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06:02: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接頭,尤其是涉及一種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直通軟管接頭的結構設計不夠合理,難以實現快速安裝的功能,使用不便。當然,現在也有一些能夠進行快速安裝的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但是該類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難以承受高壓,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管接頭拔脫的情況,適用面較窄。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能夠實現快速安裝功能,能夠承受高壓的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包括直通接頭體、左軟管接頭、右軟管接頭、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所述左軟管接頭的外壁設置有左密封圈槽,所述左密封圈套裝在左軟管接頭的左密封圈槽裡,所述右軟管接頭的外壁設置有右密封圈槽,所述右密封圈套裝在右軟管接頭的右密封圈槽裡,其結構特點在於:還包括左壓緊螺母、右壓緊螺母、左鎖圈和右鎖圈,所述直通接頭體的內壁設置有從左往右依次相連的左鎖圈安裝槽、左鎖緊支撐段、左密封段、壓力緩衝段、右密封段、右鎖緊支撐段和右鎖圈安裝槽,所述左鎖圈安裝槽和右鎖圈安裝槽分別位於直通接頭體的左端和右端,所述壓力緩衝段包括從左往右依次相連的左壓力緩衝段、過渡段和右壓力緩衝段,所述左鎖圈安裝槽的內徑大於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徑,所述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大於左密封段的內徑,所述左密封段的內徑和右密封段的內徑均大於過渡段的內徑,所述左壓力緩衝段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縮小,所述左壓力緩衝段中與左密封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左密封段的內徑相等,該左壓力緩衝段中與過渡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的內徑相等,所述右壓力緩衝段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增大,所述右壓力緩衝段中與過渡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的內徑相等,該右壓力緩衝段中與右密封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右密封段的內徑相等,所述右密封段的內徑小於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徑,所述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小於右鎖圈安裝槽的內徑;所述左軟管接頭的外壁還設置有一圈左鎖緊槽,所述左鎖圈位於直通接頭體的左鎖圈安裝槽內,該左鎖圈的內徑小於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徑,所述左壓緊螺母通過螺紋連接在直通接頭體的左部並將左鎖圈壓緊,所述左軟管接頭插接在直通接頭體的左部,所述左軟管接頭插入直通接頭體內的一端與左壓力緩衝段之間存在間距,所述左壓力緩衝段中朝向左軟管接頭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左軟管接頭的內徑,所述左軟管接頭的左鎖緊槽卡在左鎖圈上,所述左密封圈頂在直通接頭體的左密封段的內壁;所述右軟管接頭的外壁設置有一圈右鎖緊槽,所述右鎖圈位於直通接頭體的右鎖圈安裝槽內,該右鎖圈的內徑小於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徑,所述右壓緊螺母通過螺紋連接在直通接頭體的右部並將右鎖圈壓緊,所述右軟管接頭插接在直通接頭體的右部,所述右軟管接頭插入直通接頭體內的一端與右壓力緩衝段之間存在間距,所述右壓力緩衝段中朝向右軟管接頭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右軟管接頭的內徑,所述右軟管接頭的右鎖緊槽卡在右鎖圈上,所述右密封圈頂在直通接頭體的右密封段的內壁。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壁和左密封段的內壁之間設置有一圈倒角。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右密封段的內壁和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壁之間設置有一圈倒角。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左密封圈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左軟管接頭上設置有兩圈左密封圈槽,兩個左密封圈分別套裝在左軟管接頭的兩圈左密封圈槽裡。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右密封圈的數量為兩個,所述右軟管接頭上設置有兩圈右密封圈槽,兩個右密封圈分別套裝在右軟管接頭的兩圈右密封圈槽裡。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左鎖圈為開口鎖圈結構。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右鎖圈為開口鎖圈結構。
作為優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均為O形密封圈結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可將帶軟管的軟管接頭快速插入直通接頭體內完成高壓軟管接頭的裝配,達到了快速安裝的目的。2、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最大工作壓力為8MPa,能夠承受高壓。3、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可傳輸壓縮空氣、水、油為介質,適用面廣。4、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具有結構簡單、工作壓力高、密封性能安全可靠、安裝方便、便於拆裝維修。5、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的任何一端加工為螺紋柱端後可方便連接機體的油氣口。6、雙O形密封圈密封以杜絕洩漏,有利於提高密封性能安全可靠性。7、具有彈性的開口鎖圈牢固鎖住軟管接頭,防止在兩倍的最大工作壓力工況下拔脫。8、如需更換O形密封圈,只要卸下螺母即可進行更換,維護和保養非常方便。
本實用新型中的壓力緩衝段包括從左往右依次相連的左壓力緩衝段、過渡段和右壓力緩衝段,左鎖圈安裝槽的內徑大於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左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大於左密封段的內徑,左密封段的內徑和右密封段的內徑均大於過渡段的內徑,左壓力緩衝段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縮小,左壓力緩衝段中與左密封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左密封段的內徑相等,該左壓力緩衝段中與過渡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的內徑相等,右壓力緩衝段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增大,右壓力緩衝段中與過渡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的內徑相等,該右壓力緩衝段中與右密封段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右密封段的內徑相等,右密封段的內徑小於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右鎖緊支撐段的內徑小於右鎖圈安裝槽的內徑,使得直通接頭體能夠對左軟管接頭和右軟管接頭起到良好的緊固、密封作用。
