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書生多是負心人(仗義半從屠狗輩)
2023-09-11 18:29:27
前言
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古語云「負心多是讀書人」該怎麼理解?為啥一定是讀書人?
這個古語是一副對聯,上下聯是: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兩句的故事,在搜尋引擎中看到的是秀才被惡狗傷害,有屠狗者仗義出手相救的傳說。
這個屠夫救秀才的故事,很像民間故事,卻不像讀書人所作對聯的出處。文人用典非常講究,多從經書和史書上取材。
另外,負心的當然不一定都是讀書人,這是文人創作時有一點點誇張罷了。
一、對聯的由來
在清朝人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全編》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吾鄉曹石倉先生學佺辭官歸裡時,閒行街巷,見一陋屋,柴門不正,柱上署桃符云:「問如何過日;但即此是天。」詢知宅主,乃屠者徐五也。逕入廳事,有二聯,一云:「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一云:「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先生為之驚然。徘徊間,徐五已回。與語,甚契洽,因定交。
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屠戶:徐五。曹石倉先生即曹學佺,是明代官員、著名的學者、藏書家。文中的對聯是他自己創作的,還是如同故事中所說,是在別人那裡看到的,不得而知。
這個故事裡說,曹學佺路過這個屠戶的家時,看到了幾幅不同凡響的對聯,其中就有這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另外有「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
這兩幅對聯,都用了什麼人的典故呢?
二、 仗義半從屠狗輩
屠狗輩,是指低賤之人。
史上最有名的屠狗之輩是誰呢?估計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個人的名字,就是劉邦帳下的猛將樊噲。
樊噲跟著劉邦南徵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在鴻門宴上,樊噲不懼項羽的威名,勇闖軍門,給劉邦解了圍:
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僕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史記·項羽本紀》
在生死關頭,又是樊噲勸劉邦不辭而別,脫離了虎口: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史記·項羽本紀》
不過,這句「仗義半從屠狗輩」是不是說的樊噲,老街不太清楚。
三、負心多是讀書人
和屠狗輩相比,讀書人是古人社會的精英分子。
負心多是讀書人,這一句也不太清楚特指哪個人。不讀書的人半是仗義之人,讀書人卻多是負心之人。
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中,記載了中唐著名詩人李益負心薄倖的故事。霍小玉被李益始亂終棄後,曾經說過:
「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
中唐另一位大詩人元稹,在《鶯鶯傳》中也寫了一個負心漢: 張生 。這兩部唐朝的傳奇小說中,男主人公都是負心漢,也都是讀書人。
上面兩個都是關於愛情的故事,在真實的歷史中,那些奸佞狡詐、篡位奪權、賣友求榮的讀書人多了去了。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但是後來和呂后一起誅殺韓信三族的也是蕭何,對於韓信來說,蕭何曾經是他的知音和伯樂,最後,也是一個辜負了韓信信任的人。
說起來,劉邦誅殺功臣,也算是一個負心人吧,不過劉邦算不上真正的讀書人。唐朝的章碣不是說嗎: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四、「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
前一付對聯,搞不清楚確切的典故出處,但是徐屠戶家裡的另一副「金欲兩千酬漂母;鞭須六百撻平王」這兩句,出處非常明確。
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婦。金欲兩千酬漂母,說的也是韓信的故事。在他最窮困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了他一口飯吃,韓信在發達以後,以千金回饋恩人。《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 信 飢,飯 信 ,竟漂數十日。 信 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漢 五年正月,徙 齊王信 為 楚王 ,都 下邳 。 信 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平王,春秋戰國時期,楚平王殺死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後來帶吳國攻破了楚國國都,楚平王屍體被伍子胥從墳墓中拖了出來: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史記.伍子胥列傳》
金欲兩千酬漂母,說的是:有恩必報;鞭須六百撻平王,說的是:有仇必報。
結束語
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讀書少的人,可能更加淳樸,反而更加仗義。讀書多的人,道理懂得比誰都多,可是未必能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
@老街味道
詩詞小知識|古代同一個詞牌名,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同的詞呢?
詩詞小白學習填詞|10分鐘了解這些小知識,就算入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