是幾乎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蘆薈保溼、美白、抗衰 老作用是蘆薈在皮膚美容業應用廣泛的主要原因。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效果,能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並 且能抑制人體酪氨酸酶的活性,減少黑色素的沉著,具有延緩衰老功效和美容的功效。本發明的發明人通過研究發現,茶多酚和維生素C和維生素E之間具有很好的 協同作用,能增強兩者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美容護膚的 功效。本發明經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驗證,能有效降低顏色積分、減少黃褐斑面 積,且不產生新的黃褐斑,總有效率達到70%。,完全符合《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 規範》(2003版)中對美容(祛除黃褐斑)功能保健食品的評價要求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的保健食品通過理化性質鑑定、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功能實驗表明,其 成分明確、穩定性好、無毒副作用、美容(祛除黃褐斑)功能顯著,是一種具有美容功效 的保健食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3:本發明的保健食品配方的片劑製備,輔料包括 微晶纖維素1 1.5份
玉米澱粉1 1.5份
硬脂酸鎂0.01 0.05份
各原料重量比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包括下列質量份的有效成分茶多酚3 5份、蘆 薈粉1 4份、維生素C 0.4 1份、維生素E 0.1 0.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其特徵在於,是由所述有效成分和 製備軟膠囊、硬膠囊、片劑、顆粒劑或口服液中任意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可接受的輔料組 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其特徵在於,所述輔料是在製備片 劑時所用的輔料微晶纖維素、玉米澱粉和硬脂酸鎂。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保健食品領域,旨在提供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包括下列質量份的有效成分茶多酚3~5份、蘆薈粉1~4份、維生素C 0.4~1份、維生素E 0.1~0.5份。本發明的保健食品通過理化性質鑑定、毒理學安全性評價、功能實驗表明,其成分明確、穩定性好、無毒副作用、美容(祛除黃褐斑)功能顯著,是一種具有美容功效的保健食品。
文檔編號A23L1/302GK102008082SQ20101028427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6日
發明者孔德華, 應樂, 徐平, 王嶽飛, 許玲 申請人:杭州綠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大學, 諸暨市越都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