本實用新型中的左軟管接頭的左鎖緊槽卡在左鎖圈上,右軟管接頭的右鎖緊槽卡在右鎖圈上,能夠有效防止左軟管接頭和右軟管接頭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拔脫的情況,能夠承受8MPa的高壓。此外,左軟管接頭插入直通接頭體內的一端與左壓力緩衝段之間存在間距,左壓力緩衝段中朝向左軟管接頭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左軟管接頭的內徑,右軟管接頭插入直通接頭體內的一端與右壓力緩衝段之間存在間距,右壓力緩衝段中朝向右軟管接頭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右軟管接頭的內徑,使得直通接頭體中的壓力緩衝段能夠對內部壓力起到良好的緩衝作用,尤其是在介質剛剛進入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時,對內部壓力的緩衝效果更加顯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直通接頭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左壓緊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右壓緊螺母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左鎖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右鎖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左軟管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右軟管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左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右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兩根軟管分別連接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左軟管接頭和右軟管接頭上後,左軟管接頭和右軟管接頭分別插向直通接頭體的左部和右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直通接頭體;2-左壓緊螺母;3-右壓緊螺母;4-左軟管接頭;5-右軟管接頭;6-左鎖圈;7-右鎖圈;8-左密封圈;9-右密封圈;10-軟管;11-左鎖圈安裝槽;12-右鎖圈安裝槽;13-左鎖緊支撐段;14-右鎖緊支撐段;15-左密封段;16-右密封段;17-壓力緩衝段;171-左壓力緩衝段;172-過渡段;173-右壓力緩衝段;41-左鎖緊槽;42-左密封圈槽;51-右鎖緊槽;52-右密封圈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11,本實施例中的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包括直通接頭體1、左壓緊螺母2、右壓緊螺母3、左軟管接頭4、右軟管接頭5、左鎖圈6、右鎖圈7、左密封圈8和右密封圈9。
本實施例中的左軟管接頭4的外壁設置有左密封圈槽42,左密封圈8套裝在左軟管接頭4的左密封圈槽42裡,右軟管接頭5的外壁設置有右密封圈槽52,右密封圈9套裝在右軟管接頭5的右密封圈槽52裡。
本實施例中的直通接頭體1的內壁設置有從左往右依次相連的左鎖圈安裝槽11、左鎖緊支撐段13、左密封段15、壓力緩衝段17、右密封段16、右鎖緊支撐段14和右鎖圈安裝槽12,左鎖圈安裝槽11和右鎖圈安裝槽12分別位於直通接頭體1的左端和右端。
本實施例中的壓力緩衝段17包括從左往右依次相連的左壓力緩衝段171、過渡段172和右壓力緩衝段173,左鎖圈安裝槽11的內徑大於左鎖緊支撐段13的內徑,左鎖緊支撐段13的內徑大於左密封段15的內徑,左密封段15的內徑和右密封段16的內徑均大於過渡段172的內徑,左壓力緩衝段171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縮小,左壓力緩衝段171中與左密封段15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左密封段15的內徑相等,該左壓力緩衝段171中與過渡段172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172的內徑相等,右壓力緩衝段173的內徑從左往右逐漸增大,右壓力緩衝段173中與過渡段172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過渡段172的內徑相等,該右壓力緩衝段173中與右密封段16相連的一端的內徑和右密封段16的內徑相等,右密封段16的內徑小於右鎖緊支撐段14的內徑,右鎖緊支撐段14的內徑小於右鎖圈安裝槽12的內徑。
本實施例中的左軟管接頭4的外壁還設置有一圈左鎖緊槽41,左鎖圈6位於直通接頭體1的左鎖圈安裝槽11內,該左鎖圈6的內徑小於左鎖緊支撐段13的內徑,左壓緊螺母2通過螺紋連接在直通接頭體1的左部並將左鎖圈6壓緊,左軟管接頭4插接在直通接頭體1的左部,左軟管接頭4插入直通接頭體1內的一端與左壓力緩衝段171之間存在間距,左壓力緩衝段171中朝向左軟管接頭4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左軟管接頭4的內徑,左軟管接頭4的左鎖緊槽41卡在左鎖圈6上,左密封圈8頂在直通接頭體1的左密封段15的內壁。
本實施例中的右軟管接頭5的外壁設置有一圈右鎖緊槽51,右鎖圈7位於直通接頭體1的右鎖圈安裝槽12內,該右鎖圈7的內徑小於右鎖緊支撐段14的內徑,右壓緊螺母3通過螺紋連接在直通接頭體1的右部並將右鎖圈7壓緊,右軟管接頭5插接在直通接頭體1的右部,右軟管接頭5插入直通接頭體1內的一端與右壓力緩衝段173之間存在間距,右壓力緩衝段173中朝向右軟管接頭5的一端的內徑大於右軟管接頭5的內徑,右軟管接頭5的右鎖緊槽51卡在右鎖圈7上,右密封圈9頂在直通接頭體1的右密封段16的內壁。
使用時,兩根軟管10分別連接到左軟管接頭4和右軟管接頭5上,左軟管接頭4和右軟管接頭5分別插入直通接頭體1的左部和右部,即可實現快速安裝的功能。
本實施例中的左鎖緊支撐段13的內壁和左密封段15的內壁之間可以設置有一圈倒角。右密封段16的內壁和右鎖緊支撐段14的內壁之間可以設置有一圈倒角。左密封圈8的數量可以為兩個,左軟管接頭4上可以設置有兩圈左密封圈槽42,兩個左密封圈8分別套裝在左軟管接頭4的兩圈左密封圈槽42裡。右密封圈9的數量可以為兩個,右軟管接頭5上可以設置有兩圈右密封圈槽52,兩個右密封圈9分別套裝在右軟管接頭5的兩圈右密封圈槽52裡。左鎖圈6可以為開口鎖圈結構。右鎖圈7可以為開口鎖圈結構。左密封圈8和右密封圈9均可以為O形密封圈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的「左」和「右」均是以附圖1中高壓直通軟管快裝管接頭的放置狀態為基準進行描述的,「左」和「右」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公知常識。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