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06:21:26 4
專利名稱: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布置結構,特別涉及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斷口和設備的布置結構。
背景技術:
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均為區域性聯網工程,輸送功率大(6400MW以上)、重要程度高,且線路長度通常在2000km左右,跨越區域大、路徑複雜、地形地貌多變,容易在重冰區線路敷冰嚴重,對安全運行造成威脅。若採用常規停電除冰方式,一方面線路全停對系統衝擊較大,另一方面冰災多發於冬季,正是電力需求旺盛時期,停電除冰勢必用時較長,給社會生活帶來不便。若採用外加直流電源對覆冰線路進行融冰的方案,由於重冰段線路多發生於山區等氣候變化大的區域,外加電源運輸難度大,實施性與操作性差。一種方便可靠又操作性強的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是迫切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結合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接線,提供一種方便、節約佔地、可靠實用的融冰斷口和迴路布置結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在融冰迴路的布置上充分利用換流站正常運行時的設備及迴路來組成融冰迴路,儘量減少設備的增加,另外在融冰斷口的設置位置上,儘量找既方便接線又安全可靠的地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第一融冰斷口、第二融冰斷口、 第三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的布置結構; 所述第一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第七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通過導線串聯組成第一融冰迴路;所述第二融冰斷口(融冰時斷口)和極線及中性線組成第二融冰迴路。所述第一融冰迴路其功能是在第二融冰斷口之前將金屬回線與第一 800KV隔離開關之前的極線相連通,組成第一融冰迴路,使融冰電流由金屬回線經第一融冰斷口和第二融冰斷口組成的迴路進入流入換流閥。通過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將融冰電流導入換流閥,由換流閥流出的電流經中性線後,再經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組成的迴路流入線路側。第二融冰迴路有極1的極線設備、極1中性線設備及零磁通互感器和20KV隔離開關等組成,第二融冰斷口打開,極1高端閥廳的電流經極線、中性線、零磁通互感器和20KV 隔離開關組成的迴路流入線路側。本實用新型方法的優點是,布置簡便、安全可靠、投資少。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示意圖;[0011]其中1為第一融冰斷口 ;2為第二融冰斷口 ;3為第三融冰斷口 ;4為第四融冰斷口 ;5為第五融冰斷口 ;6為第六融冰斷口 ;7為第七融冰斷口 ;8為800KV接地開關;9為第一 800KV隔離開關;10為第二 800KV隔離開關;11為零磁通互感器;12為20KV隔離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參見圖1,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第一融冰斷口、第二融冰斷口、第三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的布置結構;所述第一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第七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通過導線串聯組成第一融冰迴路;所述第二融冰斷口(融冰時斷口)和極線及中性線組成第二融冰迴路;所述第一融冰迴路其功能是在第二融冰斷口之前將金屬回線與隔離開關之前的極線相連通,組成第一融冰迴路,使融冰電流由金屬回線經第一融冰斷口和第二融冰斷口組成的迴路進入流入換流閥。通過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將融冰電流導入換流閥,由換流閥流出的電流經中性線後,再經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組成的迴路流入線路側。第二融冰迴路有極1的極線設備、極1中性線設備、零磁通互感器和20KV隔離開關等組成,第二融冰斷口打開,極1高端閥廳的電流經極線、中性線、零磁通互感器和20KV 隔離開關組成的迴路流入線路側。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主要分兩部分a)在直流場原有設備布置的基礎上,通過在直流場中增加新的迴路,形成融冰接線所需的融冰迴路。b)將第二融冰斷口打開,將第一融冰斷口、第三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用提前預留的軟導線連接,形成融冰特殊的增加迴路。c)將低端閥廳退出運行,極1和極2高端閥廳獨立運行,根據融冰模式所需的接線方式,開合相關的隔離開關,應利用各斷口已經形成迴路,組成完成的融冰迴路。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僅限於此,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的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專利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其特徵在於第一融冰斷口、第二融冰斷口、第三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的布置結構;所述第一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第七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通過導線串聯組成第一融冰迴路;所述第二融冰斷口和極線及中性線組成第二融冰迴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其特徵在於通過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將融冰電流導入換流閥,由換流閥流出的電流經中性線後, 再經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組成的迴路流入線路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特高壓換流站直流側融冰迴路設備布置結構,第一融冰斷口、第二融冰斷口、第三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和第七融冰斷口的布置結構;所述第一融冰斷口、第五融冰斷口、第六融冰斷口、第七融冰斷口、第四融冰斷口和第三融冰斷口通過導線串聯組成第一融冰迴路;所述第二融冰斷口和極線及中性線組成第二融冰迴路。本實用新型方法的優點是,布置簡便、安全可靠、投資少。
文檔編號H02G7/16GK202276118SQ2011203515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0日
發明者丁曉飛, 劉小剛, 劉菲, 吳克芬, 吳怡敏, 吳桐, 周國梁, 尹大千, 張先偉, 張虎, 張謝平, 徐昌雲, 方靜, 李學鵬, 李寶金, 牛衝宣, 王勁, 王曉京, 王黎彥, 申衛華, 胡文華, 胡明, 許斌, 趙曉輝, 陳海焱, 馬翀 申請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