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借刀鋤奸(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
2023-09-12 17:44:29 1
天上九頭鳥
地上湖北佬
出門在外,作為湖北人的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評價,有人聽起來這是貶義,在我看來是褒義,代表我們湖北人有智慧,有頭腦。
在湖北省內,也經常可以聽到「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民間很多不知由來的人都會拿這句話來貶低這三地的人,筆者每次聽到都會心的笑一下。
矮人看戲何曾見?
都是隨人論長短。
相信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句話的由來,所以今天來說說這一典故。
「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原句應為「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這句語俗與鬥笠有關。
在明清時期,湖北孝感地區有一個農民有一次看到朝廷官員戴的官帽,也許想試戴一下,卻沒有資格。想來想去,就想自己不妨做一個,一來可以過過官癮,二來做一個別致的頭頂之物。據說他編了拆,拆了編,終於做了一頂圓不圓扁不扁,草帽不像草帽,官帽不像官帽的五方圍邊鬥笠。(這種鬥笠對徑為一尺五寸左右,每個方用了九片篾)。後編鬥笠的手藝傳到他孫子手上時,改成圓錐體鬥笠,由九片篾變成十一片篾,最後加到了二十片。雖然使用功能加強了,但還是有問題,因鬥笠中間只鋪一層牛皮紙,一場雨下來就淋溼透了。孫子想,既然鬥笠是用竹子做的,何不在夾層中間用寬大的竹葉來代替?於是,一頂完整的遮雨鬥笠面世了。
熟知鬥笠工藝的人都知道,一頂鬥笠要經過劈、刮、編、剎口、鋪、鎖口、絞邊、纏頂幾道工序。據考證:黃陂的鬥笠只有尖頂,而不會絞邊的;而孝感的鬥笠沒有尖頂(為圓頂),卻必須絞邊。漢川人來了個綜合,又有尖頂又絞邊。因此有了「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這句話的來歷。後來由於漢口開埠,大量的黃(陂)孝(感)人湧入漢口,帶來了家鄉的精明世故,使這一俗語中的「尖」(同尖酸刻薄之意)變成了奸詐的「奸」,「絞」變成了狡猾的「狡」,成為貶義。成為「奸黃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漢川。
後來漢口寶慶碼頭至銅人像一帶,聚集著各地來的搬運工(扁擔),區分這些人顯著的標誌就是帽子,黃陂人編的帽子是鬥笠(尖頂),孝感編的帽子是草帽( 絞了邊的),而漢川編的帽子絞了邊的鬥笠(又絞又尖),有人要搬運工,看了他們的帽子就會知道是哪裡的扁擔,故流傳至今。
,