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02 21:00:06 1
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粘結劑,尤其是涉及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瓷器文物是我國文物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而且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但瓷器在地下埋藏多年,深受沉重的泥土覆壓,容易破損。多數瓷質文物發掘出來的是支離破碎的瓷片,必須經過粘接修復才能發揮其文物功能和藝術價值。在瓷質文物的修復中,粘合劑是至關重要的材料。在國外,已有修復各類瓷質文物的專用粘合劑,我國則用傳統的石膏、石灰、水泥以及現在市售的環氧樹脂膠、502膠和熱熔膠等一般粘合劑。石膏、石灰、水泥等粘結劑粘結性差,粘結痕跡明顯,且在固化過程中會收縮易使粘好的陶器變形或產生裂縫;而環氧樹脂、502膠等粘結劑固化後不易清除,操作可逆性差,不能往復操作,在使用中有諸多不便,且粘結處存在明顯光澤,一致性較差。
[0003]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粘結性好,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且易清除的陶製文物修復粘結劑以滿足陶製文物修復的需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瓷質文物粘結劑粘結性差,粘結痕跡明顯,且在固化過程中會收縮易使粘好的陶器變形或產生裂縫,或固化後不易清除,操作可逆性差,不能往復操作,在使用中有諸多不便,且粘結處存在明顯光澤,一致性較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配方合理,安全性與粘結強度好,固化後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
[0005]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工藝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製備成本低。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所述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製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矽,3?5份糯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I?3份黃糖,0.5?I份魔芋粉,0.5?I份氯化鋁,5?1份雞蛋清,I?3份石灰,20?30份竹瀝。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其中顏料可根據實際粘接文物的色彩添加,以使本發明的粘結劑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納米二氧化矽有消光作用,能減少粘接劑的光澤性,提高一致性,同時可改善本發明的粘結劑固化後色澤穩定性,並可填充在瓷質文物粘結面上的微孔中,緩解水的蒸發,形成良好的網絡結構,提高了接縫隙處的拉伸、抗彎強度,增強了抗滲效果,降低了乾燥收縮率,同時使粘結處的器面更為平滑,粘結痕跡輕微;葡萄糖酸鈉可延長使用時效,從而能滿足較長使用時間的要求,但葡萄糖酸鈉同時會使體系中剩餘較多的自由水,增加本發明的流動性,使得本發明的粘聚性較差,塗抹後極易流淌,因此加入了糯米粉以解決這一問題,糯米粉粘性高,可改善本發明的粘聚性,同時能提高本發明的粘結性能;黃糖與糯米粉協同增效粘結劑的粘性,能大大提高瓷質文物碎片之間的結合強度;魔芋粉粘性很大,能大大提高瓷質文物碎片之間的粘結強度,同時魔芋粉具有很好的膨脹填充性能,可補償本發明在固化時的體積收縮,避免粘結處開裂或產生形變;氯化鋁中的A13+能使本發明形成交聯的三維網狀結構,增加了粘合劑的可塑性,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應力變形;雞蛋清與竹瀝相互協同配合可形成膠狀的粘結劑,其粘接性能好,用水溼潤後又很容易去除,可大大提高本發明的粘接可逆性;石灰起到填充劑的作用。本發明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粘結強度好,固化後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固化時不易收縮。
[0008]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9](I)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組分後,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矽、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後混合均勻,得粉料.
