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且神奇的昆蟲(這七種昆蟲能勾起很多人的童年回憶)
2023-07-02 13:37:55 2
現如今科技飛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也越來越快。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娛樂活動比較匱乏,還飽受蚊蟲的肆虐,但也有很多在城市中無法體驗的樂趣,現在想想小時候在村子裡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的時光真的是非常歡樂,是特別美好的童年回憶。
鄉村有一大特點就是綠化覆蓋範圍廣,所以生態和空氣品質也比城市好很多,有很多小時候常見的蟲子如今在城市裡幾乎看不到了,也成為了很多人童年的記憶。我整理了七種小時候常見但是現在已經很難再見到的昆蟲,一起看看有沒有你曾經的回憶吧~
螻蛄是直翅目、螻蛄科的昆蟲,廣泛分布在中國各地,在民間的常見俗稱有這麼幾個:拉拉蛄、老狗、土老狗子、地喇咕等,如果你的家鄉還有其他叫法,可以在評論區中留言。
螻蛄的兩條前腿特化成了帶有鋸齒的鏟狀結構,非常善於掘洞。由於這種前肢跟鼴鼠類似,所以螻蛄的英文名字叫做mole cricket,直譯過來就是「鼴鼠蟋蟀」。
大部分螻蛄是植食性,少部分是雜食性,會破壞植物的地下根莖。
叩甲是鞘翅目、叩甲科昆蟲的統稱。這個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提到它在民間的俗稱,很多人就知道了:磕頭蟲。
這個名字很貼切,因為叩甲的前胸背板後部有尖角,中胸腹板前端有缺刻,組成了一個可以彈跳的「機關」,能夠發出咔噠聲,並且伴隨著頭胸部彈叩,看上去就像在磕頭,所以才有磕頭蟲的名號。
這是叩甲的防禦機制,也能在六腳朝天時一個鯉魚打挺翻過身來恢復行動能力。
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昆蟲的統稱。大部分螢火蟲的長相都其貌不揚(幼蟲除外),但是最特別的就是它們可以發出綠色的螢光,夜晚扎堆飛行的時候非常壯觀。
古代人認為螢火蟲是植物腐爛後自然化生而成,所以有「腐草為螢」這個詞語。大部分螢火蟲的幼蟲和蛹也會發光,所以有時候人們會在地上看到身體分節的、身體長長的發光蟲子,就很有可能是螢火蟲的幼蟲。
瓢蟲是鞘翅目、瓢蟲科的昆蟲,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小蟲子之一了,它的外號有花大姐(有些地方的花大姐是稱呼斑衣蠟蟬、某些蝽)、小紅娘、花花蟲、紅傘蟲等,著名少兒節目主持人「金龜子」的造型就是瓢蟲,雖然金龜子其實跟瓢蟲並不是同一種動物。
瓢蟲有植食性和肉食性的,其中肉食性的瓢蟲是介殼蟲、蚜蟲的天敵,而植食性的瓢蟲又會給農業帶來很大危害。
我可以預想到如果我不寫下蠼螋的讀音,評論區又要炸鍋了(淚奔)。蠼螋二字音同「渠搜」,是革翅目的昆蟲,民間稱其為夾板子、耳朵夾子、屁股夾子等。
蠼螋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腹部末端有一對大夾子,遇到危險時會把夾子翹起來進行防禦。比較有意思的是,蠼螋是一種有育幼行為的昆蟲,雌性蠼螋會保護和整理自己的卵,還會照顧剛出殼不久的低齡若蟲。
糞金龜又叫蜣螂,最常用的名字是屎殼郎,如果用老北京話去讀這個詞,屎讀三聲,殼讀輕聲,郎讀四聲,很有意思(寫到這裡時我又想到了北京大柵欄的讀音)。
糞金龜的經典行為就是滾糞球,然後倒立著推行,如果路途順暢的話推得嗖嗖的還挺快。據說澳大利亞本來沒有糞金龜,牛羊群的排洩物很難處理,自從引入了糞金龜,這一狀況得到了巨大改善。
天牛是鞘翅目、天牛科的昆蟲,民間的俗稱有老牛、老鍋牛子、馬牯牛、匪牛等,大部分是林業害蟲,有時也會破壞木製老建築和家具。
天牛最具特色的就是一對長長的分節觸角和一對壯觀的大顎,看上去咬人就很疼。天牛還是傳統的中藥材,據說能夠活血通經、治療跌打損傷和疔瘡毒瘤。中國最常見的種類有星天牛、桑天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