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有什麼說法(山西王家大院門楣上)
2023-09-12 01:36:45 7
山西有一個王家大院,與聞名天下的「喬家大院」齊名。在大院的門口,卻有兩個神秘的字,許多博覽群書的人,恐怕也不知道它的意思。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歷史上的靈石靜升王氏家族,來自太原。在元仁宗皇慶年間,先祖王實遷徙到靜升村,從最樸實的農民做起,日升而起日落而歸,一身汗水灌溉出喜人的莊稼。但農民只能靠天吃飯,如果遇上洪災旱災,農民的日子就難過了。想到此處,王實在農忙後,開始經營豆腐。他製作的豆腐清爽滑嫩,經商時又誠實守信,豆腐店越來越受歡迎,生意逐漸擴大。王實賺得了第一桶金後,開始經營其他生意,商業規模甚至成為當地的楷模。可惜古代商人地位低下,王實眼光長遠,他開始和官府往來,大力培養家族後輩讀書,王家終於開始在學術界有了地位。
隨著王家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有了基礎,王家決定大興土木,營造宅第。現代社會更注重「各人自掃門前雪」,家族聯繫並不親密,所以很難理解:王家為何要修建大宅院?其實在古人眼裡,錢財地位要想長久,更需要家族的團結、互幫互助,要如何維繫家族之間的關係?大家住在一起就好了。所以,王家賺足了錢後,打算修個極大院子。
王家起初請人勘測了風水,規劃好布局,打算在村西張家槐樹附近建造房屋。之後再擴大,由西向東,從低到高,逐漸擴展。因為如此,他們修建了「三巷四堡五祠堂」龐大的建築群,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以上。15萬平方米是什麼概念?
歷史上有詳細的記載。據《靜升村王氏源流碑記》記錄:「啟年間,族人中,有的不再以耕讀為本,有的不持續以商發展,有的滿足於一官半職,有的安樂於錦衣玉食,不少人既無承繼先業之志,亦無固本守成之心。」也就是說,王家家族逐漸壯大後,族中子女數量越來越多,但其中許多人毫無鬥志——面對如同富庶小國般的宅院,他們揮霍一輩子都可以過得舒服,又何必奮鬥?不得不說,古人生產力落後,在很多人吃不飽飯的背景下,王家可以富養如此多的後輩,真是厲害。
王氏家族傳到第十三世,此時的歷史背景進入清朝。從王家第一代,一直到這一代,王家大院越建越大,最終,成為現代保存下來的25萬平方米的宅院。
如此規模的王家大院,最出名的特色,就是它的三雕藝術——磚雕、木雕、石雕。在大院裡,隨處可見名家採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徵、隱喻、諧音,甚至禁忌的藝術形式,比如在文人、畫家、雕刻藝人的共同參與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於磚、或刻於石、或鏤於木……令人驚嘆。
而王家大院的三大珍寶,更是一絕。第一就是「聖旨」。這是王家後人歷經數代保存,後來自願捐贈的,嘉慶年間頒發給王家的一道聖旨。
第二個就是「千工床」。敦厚宅後院「洞房」內,擺放的「千工床」,採用雕、嵌、描、繪等多種裝飾技法,配上中國紅,簡直相得益彰。
第三個珍寶,就是「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目前,它被陳列在凝瑞居大廳內,對中國歷史起到了很大的參考作用。
不過無論是特色還是珍寶,都比不上王家大院門口寫的兩個字。只見大院門口寫著「寅賓」二字,人們拆開讀它們,都認得讀音,但兩個字合起來,又是什麼詞?許多人都會被難到。不過了解答案後,眾人會對王家大院有更深層次的感悟。
「寅」,孔傳曾這樣解釋:「寅,敬。賓,導。」也就是敬的意思。而《書經·堯典》中,有過「寅賓出日」的記錄。孔穎達疏:「令此羲仲恭敬導引將出之日。」《尚書考靈曜》卷二:「春夏民欲早作,故令民日出而作,是謂寅賓出日。」通過古代歷史書籍的理解,可以看出,「寅賓」,是以敬賓客的意思,寅賓門,就是寅賓恭敬導引的意思。理解完意思後,再去觀察王家大院的位置,寅賓門恰好靠近東南的官船碼頭,也是迎來送往之地,所以寅賓門的叫法,如同畫龍點睛般的神奇,將龐大的宅院,與王家祖先靈活多變又注重細節的性格,以及王家發家的商業精神,貫徹到了極點。
踏著古老的青石板一路走來,看見王家大院宏偉壯觀的建築,欣賞大院不失風雅的裝飾,品味寅賓門美好的寓意……它雖然歷經歲月的滄桑,但卻向後人傳達了不一樣的經商之道,對於這一份遺產,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馮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