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液均勻分布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9:01:3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氣液均勻分布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分布器一般都是在框架壁上鑽小孔,易於堵塞,從而導致液體分布不均勻;
導流管也容易堵在此處形成液封,影響分離效果,維修量大 。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傳統的分布器液體分布不均勻、易堵塞、影響分離效果、維修量大等不足,提供一種液體分布均勻,不易堵塞、幾乎不影響分離效果和維修量小的氣液均勻分布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氣液均勻分布裝置,設置在分離塔的中部。本實用新型包括至少一組氣液分布部分,每
組所述氣液分布部分依次相連。
每組所述氣液分布部分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設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與所述分離塔的下部相連通。所述框架內側均勻分布設置至少二個角形出液通道。每個所述角形出液通道的底部都與所述分離塔的下部相連通。所述框架上均勻分布設置至少二個進液通道且一個所述進液通道對應一個所述角形出液通道。每個所述框架的上方都設有V形槽。所述V形槽的邊緣延伸至所述框架邊緣的上方。所述框架的外壁、分離塔內壁和底板形成了存液腔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每組所述氣液分布部分還包括至少四個V形槽支撐板,用於支撐所述V形槽。每個所述V形槽支撐板都與所述框架相連。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角形出液通道為梯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進液通道為長方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氣液均勻分布裝置還包括至少二個螺絲。每組所述氣液分布
部分通過所述至少二個螺絲依次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使得液體分布均勻,氣體也分布均勻。
2、本實用新型角形出液通道和進液通道不容易堵塞。
3、本實用新型維修量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形式來實現,並不限於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設置」在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與另一個元件「相連」, 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請參閱圖1,氣液均勻分布裝置,設置在分離塔的中部。本實用新型包括六個螺絲9和
四組氣液分布部分,每組氣液分布部分通過六個螺絲9依次相連。
每組氣液分布部分包括底板1,底板1上設有框架3。框架3的底部與分離塔的下部相連通。框架3內側均勻分布設置至少二個角形出液通道33。每個角形出液通道33的底部都與分離塔的下部相連通。框架3上均勻分布設置至少二個進液通道31且一個進液通道31對應一個角形出液通道33。每個框架3的上方都設有V形槽5。V形槽5的邊緣延伸至框架3邊緣的上方。框架3的外壁、分離塔內壁和底板1形成了存液腔體。
在本實施例中,每組氣液分布部分還包括四個V形槽支撐板7,用於支撐所述V形槽5。每個V形槽支撐板7都與框架3相連。
其中,角形出液通道33為梯形。進液通道31為長方形。
具體的,框架3、底板1、V形槽5、V形槽支撐板7都採用鋼製品,可以防腐。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過程:
氣體從分離塔的下部從下往上流動,然後通過框架3的底部一直到框架3的頂部,再一直向上流動。一部分液體從分離塔的上部落入V形槽5上,另一部分液體直接落入底板1上,V形槽5內的液體從V形槽5的邊緣均勻滴落至底板1上,並在底板1上形成液封,當存液腔體內液體的高度超過進液通道31的底部的時候,液體就會從進液通道31並通過角形出液通道33流入分離塔下部,此時,氣體和液體進行了一次均勻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使得液體分布均勻,氣體也分布均勻。
2、本實用新型角形出液通道33和進液通道31不容易堵塞。
3、本實用新型維修量小。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