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茬免耕注水點播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19:56:35
專利名稱:破茬免耕注水點播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點播機。
背景技術:
在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抵禦乾旱及時播種和保護耕 層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生產的首要因素;而提高功效、節約能源、有 效利用水資源、增加作物產量是國家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目 前的精量點播機只能用來播種,達不到抗旱保苗、免耕和提高作物產 量的目的;而我們以前研製的暗式注水精量點播機雖能達到抗旱保苗和提高作物產量的目的,但其功效低、不節能、達不到保護性耕作且 應用效果較差。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用來播種,又能抗 旱保苗、免耕和提高作物產量且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成本低、 節省能源、工作效率較高的破茬免耕型注水點播機。本實用新型的技 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主機架、種子箱、播種器、覆土器、鎮壓 器和傳動裝置等,種子箱連接在主機架上,傳動裝置的一端與主機架 相連,另一端與播種器相連,播種器、覆土器、鎮壓器分別依次與主 機架上的後縱梁相連接,種子箱通過排種管與播種器相連,其特點是: 它還包括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是 由破茬鏟、進水管、變徑水盒、出水管組成,進水管與變徑水盒的上 端連接在一起,變徑水盒的下端固定在出水管上,出水管的一端設有 出水口,變徑水盒及出水管與破茬鏟的下端相連,破茬鏟的上端連接 在主機架上的前縱梁的槽內。本實用新型可節約用水、不板結土壤、無需旋耕滅茬整地而達到暗式注水施肥播種,可使水肥直接埋入土 中、達到暗式注水施肥;結構簡單、緊湊,整機與拖拉機採用三點懸 掛銷軸連接,使用靈活、安全可靠;且同時可完成多壟機械化作業, 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達到了抗旱保苗、保護耕地、節能降耗、增 產增收的目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主機架7、種子箱5、播種器3、 覆土器2、鎮壓器1和傳動裝置4等,種子箱5螺紋連接在主機架7 上,傳動裝置4的一端與主機架7相連,另一端與播種器3相連, 播種器3、覆土器2、鎮壓器1分別依次與主機架7上的後縱梁15相 連接,覆土器2位於播種器3後端,鎮壓器1位於覆土器2後端,種 子箱5通過排種管13與播種器3相連,其特點是它還包括兩個破 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是由破茬鏟8、 進水管9、變徑水盒、出水管ll組成,變徑水盒是由水盒IO、漸變 段14組成,進水管9與漸變段14的上端連接在一起,漸變段14的 下端和水盒10的上端固定在一起,水盒10的下端焊接在出水管11 上,出水管11的另一端設有出水口 12,變徑水盒及出水管11與破 茬鏟8的下端相連,兩個破茬鏟8的上端分別插在主機架7上的左右 兩端的前縱梁6的槽內,用螺栓固定。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的 上下左右位置可調節。工作時,直接將整機與拖拉機後三點懸掛裝置 連接,由拖拉機後懸掛升降和牽引整機,通過拖拉機後輪軸或本機自 帶的地輪驅動傳動裝置4轉動,同時帶動播種器3轉動;由破茬伊8破除根茬,水和肥同時由進水管9通過漸變段14和水盒10、再經出 水管ll、由埋入土中的出水口 12流入土中;種子箱5內的種子經排 種管13進入播種器3內,由播種器3精確播入土中,由覆土器2覆 土、鎮壓器1鎮壓。
權利要求1、一種破茬免耕型注水點播機,包括主機架、種子箱、播種器、覆土器、鎮壓器和傳動裝置,種子箱連接在主機架上,傳動裝置的一端與主機架相連,另一端與播種器相連,播種器、覆土器、鎮壓器分別依次與主機架上的後縱梁相連接,種子箱通過排種管與播種器相連,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是由破茬鏟、進水管、變徑水盒、出水管組成,進水管與變徑水盒的上端連接在一起,變徑水盒的下端固定在出水管上,出水管的一端設有出水口,變徑水盒及出水管與破茬鏟的下端相連,破茬鏟的上端連接在主機架上的前縱梁的槽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破茬免耕型注水點播機,其特徵在於 變徑水盒是由水盒、漸變段組成,漸變段的下端和水盒的上端固定在 一起,
專利摘要一種破茬免耕型注水點播機,包括主機架、種子箱、播種器、覆土器、鎮壓器和傳動裝置等,種子箱連接在主機架上,傳動裝置的一端與主機架相連,另一端與播種器相連,播種器、覆土器、鎮壓器分別依次與主機架上的後縱梁相連接,種子箱通過排種管與播種器相連,其特點是它還包括由破茬鏟、進水管、變徑水盒、出水管組成的破茬免耕型暗式注水施肥器,變徑水盒的上端與進水管連接在一起,下端固定在出水管上,出水管設有出水口,變徑水盒及出水管與破茬鏟的下端相連,破茬鏟的上端連接在主機架的前縱梁上。本實用新型可節約用水、不板結土壤、無需旋耕滅茬整地而達到暗式注水施肥播種,達到暗式注水施肥,結構簡單、節省能源。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1084895SQ20072011722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8日
發明者司振江, 宙 周, 孫彥君, 尹剛吉, 李芳花, 雲 滕, 陶延懷, 彥 黃 申請人: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