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墊保健紙尿褲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4:29:46 2
專利名稱:一種氣墊保健紙尿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墊紙尿褲。
技術背景傳統紙尿褲一般採用物理方法進行吸水,如以吸水柔綿層和/或吸水樹脂層及 無塵紙層複合構成,但卻無法達到隔溼、祛味和抗菌的目的。也有一些紙尿褲採用 在吸水柔綿層中添加中藥以防止皮膚病及尿布疹,且藥物層不能直接作用於皮膚, 造成對紅臀的預防效果不理想。如中國專利公報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可抗皮膚病及尿布疹無毒生化高分子吸收體紙尿褲》,專利號CN02288973.6,其由上 而下分布有一上棉布層、 一第一吸收層、 一第二吸收層與一下棉布層,第一吸收層 是由蛇床子、防風、白芷、青黛、滑石粉、松花粉、寒水石、雲苓、冰片、薄荷等 材料所製成,該第二吸收層系由胖大海粉末、紫菜粉、海菜粉、澱粉與香料等材料 所製成。但有些中藥是會刺激皮膚並對人體產生過敏反應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同時採用物理及生物方式吸水、隔溼、祛味、 抗菌,且無毒無刺激不過敏的保健紙尿褲。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紙尿褲,由貼身的柔棉層和吸水樹脂層、PE 防漏底膜順序複合構成,其特徵是在柔棉層與吸水樹脂層之間和/或吸水樹脂層與防漏底膜之間夾有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所述的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為圓形或正方形、長方形的薄片狀氣墊晶片。 所述的薄片狀氣墊晶片和可發生氣體的粉末皆為中山大學藥物開發中心多年的研究成果,已為商品,由產氣因子、抗菌及生物因子組成,在遇到尿液後後可產生兩種作用,第一,溼潤後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可持續不斷地產生氣體,在皮 膚和柔棉層中充當氣墊,將皮膚與潮溼的紙尿褲隔開,達到隔溼效果;第二,釋放 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中的有效成分,可分解尿液中胺素,達到抗菌、預防尿布 疹的效果。在上述基礎上,本新型還可有多種形式-所述的薄片狀氣墊晶片兩面至少有一面覆蓋有薄海綿鎖水導流層。 所述的薄片狀氣墊晶片兩面至少有一面覆蓋有無塵紙層。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於含有可發生氣體的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同時採用物理方式及生物方式隔溼、祛味、抗菌,對人體無毒無刺激不過敏。
以下結合附圖及最典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剖視示意圖。圖中l-柔棉層,2-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3-吸水樹脂層,4-無塵紙層,5-薄海綿鎖水導流層,6-PE防漏底膜。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本保健紙尿褲實施例一,由貼身的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 PE防 漏底膜6順序複合構成,在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中夾有片狀氣體發生層-長方形 的薄片狀氣墊晶片2。氣墊晶片在接觸尿液後可產生氣體,在皮膚和紙尿褲之間發 揮氣墊隔溼作用。圖2所示的實施例二,與例1不同之處在於由貼身的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PE防漏底膜6順序複合構成,在吸水樹脂層3和PE防漏底膜6之間夾有可發生氣 體的粉末狀氣體發生層2。圖3所示的實施例三,與上兩例不同之處在於在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或防 漏底膜6之間同時夾有薄片狀氣墊晶片2。圖4所示的本保健紙尿褲實施例四,也即本新型的最佳實施例,由柔綿布層l、 薄海綿鎖水導流層5、薄片狀氣墊晶片2、無塵紙4、高分子或聚合吸水樹脂層3及 PE防漏底膜6等依次疊加而成。
權利要求1、一種氣墊保健紙尿褲,由貼身的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PE防漏底膜(6)順序複合構成,其特徵是在柔棉層(1)與吸水樹脂層(3)之間和/或吸水樹脂層(3)與防漏底膜(6)之間夾有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墊保健紙尿褲,其特徵是所述的片狀或 粉末狀氣體發生層(2)為圓形或正方形、長方形的薄片狀氣墊芯 片。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墊紙尿褲,其特徵是所述的薄片狀氣墊 晶片兩面至少有一面覆蓋有薄海綿鎖水導流層(5)。
4、 根據權利要求2至3所述的任一項保健紙尿褲,其特徵是所述的 薄片狀氣墊晶片兩面至少有一面覆蓋有無塵紙層(4)。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墊保健紙尿褲,由貼身的柔棉層(1)和吸水樹脂層(3)、PE防漏底膜(6)順序複合構成,在柔棉層(1)與吸水樹脂層(3)之間和/或吸水樹脂層(3)防漏底膜(6)之間夾有片狀或粉末狀氣體發生層(2)。所述的可發生氣體的氣體發生層(2)-粉末和薄片狀氣墊晶片為中山大學藥物開發中心的研究成果,已為商品,氣墊晶片由產氣因子、抗菌及生物因子組成,在遇到尿液後後可產生兩種作用,第一,溼潤後如同生物反應堆可持續不斷地產生氣體,達到隔溼效果;第二,釋放晶片中的有效成分,分解尿液中胺素,達到抗菌、預防尿布疹的效果。本含保健紙尿褲採用物理方式及生物方式隔溼、祛味、抗菌,對人體無毒無刺激不過敏。
文檔編號A61F13/496GK201171750SQ20072005586
公開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1日
發明者俞勵平, 維 曹 申請人:曹 維;俞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