[0010](2)將石灰過篩後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在加熱狀態下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後,冷卻,最後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
[0011 ] 作為優選,步驟(2)中,加熱至50?60°C。
[0012]因此,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I)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粘結強度好,固化時不易收縮,固化後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不易變形,修復後的器面平滑,無雜色幹擾,能較準確地復原器物的造型,而且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
[0014](2)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通過分步混合即可,工藝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製備成本低。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0016]在本發明中,若非特指,所有設備和原料均可從市場購得或是本行業常用的,下述實施例中的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本領域常規方法。
[0017]實施例1
[00? 8] (I)按0.1g顏料,0.1g納米二氧化娃,3g儒米粉,0.1g葡萄糖酸鈉,Ig黃糖,0.5g魔芋粉,0.5g氯化鋁,5g雞蛋清,Ig石灰,20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後,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矽、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後混合均勻,得粉料;
[0019](2)將石灰過篩後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50°C後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後,冷卻,最後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
[0020]實施例2
[0021 ] (I)按0.5g顏料,0.3g納米二氧化娃,5g儒米粉,0.3g葡萄糖酸鈉,3g黃糖,Ig魔芋粉,Ig氯化鋁,1g雞蛋清,3g石灰,30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後,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矽、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後混合均勻,得粉料;
[0022](2)將石灰過篩後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60°C後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後,冷卻,最後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
[0023]實施例3
[0024](I)按0.2g顏料,0.2g納米二氧化娃,4g儒米粉,0.2g葡萄糖酸鈉,2g黃糖,0.6g魔芋粉,0.7g氯化鋁,Sg雞蛋清,2g石灰,25g竹瀝的重量配比稱取各組分後,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矽、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後混合均勻,得粉料;
[0025](2)將石灰過篩後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加熱至55°C後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後,冷卻,最後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
[0026]本發明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安全性與粘結強度好,固化時不易收縮,固化後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不易變形,修復後的器面平滑,無雜色幹擾,能較準確地復原器物的造型,而且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可完全滿足瓷質文物修復的需求。
[0027]本發明的瓷質文物修復粘結劑在使用前,先把瓷質文物碎片的斷面用乙醇或雙氧水擦洗乾淨,除去浮塵,如果瓷質文物原來用其它粘接劑粘接修復過,清洗時除去殘留在粘接斷面上的原粘接劑殘留物,然後在清潔後的瓷質文物碎片的粘接斷面上塗抹一層薄薄的本發明的瓷質文物修復粘結劑,放置2?3min,接著將要粘接部位對接,稍用力把粘接處多餘的粘接劑擠壓出來,定型後在室溫下讓其自然固化,擠出的粘結劑直接擦去即可,待完全固化,再打磨即可;若粘結不好或粘錯需重新粘接,只要把錯粘部位用水潤溼或浸泡在水裡,經3h左右取出,稍用力便可使粘接處分開,用水溼潤後清潔,則可重新粘接,不影響粘接效果。
[0028]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
【主權項】
1.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製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娃,3?5份儒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I?3份黃糖,0.5?I份魔芋粉,0.5?I份氯化鋁,5?10份雞蛋清,I?3份石灰,20?30份竹瀝。2.—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上述重量份配比稱取各組分後,將顏料、納米二氧化矽、糯米粉、葡萄糖酸鈉、黃糖、魔芋粉、氯化鋁過篩後混合均勻,得粉料; (2)將石灰過篩後與雞蛋清混合,攪拌至呈糊狀,再加入竹瀝,在加熱狀態下不斷攪拌直至呈粘稠狀膏狀後,冷卻,最後加入粉料攪拌均勻即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加熱至50?60 °C。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製成:0.1~0.5份顏料,0.1~0.3份納米二氧化矽,3~5份糯米粉,0.1~0.3份葡萄糖酸鈉,1~3份黃糖,0.5~1份魔芋粉,0.5~1份氯化鋁,5~10份雞蛋清,1~3份石灰,20~30份竹瀝。本發明的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配方科學合理,粘結強度好,固化時不易收縮,固化後易清理,粘結處不具有光澤,粘結痕跡細微,不易變形,修復後的器面平滑,無雜色幹擾,能較準確地復原器物的造型,而且顏色可以調整至與原器物一致。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瓷質文物修復用粘結劑製備方法,通過分步混合即可,工藝步驟簡單,可操作性強,製備成本低。
【IPC分類】C09J189/00, C09J11/04, C09J11/06, C09J103/02
【公開號】CN105713555
【申請號】CN201610113624
【發明人】吳持躍
【申請人】吳持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